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2011-11-28于海生陈石海吴伟民刘庆丰廖明德
于海生 陈石海 吴伟民 刘庆丰 韦 强 廖明德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约60%位于头面颈部[1],位置表浅,具有快速增生的特性。除造成容貌缺陷外,还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负担。我科于2007年7月—2008年6月应用小针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184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4例中男78例,女106例;年龄33 d~20岁,其中33 d~6个月107例,7~12个月42例,1~2岁15例,2岁以上20例。既往未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者147例,既往接受过药物局部注射或手术切除治疗后仍有残余血管瘤者37例。发生于头皮11例,面部89例,颈部9例,胸腹部24例,背部13例,四肢45例,会阴部6例。共197个瘤体,其中多部位11例。病变面积最小约0.3 cm×0.2 cm,最大约7 cm×5 cm;按皮肤血管瘤的面积将197个瘤体分为4组,A组77例,≤1 cm2,B 组71例,1.1~5.0 cm2,C组30例,5.1~20 cm2,D 组 19例,>20 cm2。
1.2 治疗方法 采用GD350-B型高频电刀作为治疗电凝器(上海沪通电子有限公司)治疗。将电极板紧贴患者身上,病变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应用0.5%~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根据病变深度选择电凝功率,一般8~12 W。戴无菌手套后,一手持针灸针刺入皮肤病变,另一手持单极电凝头触碰针灸针1~2 s进行电凝。先沿病变周边组织进行电凝治疗,后逐渐向病变内治疗,遇到出血较多时停止点刺,压迫止血。根据病变的部位及深度调整皮肤刺入深度,一般1~3 mm,针距2~3 mm,时间约1~2 s,可见电凝针周缘皮肤出现变白皱缩现象,血管瘤红斑随之消退或变色。若病变的范围较大,宜行分期分区治疗。1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进行2次电凝治疗。本组197个瘤体电凝次数1~6次,平均2.4次。治疗后术区创面外涂0.5%盐酸金霉素眼膏,无菌纱布包扎,术后每天换药至创面结痂。嘱患者及家属注意病变局部护理,一般术后1~2周创面脱痂愈合。
1.3 疗效判定 治愈:病变及其表面颜色完全消退或消退≥90%,皮肤颜色、质地恢复正常,无功能障碍,经6个月以上的随访无复发。显效:病变消退达60%~89%,皮肤颜色、质地接近正常或有轻度色素沉着,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尚需治疗。有效:病变及其表面颜色消退达30%~59%,可有色素沉着,需继续治疗。无效:病变及其表面颜色无变化或消退<30%,甚至继续扩大。治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并计算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单向有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Ridit法。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门诊随访12~20个月。本组197个瘤体中,治愈率53.3%(105例),显效率35%(69例),总有效率88.3%,见图1、2。
2.2 各组皮肤血管瘤治疗效果 4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积越小,治愈率越高;A组有效率高于C、D组(均P<0.001),B组有效率亦高于C、D组(P分别为0.017、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高频电凝对不同面积皮肤血管瘤疗效比较 个(%)
2.2 不同治疗情况患者皮肤血管瘤治疗效果 既往治疗残余血管瘤的效果优于首次采用高频电凝治疗血管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69,P=0.005),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情况患者皮肤血管瘤疗效比较 个(%)
2.3 不同部位皮肤血管瘤疗效比较 不同部位皮肤血管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2,P=0.227),见表3。
表3 不同部位皮肤血管瘤疗效比较 个(%)
2.4 不良反应 本组197个瘤体中,治疗后30处(15.2%)出现色素沉着,12处(6.1%)出现表浅性瘢痕,没有造成功能障碍。2处(1%)出现局部感染,经过门诊换药后治愈。未见高热、色素缺失、溃疡、意外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血管瘤大多数出现于出生后1周至1个月内,之后有增生、稳定和消退期的过程,80%左右可以完全消退[1]。而对于没有消退及部位特殊的血管瘤,如眼周、口腔、会阴、头面等,随肿瘤的增大可能会破坏周围器官,影响容貌,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积极干预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符合美学原则的治疗方法有激光、平阳霉素局部药物注射及口服激素药物等。但激光对深部病变效果差,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过浅病变会引起溃疡,口服激素不良反应较大。近年报道口服心得安治疗增生期血管瘤效果较好[2],但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观察,目前主要应用于大面积和(或)多发病变的治疗。
水是电的良导体,因此与周围软组织相比,血管便是良导体。小针电凝便是应用此原理达到选择性作用血管瘤的目的,治疗后一般不会留下瘢痕。同时,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受病变深浅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限制。本研究结果提示:病变面积越小,有效率越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对病变进行早期治疗,以免病变进一步扩大,给后期治疗带来困难。由于治疗过的血管瘤大部分处于稳定期或消退期,其治疗效果优于首次治疗血管瘤的效果,并不能说明小针电凝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小针电凝治疗的效果,但小针电凝治疗可以促进血管瘤消退。笔者认为适合小针电凝治疗的血管瘤有:(1)体表的皮肤血管瘤,病变组织局限在皮肤内或皮下。(2)早期发现的较小血管瘤。(3)面部、会阴等部位血管瘤,手术难以切除或切除后将严重影响形态功能者。(4)应用其他方法治疗后残留的表浅血管瘤。(5)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或不能治疗的体表血管瘤。
为了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在电凝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电凝功率宜先从较小开始,逐渐上调至针眼周缘出现苍白色为适宜,避免突然大功率造成局部碳化现象,导致瘢痕形成。(2)刺入深度。患者多数为婴幼儿,皮肤较嫩、较薄,不同的部位,皮肤的厚度不一样,刺入时达到病变部位有效治疗即可,过深可能会增加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3)针距2 mm左右为宜。(4)电凝时间视针眼周围皮肤变化,一般1~2 s。(5)患者的体质。疑有瘢痕体质的患者,最好避免使用电凝治疗。(6)需摘除患者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如患者植有脏起搏器或金属内固定物,则不宜进行电凝治疗。(7)加强术后创面的护理。(8)治疗后2~3个月内,患处应避免日晒,外涂防晒霜,预防色素沉着。(9)熟悉高频电刀的操作,避免意外发生。
[1]郑家伟,秦中平,张志愿,等.121服皮质激紊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4(3):228-232.
[2]秦中平,刘雪健,李克雷.小剂量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4):313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