关于学前有汉语背景学生的阅读教学的案例
2011-12-01沈颖芝
摘要:孩子拥有外国的国籍,家里成长的环境中有中文环境,他们说中文或者至少可以听懂日常的中文,40%的学生都是双语学习者。家里有会说中文的成员,但是对中文教育重视的程度和说中文的量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中文教学目标要高于纯粹的同龄第二外语学习者,但同时又不可能达到中国本地学校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水平,本文对此进行就探讨。
关键词:汉外语教学;成长环境;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沈颖芝(1983-),女 ,江苏海门,上海协和国际学校,职称:小教一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89-01
一头棕色短发6岁的KEVIN拿着一本昨天我们刚讲过的中文故事书, 坐在老师讲故事时的那个座位上, 对着其他在等老师来的中文班的学生, 有模有样地学着老师给他们讲故事,当发现老师在看着他的时候, 小嘴咧开一笑: “老师,我正在给他们讲故事呢! 我会读这个故事了!”作为老师的你,会不会感到惊喜?会不会摸摸他的头夸奖一句:“你真厉害!”然后在心里嘀咕,他到底能“读”多少?如果是个中国孩子你都会有这样的怀疑,那么如果是个混血儿并在国际学校这样的英文课程环境里学习,你那个心中的百分比是不是已经降到了个位数了呢?这是我一个汉语背景幼儿园中文班里发生的真实情景,也是在这想探讨一下的关于学前有汉语背景学生的阅读教学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特殊的教学对象,第一,他们不是纯粹的第二外语学习者,这些孩子拥有外国的国籍,家里成长的环境中有中文环境,他们说中文或者至少可以听懂日常的中文,40%的学生都是双语学习者。第二,他们的年龄段为5-6岁,这时候正处于“语言关键期”,学校里是全英文教学环境,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中文课程,家里有会说中文的成员,但是对中文教育重视的程度和说中文的量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中文教学目标要高于纯粹的同龄第二外语学习者,但同时又不可能达到中国本地学校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水平,他们的阅读教学要怎样教?怎样学?
1、关注双语学习者
正如上文所提及现在这个班里有40%的学生都是双语学习者,而且这个比例在我所在的国际学校里是呈上升趋势的,有关研究证明这些孩子是具有语言和认知优势的,正如我在案例中所提到的中英混血儿k, 在一次我们的自由谈话中有这样的表现:
老师:你今天的早饭吃了什么?
K:我吃了三明治今天早上……不对……我今天早饭吃了三明治, 老师我前面说得是英文的吧?
不知道是不是偶然,他似乎已经意识到中英文在时间词上位置的不同。
2、5-6岁孩子的阅读
从心理和生理发展(尤其是脑部功能发展)来说,5-6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阅读的条件,而且还处在一个向正式学校教育过渡的关键期,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拓展,在此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一些阅读活动的基础如:接触认知印刷物及印刷字体,词汇量的扩大,理解故事结构和意思等都要在这个阶段打好。一个孩子到了三年级结束,他至少应该具有一般的阅读技巧,否则即使到了高中他也不可能成为拥有娴熟的阅读技能。事实上,研究已经证明了,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后所具有的阅读水平,合理的准确预测一个学生未来在学术上的成就。(Slavin,1994)
3、5-6岁汉语背景学生中文阅读的技巧的培养
因为中文的阅读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有别于英文的阅读教学,他们要求学前儿童在此阶段有音位系统的意识,掌握一定数量的读音法,这对作为字母表音文字的英语阅读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國际学校此阶段拼音教学是不介入的,要到二年级左右才开始,以防和英文字母系统混淆,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那么此阶段对于这些有汉语背景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在于:
1)建立起一个汉字一个音节的概念和意识。
2)指读的习惯:当大声朗读儿歌童谣或者小故事时,小手要指着字,一个字一个音。
3)拿到印有汉字的印刷物要知道正确阅读的方向。
4)阅读的理解及组织。阅读教学后不是通过反复的机械式的操练,让孩子可以背诵儿歌和故事,而是要用问题检测他们的理解情况,并让他们表演其中的部分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通
5)模仿:正如一开始给出关于KEVIN的案例,让孩子拿着书模仿老师或者家长给自己的同伴讲故事,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事件,再次熟悉故事中出现的常用语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常用汉字的识记,虽然一个故事中这些汉字认识的汉字量相当有限,但是通过他们“背出”的故事去再次熟悉这些汉字也是阅读的目的之一。
4、此阶段阅读中出现的注意力问题及解决办法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这些5-6岁的孩子们,有意识注意保持的时间很短,而且要维持这种注意并且还有去分辨阅读活动中学习词语的音意,是相当复杂的,需要消耗孩子大量脑力的,大多数孩子没有经过训练是做不到的。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不同的策略使他们有效的学习,并且逐步帮助他们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1)阅读任务要适合学生的水平,难度控制好,难度过大的材料会使孩子失去兴趣。
2)每十分钟左右转换一下任务的形式
3)利用教室和课堂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分成大组或者小组活动,利用学习中心或者个人学习区域帮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个人任务上。
4)利用生动的图片,五彩的标签,高低起伏的声音,节奏感十足的韵律增强感官的刺激。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新奇的因素来吊一下学生们的胃口,故意泄露一些秘密和线索,给一些有违常态的指示,用一些电教手段。
6)一些任务要和学生实际的生活,个人成长的背景联系起来,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7)任务的难度控制好,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成功。
8)实验证明,在阅读课中增加适量的画,写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延长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结语:
其实关于这个“特殊”群体的阅读教学还有很多可以谈的,比如此阶段的阅读和实际的联系有意义的操作,家长在此阶段阅读技能培养上的作用等等,这个案例也只是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可以做得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