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动词位二现象的最简主义研究

2011-11-21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心语助动词句首

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德语动词位二现象的最简主义研究

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德语中置于句首成分占据的是以与有该词语语义有关特征为中心语的最大投射的标志语位置,动词逐步提升到相应投射的中心语位置是为了进行特征核查,德语中的C有很强的一系列特征,如[EPP]特征,[TNS]特征,[AGR]特征等,这些特征吸引了动词甚至是有实际意义的动词移位到功能性中心语的位置。

动词位二;功能性中心语C;强特征

语言中句法成分的移动以及相应的移动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倍受语言学者们的关注。德语比较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是动词位二现象(V2,), Kayne,Travis,Zwart,Christopher曾分析过这种现象,本文作者也曾试图从CP分裂假说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能有所启发,但CP分裂假说并不能对该现象进行充分解释,本文将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最简主义角度对该语言现象的句法机制进行分析。

一 德语动词位二现象

在德语中,不管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不论句首位置是主语,补足语,还是做状语的副词,介词词组等,句子(从句除外)的第二位是起谓语作用的动词,谓语动词都会镇守住第二位,在文献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动词位二现象(Verb second, V2),如:

(1)a. Vermultich hat Hans das Buch gelesen.Probably has Hans this book read.Probably Hans has read this book.

b. Das Buch hat Hans gelesen.This book has Hans read.This book Hans has read.

c. IHN habe ich gesehne, nicht SIE.HIM have I seen, not her.HIM I have seen, not her.

d. Welches Buch hat Hans gelesen?Which book has Hans read?Which book has Hans read?

为什么动词会镇守在句子第二位呢?有什么动因诱使句子第二位竟然能被实义动词占据?接下来我们将集中探讨这个问题。

二 Haegeman的解释

对于德语动词位二现象,Haegeman,Kayne,Travis,Zwart,Christopher等语言学者在生成语法范围内对日耳曼语言(Germanic languages如德语,荷兰语等)的句法结构的讨论时涉及过相关问题,语言学者们讨论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问题:动词移动的动机是什么(trigger)?这种移位属于A移动 (argument movement)还 是 A’ 移 动 ( non-argument movement)?能进行移动的成分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成分?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介绍Haegeman 对该现象的相关解释。

Haegeman在对早期荷兰语(Dutch)限定性从句动词位二特点的分析基础上认为:动词位二现象是日耳曼语族Comp 系统两种特点的功能表现,其特征之一为限定性短语中心语Fin有很强的动词特征(V-features),因此,动词在主句中必须提升到C的位置,即Fin位置;特征之二是为了满足扩充投射原则(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spec,FinP]必须要有成分占据这个位置,而在德语中占据这个位置的成分可以是句子的主语,如(2)a,或者是wh-短语的语迹,如(2)b,或者是空语类成分,如(2)c:

(2)a. [FinPHans[Finhat]das Buch gelesen].Hans has read this book.

b. [FocP[Welches Buch]i[FinPti[Finhat]Hans gelesen? ]].Which book has Hans read?

c. [TopP[Dieses Buch]i[FinPOPi[Finhat]Hans gelesen]].This book Hans has read.

Haegeman 试图为德语这种 SOV语言构建一个既能涵盖一般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焦点化句以及主体化句统一的结构模式,他还进一步对从句动词置于最后位置进行解释:从句中的引导词属于标句词 (complementizer),标句词具有的名词性特点(并非动词特点)不会诱发动词的移位,而〔spec, FinP〕位置也并不需要一定被占据。

但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Haegeman 在CP左边根据位于句首成分的特征附加了相应的最大投射,如 2b,2c中的FocP和TopP。而这种附加违背了Sportiche的附加投射原则(Adjunct Projection Principle):

(3)Adjunct Projection Princple

If some semantic type X’ ‘modifers’ some semantic typeY, and X and Y are syntactically realized as a, and b, a is projected as adjacent either to b or to the head of b.

根据附加投射原则,能附加的成分在语义上对被附加的成分存在修饰关系;此外,根据 Chomsky最初对附加(adjunction)这个术语的定义(a phrasal process (Chomskyadjunction) which creates extra- position for extraposed constituents, for instance, fronting adverbials),这个附加的成分属于外置成分并不影响句子的结构。但2b和2c中位于句首的成分不对其后的成分进行语义上的修饰,当去掉这些句首成分时句子的结构并不是完整的。因此,这些成分不能作为附加成分直接附加在CP的左边位置。

