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等院校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程度分析与探讨
2011-11-24张惠玲敖谷昌唐秋生
张惠玲,敖谷昌,唐秋生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74)
0 引 言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网络化和信息化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在教育方面,随着学生接触和使用网络的频率逐步增高,了解的信息也逐步增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如何适应新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已成为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之一[2]。
我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3]”高等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续阶段,其信息化的要求将更高。信息化教学不仅改变着教育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4-5]。
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需要对学生利用网络的程度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可以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方法进行改进。本文即对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论文研究中通过对各类院校各专业学生利用网络的程度进行细致的调查。考虑到高等院校实际课程设置的情况,对本科低年级、本科高年级、研究生刚入学和研究生毕业阶段利用网络学习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重点对本科阶段的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在目前信息化环境下适当的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网络,顺利的开展各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1 研究抽样设计
抽样方法一般分为3种: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且每次抽取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如果在抽取样本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就叫做分层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就将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一定顺序排列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队),然后按相等的间隔抽取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
考虑到高等院校本科低年级的学生一般课程较多,课外时间较少,而进入高年级之后,课程相对减少,并且随着各类专业课程的逐步涉及和学习,专业需要的课程设计增多,学生了解专业的愿望逐步增强,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将会逐步增大。到本科四年级,学生将面临就业和毕业论文的完成,通过网络学习专业知识的百分比也将逐步增大,学生上网的时间也逐步增加。对于研究生,相比于研究生高年级的时段,低年级的时候由于课程相对较多,课外时间较少,利用网络学习专业的百分比相对于本科有所增加,但相对于高年级而言则较低。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研究中对于调查的抽样使用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是为信息化环境下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开展提供相关依据,所以研究中对于研究生的调查比例较低。而主要以本科阶段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和分析对象。本文研究中使用的抽样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本科低年级、本科高年级、研究生低年级、研究生高年级的设计调查比例为2.5:5:1:1.5,按照该比例进行问卷的发放调查。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研究调查分别对教育部属985院校,教育部属211院校,省 (市)属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考虑到各院校网络计费方式可能对学生上网时间及专业学习查询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本次调查中除了考虑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通过网络查询专业知识的内容等,还对各院校的网络计费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同时调查了学生对该计费方式的主观评价。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14份,回收547份,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女生180人,男生220人;本科低年级117人,本科高年级178人,研究生低年级50人,研究生高年级55人。
考虑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网络计费方式,调查中对于上网计费主要分2种情况进行调查,一种是按照流量计费的方式,即通过个人账户,按用户使用的流量收取费用,使用的流量多,相应的费用高,使用的流量少,则相应的费用低;另一种是包月的计费方式,即按月收取网络费用,不考虑该月使用的流量。调查显示,使用流量计费的院校学生上网时间普遍低于包月计费的院校学生,而按流量计费的院校学生普遍反映上网费用较贵;使用包月的方式计费,部分学生觉得费用较贵,部分学生觉得比较合理,个别学生觉得由于无节制的使用,该计费方式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对于学生上网时间的统计,整体而言,本科低年级学生的上网时间少于本科高年级,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上网时间少于研究生低年级,研究生低年级学生上网时间少于研究生高年级。调查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专业性的网站不是很了解,通过网络获取专业知识的时间也相对较少。由于本次调查主要为本科教学服务,所以针对本科低年级和本科高年级的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如图1-6所示。
图1 本科低年级每周上网时间统计图
图2 本科低年级使用网络查询专业时间统计图
图3 本科低年级通过网络查询专业知识的百分比统计
通过图1可以看出,本科低年级学生上网时间大部分在 20~35小时/周之间,所占比例为11.11%;另外上网时间在10~20小时/周以及不超过20小时/周的学生比例也比较大,还有不超过5%的学生几乎从来不上网。由图2可以看出,本科低年级的学生使用网络查询专业内容的时间比较少,其用在专业课方面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周的比例占据90%左右,而其中约50%的学生专业查阅时间不超过4小时。由图3可以看出,本科低年级阶段,超过60%的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专业知识所占知识内容的比例在20%以下,有20%左右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专业文献知识的比例占所学知识内容的比例在50%~20%,而且有将近12%的学生没有使用过网络查找专业的文献知识。
图4 本科高年级每周上网时间统计图
图5 本科高年级使用网络查询专业时间统计图
图6 本科高年级通过网络查询专业知识的百分比统计
由图4可以看出,本科高年级每周上网时间在20~35小时之间的比例为47%左右,占据了最大比例,其次为每周上网时间在10~20小时,其比例为14%左右。由图5和图6可知,本科高年级,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专业知识的时间和比例逐渐增加,其中通过上网查找专业课程的时间在10~20小时/周的比例达到79%,4~10小时/周的比例达到41%,从不上网查阅专业文献的学生比例在6%。专业知识获取的百分比也增加,其中有21%左右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专业知识的比例达到了75%以上,有34%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专业文献占据比例为75%~50%,有27%的学生查阅专业的比例为50%~20%。
到研究生阶段,低年级学生上网时间普遍在20~35小时/周。到研究生高年级阶段,上网时间普遍达到35小时/周以上,而且通过网络查找专业文献知识的比例也由研究生低年级阶段的75%~90%提升到90%以上。
分析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科低年级的学生还未接触专业课程,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使得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而到本科高年级阶段,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接触,学生上网查阅专业知识的时间和比例逐步增加,一些专业课程的设计使得学生主动上网查阅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增加,特别是到大四,随着毕业的临近,不论是出于找工作的原因,或者是做毕业设计的原因,学生上网的时间和查阅专业文献的时间显著增加。在研究生低年级阶段,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等原因,学生依赖于课堂讲授获取专业文献的依赖性已比较弱。到研究生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习结束,学生逐步开始接触导师的课题,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通过网络获取专业知识的比例也大幅度增加。
3 结 语
本次研究对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共享,本科阶段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的讲授,逐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资源。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对于高等院校的老师,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讲授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可以使用该结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得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模式,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对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网络的利用情况,对于目前的网络管理和专业教师的授课给出以下的参考建议:
(1)从网络的计费方式而言,考虑到一些专业软件和视频资源所占的流量较大,建议部分按照流量计费的院校降低网络收费的额度,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利用其他网站的网络资源。
(2)针对本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上网时间长、查阅专业的时间和比例低的情况,建议学校通过本校建立的网站扩充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以使得学生尽早的了解专业情况。到本科高年级阶段,专业课程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对相关的网站进行介绍,以提供相应的指引。
(3)在本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针对网络上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展开讨论,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专业的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对于学科前沿的了解,为学生的就业或者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黄荣怀,曾兰芳,郑兰琴.关于我国大学本科教学方法变革的趋向研究——基于国家精品课程的抽样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5):84-90.
[3]闫彬,黄荣贵,赵炳强.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2):72-74.
[4]田艳琴.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5):198-200.
[5]徐红卫.高校网络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与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