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格教学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1-11-24周寸飞汪素娟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微格归因效能

周寸飞,汪素娟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50007)

0 引 言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1],其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即 “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2]。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197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自我效能是 “个体对成功实施达到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而不是行为本身和能力本身”。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具有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及行为的习得,进而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过去的研究表明,创设特定情境或调整其行为方式能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微格教学训练恰能提供这个特殊情境。那么,能否将微格教学训练与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联系起来呢?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究通过微格教学训练能否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的选择

随机抽取321名在校 “大一”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量表321份,回收303份,剔除无效量表8份,有效量表295份。

运用SPSS11.5软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得分在16分以下的1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记录测试的结果。随机分成实验组 (50名)和对照组 (50名),给两组被试建立档案。

1.2 研究方法

实验法 (微格教学训练)、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3 研究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Zhang&Schw arzer编制[3],共10个项目,涉及个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方式 (1=完全不正确、2=有点正确、3=多数正确、4=完全正确),10个项目的均分为量表总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n=401,p<0.001)。

(2)某师范学院微格教学训练材料

2 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前,给被试 (实验组、对照组)建立详细的档案,内容为: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被试的行为表现、心得体会等。

对实验组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和访谈,对对照组只做访谈了解。访谈的内容有:(1)公开场合的行为表现。(2)自己认为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原因。(3)被试的成长情况。(4)被试自己发展的想法。

2.1 对实验组成员的第一次微格教学训练

提前一周向被试讲解微格教学训练基本要求和相关程序。

(1)组织实验组的被试进行第一次微格教学训练。采取分组的形式,每组10人,试讲时间为每人10分钟,训练内容由被试自己选择。

(2)评价人员。评价人员是学院教授。

(3)评价标准。某师范学院微格教学训练标准。

(4)测试地点。学院教室。

(5)评委根据被试的表现进行客观点评,侧重鼓励性语言。

2.2 第二周至第八周,以此类推,对实验组成员再进行7次微格教学训练。

2.3 对对照组成员只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其他的不做干预。

2.4 最后一次微格训练结束后,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进行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此次测量为后测。

3 实验数据的统计

运用SPSS11.5软件对实验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

表1 被试自我效能感的前测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接近,且总体偏低。

表2 被试自我效能感的后测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被试的得分提高,对照组基本没有变化。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t检验结果

4 结果与分析

4.1 前测数据分析

实验前,被试自我效能感水平接近,自信心普遍偏低,甚至有点自卑。通过追踪访谈发现,这类学生具有很少与同学交流、基本不参与集体活动、迷恋网络、知识面偏窄等特点。学习气氛不佳、居住环境恶劣、迷恋网络等不良现象对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

4.2 后测数据分析

经过两个月的微格训练后,实验组被试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8.51,对照组为17.13。实验组被试的得分出现了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显著变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微格训练有助于提高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追踪访谈能发现问题行为,对研究自我效能感有帮助。实验组被试能够根据 “反馈的信息”、“引导其进行正确归因”等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改善自我效能感水平。

实验研究表明,微格教学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 讨 论

实验研究表明,对照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没有得到改善,而实验组经过微格教学训练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分析发现,创设微格教学训练这一特定情境能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追踪访谈只能帮助被试明确问题行为,而实验组被试在微格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根据 “反馈的信息”、“引导其进行正确归因”等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自信心,改善自我效能感水平。在研究中还发现,虽然给予了对照组的被试正确的归因方式,但是自信心的改善仍不明显,这说明 “成功的体验”对改善自我效能感水平非常关键。现就如何利用微格教学提高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提以下建议。

5.1 全面了解师范生学习与生活环境

通过个案记录和追踪访谈发现,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寝室居住卫生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实验组被试自信心的提高比班级学习气氛较差、寝室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实验组被试自信心的提高显著。融洽的同学关系、互相之间的鼓励对被试自信心提高也很有帮助。可见,在微格教学前,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有帮助。

5.2 对挫折行为进行积极的归因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那些能够进行正确归因的被试,在微格训练中表现出良好的心态和更好的适应性。在实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对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并反复的进行归因训练,让他们学会正确归因,使学生认识到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而失败却归于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3 吸取替代者的经验

研究发现,身边同学 (替代者)的成功能够影响被试的自我效能感,替代者对个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主要受自我与替代者之间相似度的影响。相似度越大,替代者成功的经验就越具有说服力,同时认为自己也能达到同样的目标。榜样作用,能够促使被试在微格训练的过程中成长。需要注意的是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环境有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当进入陌生或易引起个体焦虑的环境,会妨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5.4 让大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班杜拉曾经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显然,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被试自我效能感水平,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更能使被试形成较高自我效能感。相反,如果被试在实践中收获不到成功的经验,即使给予被试正确的归因方式,被试自我效能感水平也得不到显著的提高。让被试在课堂上学习更多实用性、操作性的技能至关重要。

5.5 对大学生的实践作出积极的评价和及时反馈

班杜拉指出:“缺乏经验的言语劝说,在形成效能判断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而在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的基础上,对那些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产生行动效果的人们影响最大。他人的言语劝说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微格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性的评价。当然,指出其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也很重要,但要用委婉的方式。实验的过程中,评价老师对被试的评价与被试在下一轮微格训练中的表现有直接的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成长,积极肯定的评价被试所取得的成功,同时也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自己,在失败的教训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1]苏朝进.提高微格教学系统音视频质量的探讨[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0(2):3-6.

[2]孟祥增,刘兴波.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73-76.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杂志社,2006.

猜你喜欢

微格归因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