三 本文的解释

本文赞同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如Haider,Vikner,

Christopher),认为德语属于SOV语言。其原始生成语序与复杂句中从句语序相一致,VP的中心语V置于其补足语的右边,IP的中心语I置于其补足语VP右边,而CP的补足语IP仍然处于右边补足语位置。情态动词或者助动词原始生成于I 的位置,然后经过head-movement移位到C的位置;主动词原始生成于 V的位置,然后与其动词特征一起(V+I)移位到C的位置,形成了德语中比较特有的动词位二现象(V2 phenomenon),那么动词的移位是利己(self-intrist)还是利他(altruism)?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置于句首位置的成分特点。动词位二现象中置于句首位置的成分既可以是名词短语,也可以是副词短语,还可以是 wh短语。 名词短语既可以是句子的逻辑主语,也可以是动词的补足语。对于逻辑主语占据句首位置,我们一般用EPP(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原则或者充分解释原则(The Principle of Full Interpretation)进行解释,根据EPP,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有一个主语,在一般陈述句中,逻辑主语原始生成于动词词组内部的 Specifier位置,然后经过移位从[Spec, VP]逐步移至[Spec, IP],其进行的是A-movement,或者说这个名词短语移位是为了核查自身的结构格特征。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一般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中只有主动词,其结构线性顺序与英语中的一般陈述句一致,这样看来似乎这时的句子主语占据的是[Spec, IP]位置,下面的陈述句似乎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结论是有问题的:

(4)Hans hat das Buch gelesen.Hans has this book read.Hans has read this book.

当一般陈述句中含有助动词时,根据我们以上对德语句子结构的原始生成语序的分析,似乎助动词从IP的中心语位置进行了移位,根据中心语移位限制(Head Movement Constraint)(HMC),所移入的位置当然应该是其上层 CP的C 位置.

(5)Head Movement Constraint (Travis 1988)

Head movement from one head position to another is only possible between a given head and the closest head which asymmetrically c-commands it.(i.e. between a given head and the next highest head in the structure containing it.)

那么到底是什么能够吸引 Hans最终移到[Spec, CP]呢?为了保持句法结构的一致性,我们是否也认为当一般陈述句中没有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时,主动词也被提升到CP的中心语位置?事实证明主动词是经过了提升,因为主动词的原始生成位置是VP的中心语,置于其补足语的右边。也就是说C这个功能中心语不同于英语中的功能中心语C,其既可以容纳功能性成分也可以容纳具有实际语义的词汇性成分。

我们再看句子(1a),我们发现副词置于句首时主动词也会提升进而形成了这种显著的动词位二现象。

我们继续来看置于句首位置的逻辑补足语,与置于句首位置的逻辑主语同为名词性短语,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补足语前移是出于该部分被强调的需要,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副词前移句首也是出于被强调的需要。在文献中把被强调的部分称为主题化成分或者焦点化成分,其句子结构被相应地被称为主题化句子(如(1a, c))或者焦点化句子(1b),这两种结构与语义和语用紧密联系,体现了标句词组这个功能词组的语导力:如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1a,b,c)告诉我们当主题化成分或者焦点化成分置于句首时,助动词或者主动词照样提升到了句子的第二位,其结构与一般陈述句的结构类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主题化或者焦点化句子中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或者主动词也提升到了CP的中心语位置,而主题化或者焦点化成分相应移位到[Spec, CP]位置?我们还可以发现特殊疑问句的结构与上述句子的结构类似(如1d)。为一致(uniformity)起见,我们假设德语根式句子(root clause)位于句首位置的成分占据〔Spec, CP〕,含有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的句子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优先移位到CP的中心语C位置,没有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时有实际语义的词汇性动词也要移位到CP的中心语C位置,也就是说C位置总是要被占据(filled),那么,为什么德语中的C总是会吸引动词性成分,其到底有什么特征?

Luigi Rizzi认为 CP可以分裂为不同的投射(split CP hypothesis)。他认为根据标句词对句子起的不同作用,如引导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CP可以分裂为ForceP(语导力),FocP(焦点化),TopP(主题化)和 FinP(限定性)。因此,句子(6a)中斜线部分结构可如(6b)表示。

(6) a. I am absolutely convinced that no other colleague would he turn to.

b. [ForceP[Force[that][QPno other college][Focwould][TPhe turn to] ].

