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公民素质的“海南命题”
——关于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的思考

2011-11-24

今日海南 2011年12期
关键词:海南公民文明

□本刊记者

提升公民素质的“海南命题”
——关于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的思考

□本刊记者

11月13日,海口市中心幼儿园,海口市“五好文明家庭”的成员在“文明大行动从家庭做起”的宣传板上签名,争做家庭文明的引领者

1

“剑指不文明,认真加较劲。时间跨三年,志在欲攻坚。”网络上的这首打油诗,道出了海南开展文明大行动的态度、强度和力度。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将近两年这个节点上推出文明大行动,别有一番深意。以往,海南也曾多次开展各项文明建设和整治不文明活动,只是时间跨度不是那么长,且大多停留在号召性和倡导性层面,虽有成效却没长效。这一次,“海南文明大行动”确定目标3年且高调拉开架势,“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的口号响彻云霄,充满较劲的“火药味”。这就足以说明,这一次的文明大行动不是敲敲边鼓说说而已,而是真抓实干,志在颠覆,志在质变,志在长效。

从媒体近期曝光来看,海南的不文明现象着实令人扼腕:有些司机行车不文明,乱停乱放;有些行人不走斑马线跨护栏穿街心;有些禁烟场所形同虚设,有些人随意吞云吐雾;有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吐乱扔、损害公物、攀花折枝、占道经营;有些人甚至在街头横卧,在花丛“方便”……如此种种,不堪入目且大煞风景,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这张脸上乱涂鸦——抹黑了形象。

显然,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大题特做,是形势逼人,大势所趋,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试想,面对不文明问题酿成的一串问题,岂不折射出我们连“文明”这道最低门槛都迈不过,连形象都树不起和维护不好,还奢谈什么建设国际旅游岛。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是提升公民素质的“海南命题”,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必修课”和“生命绿卡”,到了壮士断腕的时候。否则,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个名号“很受伤”。

2

10月31日,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省文明大行动动员大会上向全省干部和广大群众发出“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的动员令,决定连续3年深入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大行动按照“舆论先行、全民参与、依法治理、整体推进”的部署,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经营等五大行动,重点解决大声喧哗、禁烟场所吸烟、乱吐乱扔、损害公物、乱闯乱行、乱停乱放、攀花折枝、占道经营等八大不文明现象,以良好的公民素质和公共秩序、良好的服务水平和旅游环境、良好的社会风尚展示海南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国际旅游岛的美好形象。

一时,媒体介入,找“脏”点,说“乱”象,抓“差”况,曝问题,舆论焦点使不文明行为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全省上下闻风而动,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掀起合围——

海口市全警种上路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并启动文明交通“拉网行动”,首日查处电动车交通违规2000多起。同时对机动(含电动)三轮车、非机动三轮车、残疾人机动三轮车等三类车违规入市作出没收报废的处理。进而提出用文明化育“四宜”之城;三亚市针对不文明行为推出监督、曝光机制,文明大行动不力单位将被问责,并强调抓责任、抓细节、抓重点、抓落实,三年文明大行动目标争取两年完成;儋州市文明大行动极力延伸和深化到各行各业,教育系统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我先行”主题活动,环卫系统推进城乡“保美净靓”工程,城管系统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市容市貌;农垦文明大行动实行通报制度和问责制度,用制度促成和约束文明习惯;临高县将文明大行动经费列入预算,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事做到实在处;琼海市结合创卫开展文明大行动,文明折射出文化味和人情味;琼中县将问责抓不文明行为不力责任人,在干部作风上动真使实;白沙县全民行动整治环境卫生,让每一个人都体验文明和反思自己;保亭县编印《文明县民手册》,把文明范本送到机关和基层;万宁市积极探寻文明的内在机理,许多乡村将文明“三字经”写进“村规民约”……

好的开始,成功一半。

3

治理不文明行为,简单主义难奏效。要让文明成为公民的一种习惯、时尚和责任,领导干部的坚持引导、自身影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文明大行动不但要有担当精神,而且要从思想上转型,从观念上转变,从行动上转身,并牢牢确立起这样的一个理念:不重视文明建设的领导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是工作上不称职、不负责的表现,是决策上失准失误的表现。

