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位思考”的可行性

2011-11-21柳士同

四川文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平均工资辅导班

□柳士同

不久前湖南卫视在黄金时段开播了一档原生态真人秀栏目《变形计》。首期节目是让长沙一富家子弟与青海一穷人孩子,互换身份,交换生活。据说这个节目颇受欢迎,收视率一路飙升,而外界的评论却是“毁誉参半”。

对于此类“秀”节目,我一向是不感兴趣的;可对于赞扬这一节目的某些说法,又实在不敢苟同,不得不说几句。比如,有人认为“现实生活之所以存在这么多对立与矛盾,多数是因为互相隔阂产生的不理解,人们普遍缺乏这种‘变形’的机会和换位思考的意识”。于是又进一步“试想,如果制定政策的官员与普通百姓‘变形’一下,还会有这么多脱离现实、缺乏操作性的政策‘横空出世’吗?如果医生与患者‘变形’一下,还会有这么多医患纠纷,还会产生‘看病难’吗?如果学校与学生‘变形’一下,还会有这么多‘乱收费’和‘辅导班’吗......”(见《杂文选刊》2006年12期上《期待更多的〈变形计〉》)

说实话,这位作者的用意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善良的。问题是,这种“变形计”和“换位思考”能解决上述诸问题吗?难道我们的官员、医生还有学校的校长教师,他们就一点也不知道百姓、患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实用不着“变形”和“换位”,我们的官员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老百姓”,有不少的官员还是来自农村,甚至比较贫困的农村,他们对百姓的生活不是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他们会不知道百姓乃至贫苦农民需要什么?我们的医生,他们的父母亲属老婆孩子甚至他们本人就没生过病?还有我们的学校,校长教师们的子女就不上学了?容我举个身边的例子:有位中学教师,近些年来以办“辅导班”的方式挣了几十万块钱,有钱了便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结果几年过去了,孩子花了几十万,似乎并没学成什么。按说,他这应该算是经历了一次“变形”和“换位”吧?而且应该是深有体会。然而,他的“辅导班”依旧照办无误,似乎还办得更起劲。

其实,官员该怎么制定政策,医生该怎么看病,学校该怎么办学,他们自己不是不知道,个个心里都明白着呢!政府机关的大厅里,医院学校的大门口走廊上,有多少醒目动听的口号!整天把“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挂在口头,还需要去“变形”或者“换位”么?关键在于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那就只能是“想自己之所想”“急自己之所急”了。说起来,“换位思考”,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对于处理某些人际关系,也是有效的,但它所能解决的矛盾实在有限。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为他人着想,当然很好,但像上述有关行政、教育、医疗诸问题,仅靠“变形”与“换位”怕是难以奏效。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制度的问题,倘若没有制度的制约和监督,“换位思考”的可行性就实在有限。在一个以权力为轴心的“人治”社会里,有权者和无权者很难“变形”和“换位”,因为权力是不太可能无偿出让的;对于如今已把谋利作为主要目的的学校和医院(还有制药)以及那些垄断行业来说,要想收敛它们的贪欲之心,怕也不是“变”一下“形”或“换”一下“位”就能抑制得住的。我们不妨以最贴近人们切身利益的工资为例:这些年来公务员的工资是一涨再涨,已经几倍于甚至十几倍于普通公民。难道让他们“换位思考”一下,老百姓的工资就会也像政府官员们的工资一样,大幅度地上涨?我们不妨比照一下美国的工资结构:美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白宫,包括总统在内的白宫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仅仅比美国公民的平均工资高出0.8倍。以这个比率来看,若计算一下整个美国的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则恐怕未必会比美国公民的平均工资高出多少。美国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非由于他们善于“换位思考”,或者每年都让他们的“官”分别“变形”当个七天八天的“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乃是由于他们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决不允许它的公务员自己决定自己的工资,想涨就涨,想怎么涨就怎么涨。公务员的工资涨不涨、涨多少,那得由纳税人说了才算数!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确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其作用就实在有限。像湖南卫视那样短短七天的“变形”,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充其量也就能起到个寓教于乐或者“寓教于秀”的效果。如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商业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那则未免太天真了。只有把着眼点放在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上,只有变“人治”为“法治”,才可能真正解决现实生活中诸多的“对立与矛盾”,“变形”和“换位”也才可能起到一些相应的作用。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平均工资辅导班
No.6 2021年平均工资出炉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