Rizzi(1997)认为FocP中心语带有[EPP]特征和不可解释的焦点特征,其[EPP]特征要求焦点化成分移位到FocP的标示语位置,而恰好这个焦点化成分no other colleague带有的焦点化特征可以与中心语的焦点化特征相匹配,因此这个焦点化成分移位到spec-FocP,一方面既可以满足FocP中心语的[EPP]特征,又可以核查中心语不可解释的焦点特征。同样地,ForceP,TopP的中心语也有类似的特征。根据他们的分析,焦点化成分占据 spec-FocP,主题化成分占据spec-TopP,特殊疑问句中的 wh-词占据 spec-ForceP,限定性短语的主语占据spec-FinP 。

根据以上Rizzi对英语功能性中心语CP的分裂假设,我们认为德语的功能性中心语投射 CP也可以分裂为ForceP ,FocP,TopP和FinP。此外,我们认为这些投射的中心语都有很强的特征,这些特征有[EPP]特征,[TNS]特征,屈折性特征,以及相应的中心语特征,如焦点化特征,主题化特征,[WH]特征,限定性特征。我们以具体的例句来说明这些特征的功能:

(7)a. Hans kan vielen Bücher haben.

b.[FinPHans[Finkan[+EPP][+TNS][+AGR][+Finite]][IP ti [VP ti[DPvielen Bücher][Vhaben]][Iti.]]]

(7a)是含有情态动词的一般陈述句,其树型结构如b所示,我们认为Hans原始生成于VP的specifier 位置,最后提升到了FinP的specifier位置,kan从I提升到了Fin的位置经过了head movement,而主动词保留原位不动。我们认为一方面C(这里体现为Fin)有很强的不可解释的限定性特征,其吸引有限定性特征的名词短语占据Fin的specifier位置构成spec-head结构关系来核查其特征,恰好在这个句子中具有限定性特征的名词短语是 Hans,这样 Hans从[spec,VP]逐步移位到[spec,FinP]既核查了 Fin的限定性特征同时又满足了Fin的[EPP]特征;另一方面,Fin的强[TNS]特征(时态性特征)吸引句子中体现时态特征的成分移位到Fin的位置进行[TNS]特征的核查,句中有两个动词性成分,情态动词和主动词,在德语句子中有情态动词或者助动词时,动词的时态性特征和一致性特征都体现在情态动词或者助动词上,而主动词保留原型不变,但如果没有情态动词或者助动词时,时态特征和一致性特征的体现任务就会落在主动词上,如下面句子的对比:

(8)a.Ich konnte die Frage nicht sofort beantworten.I can this question not so quickly answer.I can not answer this question so quickly.

b. Ich beantworte nicht sofort die Frage.I answer not so quickly this question.I don’t answer this question so quickly.

c. Er beantwortet nicht sofort die Frage.He answers not so quickly this question.He does not answer this question so quickly.

d. Wir beantworten nicht sofort die Frage.We answer not so quickly this question.

We don’t answer this question so quickly.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英语中实义动词不会进入功能性中心语,如果句中只有实义动词时,要借助于do(do-support),再通过affix-attachment把词缀附加在do上,主动词不能进行移位。这里我们假设德语中的 C有很强的特征,其强特征要求 C这个位置不能为空。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德语是一门有很丰富的形态特征体现,如人称,时态,数,格位等的语言,而这些特征都能够在动词的词缀上有很明显的形态体现,也就是说动词有很强的词缀性特征,其词缀性特征太强了,如果词缀与动词本身分开其无法表达一定的意义。因此,词缀不能脱离动词借助do-support,在这个移位中,我们不得不采用最后的手段(last resort),采用非常不经济(economy)的方式进行语类移位,使其结构不会崩溃(crash)。

同样地,对于特殊疑问句,焦点化句,主题化句,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解释,请看下面对(1a,b,c,d)的分析(为方便起见,我们重复如下):

(9)a. Vermultich hat Hans das Buch gelesen.

b.[FocusPVermutlich[Focus[+EPP][+TNS][+AGR][+Focus]hatj]IP[VP

Hans[DPdas Buch][Vgelesen]][Itj]]].

(10)a.Das Buch hat Hans gelesen.

b.[TopPDasBuchi[Top[+EPP][+TNS][+AGR][+Topichatj][IP[VPHans[DPti][Vgelesen]][Itj]]].

(11)a. IHN habe ich gesehne, nicht SIE.

b.[FocPIHNi[Foc[+EPP][+TNS][+AGR][+Focus]habej][IP[VPich[DPti]

[Vgelesen]][Itj]]].

(12)a.Welches Buch hat Hans gelesen?

b.[ForcePWelchesBuchi[Force[+EPP][+TNS][+AGR][+Force]hatj][IP[VP

Hans[DPti][Vgelesen]][Itj]]].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里我们把前移首位(fronting)的副词看成是主题化成分,副词进行的移位是从一个 specifier位置移位到另一个specifier位置,(把副词看成是处于以其语义特征为中心语的最大投射的 specifier位置而非一个附加成分请看Christopher1998:37-122的分析)。德语中副词的位置比较自由,在文献中我们称为置换(scrambling),而副词前移是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以上我们谈到了德语的 C有很强的[EPP]特征,[TNS]特征以及屈折性特征,C的强[EPP]特征,[TNS]特征是很多语言的普遍特性,我们认为因为 C中有屈折性特征才会吸引屈折性动词(inflected verb)移动。从经验上来说,部分德语和荷兰语方言的 C本身有屈折性特点,佛兰芒语(Flemish)中引导限定性从句的标句词 C-dat 本身有人称和数的屈折变化。如(13)所示:

(13)a.da Jan noa Gent goat.that Jan to Ghent goes

… .that Jan goes to Ghent.B.dan-k noa Gent goan.….. that-I to Ghent go.