怎么“转”?要真转、实转、狠转,转到点子上,转到关键处。这又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对文明大行动不要搞形式,不要“一阵风”,不要唱高调,不要摆花架子,也不要说老话、废话,更不要说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而要说实在,抓实际,办实事,以自身文明影响和带动社会文明。比如,领导干部的车首先要做到不闯红灯,不超速行驶,不乱停乱放;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要带头做到文明礼让,模范遵守秩序,不乱扔乱吐,不损坏公物。如果领导干部在文明大行动中能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既注意官方形象,又注意坊间形象;既注意官德,又注意公德,以自身修为树立形象,自然会影响和带动群众而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问题在于,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往往只要求群众怎么做,而不要求自己怎么做;只检查和监督别人,不自责和反思自己。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样极不协调的一幕:一位镇委干部开会布置文明大行动工作,台下几十号人认真听用心记,他却在台上不经意一边吸烟一边谈文明。也许是意识到台下的议论,他悄悄把还未吸完的烟头扔在脚下踩灭。会议结束后,记者搭乘他的“坐骑”到基层采风,一上车他又吞云吐雾起来。记者用一种平和的口气笑问:“在车上吸烟不是很臭吗?”他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自己的工作用车,没关系,习惯了。”

习惯成自然,好不让人期待行胜于言!

4

找出不文明容易,解决不文明好难。正因为这样,海南文明大行动的目标才锁定三年,立足长期作战。

然而,当下值得思考的是,这三年如何循序渐进,步步推开,环环深化,从根本上解决不文明问题是关键所在。显然,光靠曝光和警察上街纠正不文明行为不是长久之计,这仅仅只是治标。而最重要的是要开展问题讨论和心灵碰撞,把不文明的种种现象和行为交给大众讨论和点评,让每一位公民在讨论和碰撞中反思自己有没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把文明大行动的声势做大,从城市深入覆盖到乡村,从机关深化延伸到基层、社区、校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文明大行动存在着城市热农村冷,机关热基层冷的现象,既不平衡,也不全面。这也说明,我们的思想认识还不充足,发动群众还不充分,覆盖面还不广泛,深入度还未达到沸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有必要继续发力抓好学习动员,广而告之,不留死角,不留后路,让文明大行动进入每一个社会层面,每一个家庭细胞,并形成自觉行动和联管联治效应。要以城市带动农村,以机关带动基层,把督查、评比、奖惩等手段和机制结合起来,剖析正、反典型和个案经验,强化文明近一步,责任进一步的意识,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坚决不走回头路。特别要指出的是,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不要认为开过几次会议,搞过几次活动就是“行动”了,就完成任务了。必须看到,不文明行为是一个相当“麻辣”的问题,其形态多种多样且根深蒂固,寄希望于一朝一夕改变是不现实的,寄希望于少数人为之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共同付出和担当,以血性与韧性的激发才是务实的坚守。

5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北平有一个观点:解决不文明问题,重点在措施,成败在环境,长远在教育,根子在文化。林北平打了一个比方:看市民是否文明,要看是否有护花惜绿的生态意识,在观花赏景的时候是否手下留情脚下留心;看农民是否文明,看是否求知不求神,上网不上香,建大棚不建庙宇。如此概括虽不敢说很科学很全面,但却能发人深思。

因为,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是文明的内在表现,内在表现往往影响到外在行为,装是装不出来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提升和助力,人们很容易缺失判断和辨识或把肮脏看作圣洁。在社会意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如果不导入文化因子,不引导公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对人的判断就会失准甚至颠倒。比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把爱护公物视为“假做作”,有些人把服务大众视为“爱逞能”,有些人把崇尚科学视为“书呆子”,有些人把辛勤劳动视为“没本事”,有些人把团结互助视为“冒傻气”,有些人把诚实守信视为“老古板”,有些人把艰苦奋斗视为“老保守”。如此种种,显然颠倒和折返了“文明”,不以文明为文明。这是典型的认识观错位,价值判断力苍白。

从这一点思考,三年的海南文明大行动的重心应该放在文化救赎上,包括道德文化、诚信文化、礼仪文化、环境文化,等等,以文化引领文明行进,以文化提升公民素质,让文明成为公民的心灵圣歌并形成自觉、习惯、时尚和责任。

有道是:因经济而发展,因文化而文明。在国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发10周年之际,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的海南文明大行动应看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由此我们充满信心:期待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款款走来一个文明海南。◎

□责任编辑:何雁□编辑信箱:heyanyu@sohu.com

猜你喜欢

海南公民文明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请文明演绎
怀念海南
漫说文明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