…. .that I go to Ghent.c.dan Jan en Pol noa Gent goan.

that Jan Pol to Ghent go.

…that Jan and Pol go to Ghent.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德语动词位二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德语功能性中心语C的一系列强特征:[EPP]特征,[TNS]特征,屈折性特征,以及相应的中心语特征,如焦点化特征,主题化特征,[WH]特征,限定性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吸引助动词或者情态动词或者主动词移位到 C对 C的不可解释特征进行核查,另一方面吸引句中含有相应特征的成分移位到 spec-CP既满足了其[EPP]特征,又核查了其中心语特征。所以,C的强特征使C位置一直被某一成分占据(filled)理论上与Chomsky(1995)核查理论(checking theory)的精神一致,从经验上也能解释为什么德语从句中

Radford(2004)认为 know从 V→I→C一步一步移位是因为在早期英语中T和C有很强的时态性特征,与现代标准英语存在参数性差异。时态性特征的强弱是与该语言系统内部一致性和屈折性特征在形态表现上是否丰富相关的。而早期英语一致性和屈折性特征在形态上有丰富的表现,具体表现在词缀的变化上,现代标准英语相对来说比较贫瘠(impoverished)。

德语是一门人称,时态,格位,数等形态特征表现形式极为丰富的语言。动词可以通过变化词缀体现不同的语法特征,也就是说德语中动词的语法特征很强,其表现形式很明显,使得其语法特征往往很难与语类本身分开。所以,德语的句法结构不得不在拼读之前采用不经济的显性语类移位。此外,德语的C是一个具有一系列强特征的功能性中心语,其强特征决定了这个位置不能为空。德语动词位二现象在生成句法框架内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其语序上与SVO语言的差异只是取决于移位发生在拼读之前还是拼读之后,这证明了普遍语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1]Chomsky,N..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A].In K.Hale and S.J.Keyser(Eds.),The View from Building[C].Cambridge Mass:MIT,1993.

[2]Chomsky, 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95.

[3]Christopher,L.. Comparative studies in word order variation:Adverbs, pronouns, and clause structure in Romance and Germanic[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的标志词 dass做引导词时不能被省略,而英语中的引导词that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省略,请看下面英德语句子的比较:

(14)a.I think (that) John is ill.

b. Ich denke , dass Hans krank ist.

I think, that Hans ill is.

I think that Hans is ill.

c.*Ich denke, Hans krank ist.

I think, Hans ill is.

I think Hans is ill.

此外,早期现代英语有实际意义词汇性动词从 V→I→C的移位也能为德语功能性中心语 C吸引有实际意义词汇性成分进行I→C的提升提供了证据。如句(15):B.V,1998.

[4]Haegeman,L.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ory(2ndedition)[M].Cambridge,Mass:Blackwell Publishers,1994.

[5]Kayne, R..The Antisymmetry of Syntax.Cambridge[M].Mass: MIT Press,1994.

[6]Marantz, A..The Meaning of Fronting[M].Ms.,MIT,Cambridge, Mass,1993.

[7]Radford.A..Minimalist Syntax: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8]Rizzi,L..The Finite Structure of the Left Periphery[A].InL.Haegeman(Ed.),Elements of Grammar[C].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

[9]Sportiche,D..A Theory of Floating Quantifiers and its Corollaries for Constituents Structure[J]. Linguistic Inquiry,1988(19).

[10]Viker,S..Verb Movement and the Licensing of NP positions in the Germanic Lanugages.Ph. D.thesis[D].Universite de Geneve,1991.

[11]Zwart,C.J.W..Dutch Syntax: A Minimalist Approach. Ph.D.thesis[D].University of Groningen,1993.

[12]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戴钟鸣,顾士渊.大学德语(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4]卢力军.实用英语德语比较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G623.33

A

1673-2219(2011)11-0159-04

2011-04-23

何丽萍(1982-),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成语法理论。

(责任编校:韩光)

猜你喜欢

中心语助动词句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助动词的用法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语法学堂 助动词怎么"助"?
论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
浅谈科技文章标题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