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居易笼禽诗所折射的贬谪苦闷

2011-11-20傅艳华付兴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江州贬谪司马

傅艳华,付兴林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白居易笼禽诗所折射的贬谪苦闷

傅艳华,付兴林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白居易在江州和忠州的诗歌里存有十数首笼禽意象的诗歌。从笼禽意象所折射的躯体受困、精神不甘寂寞、现实环境不容自由的审美意蕴中,清楚呈现出白居易被贬生涯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所蕴藏的悲伤意绪和孤愤情怀。

白居易;笼禽诗歌;审美意蕴;心路历程

白居易一生共写过33首笼禽诗歌,除两首诗歌之外,时间都在贬谪以及以后的诗歌中,这证明,白居易在江州、忠州之时并不是游山玩水、旷达超脱以求独善,他仍然关心着国家,关注着朝廷,把遭贬受拘视为鸟困笼中。本文从白居易在江州与忠州的笼禽诗入手,以笼禽意象所蕴涵的审美意蕴和这种审美意蕴所折射的心路历程为线索,来探讨白居易被贬生涯的悲伤意绪和孤愤情怀。

一、意象、笼禽意象及白居易笼禽诗创作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它表现的是一刹那间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1]108“作家的主观情志即‘意’与客观对象即‘象’互感,而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的艺术形象称‘意象’。”[2]169“笼禽”,顾名思义,关在笼子里的鸟,所以“笼禽意象”,便是作家由客观的关在笼子里鸟付诸作家主观的感受而创作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的笼禽诗大多创作于江州之贬及以后的官任上。白居易视自己遭贬被困为鸟关笼中,故而创作了诸多有关笼禽意象的诗歌。但是,笼所能拘禁的只是躯体,诗人的精神是不甘寂寞的,这也是笼禽意象的审美意蕴所在——“使用伤禽、笼鹰等意象,借以更深刻的表现自我生命之受创、被囚的程度,表现失去自由后内心郁积的沉重苦闷”。[3]261

白居易的笼禽意象诗歌共计创作的时间、地点、诗题及相关诗句如下表所示:

表1 白居易笼禽意象诗歌统计表

13 元和十四年(819) 忠州 《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14 元和十四年(819) 忠州 《鹦鹉》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15 元和十四年(819) 忠州 《答杨使君登楼见忆》 两州何事偏相忆?各是笼禽作使君16 元和十四年(819) 忠州 《寄王质夫》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17 长庆三年(823)以前 《潜别离》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18 长庆四年(824) 洛阳 《移家入新宅》 春朝锁笼鹤,冬夜支床龟19 长庆四年(824) 洛阳 《秋晚》 觉寒蛩近壁,知瞑鹤归笼20 宝历元年(825) 苏州 《题笼鹤》 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21 宝历二年(826) 苏州 《百日假满》 马辞辕下头高举,鹤出笼中翅大展22 宝历二年(826) 苏州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 尘缨忽解诚堪喜,世网重来未可知23 宝历二年(826) 苏州 《鹦鹉》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24 大和二年(828) 长安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其三 七年囚闭作笼禽,但愿开笼便入林25 大和二年(828) 长安 《双鹦鹉》 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和解吟诗26 大和三年(829) 长安到洛阳途中 《长乐亭留别》 尘缨世网重重缚,回顾方知出得难27 大和三年(829) 洛阳 《不出门》 笼鹤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28 大和六年(832) 洛阳 《失婢》 笼鸟无常主,风花不恋枝27 大和七年(833) 洛阳 《代鹤》 谁念深笼中,七换摩天翮30 大和九年(835) 洛阳 《看嵩洛有叹》 未闻笼里鸟,飞出肯飞还31 开成三年(838) 洛阳 《自题酒库》 野鹤一辞笼,虚舟长任风32 会昌二年(842) 洛阳 《题新涧亭兼酬寄朝中亲故见增》 禽鱼出得池笼后,纵有人呼可更回33 会昌二年(842) 洛阳 《感所见》 莫闲山木无人用,大胜笼禽不自由

从表中可以看到白居易贬谪时期写笼禽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其实,早在白居易之前,陶渊明也提到笼禽意象。江州和忠州前期,白居易与陶渊明笔下的笼禽意象是有区别的。陶渊明笔下的笼是官场生涯之笼,而白居易笔下的笼是贬谪生涯之笼。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陶渊明向往的是一种看清官场浑浊之后的田园自由、个体自由;白居易向往的是一种通过居官实现人生价值,在浑浊的官场上革除时弊,服务国家,益于社会的自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76而白居易则是“凤巢阁上容身稳,鹤锁笼中展翅难。”[5]253由此看出,白居易是渴望为官的,渴望在仕途上任意驰骋。因为这种积极参政的愿望和行为带来的贬谪之痛是刻骨的,所以他笔下的笼禽作为矛盾的结合体注定是悲剧的,不甘寂寞的精神必定是苦闷的。

忠州后期及苏州、长安时期一直到会昌时期,白居易笔下的笼禽意象开始向陶渊明的笼禽意象过渡,这是在看清了朝政日非、权贵们互相倾轧、党派激烈争斗之后,不愿意再卷入是非的一种自我转化、自我解脱。陶渊明面对这些是毅然辞官,而白居易虽不再是积极地从政,但也不是完全的恬然自得,而是请求外任,继续做官,做远离朝廷的小官,做为民办实事的小官,不舍庙堂之富贵而有山林之逍遥,“在白居易看来,中隐是最理想的生存方式。既有隐世的自由精神,也不会陷入隐居的贫苦”[6]54不难看出,白居易此时笔下的笼不单是贬谪生涯之笼,还有京城朝政黑暗之笼,所以白居易在无法融入京城朝政黑暗、党派纷争的牢笼面前,只好明哲保身,自请外任。

二、白居易贬谪时期笼禽诗歌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14首笼禽诗虽然数量不大,但却是他一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那么,白居易是在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和仕宦心态下创作这些笼禽诗歌的呢?白居易笼禽诗歌集中创作于被贬江州司马和忠州刺史任上,但他创作笼禽诗的背景却有些复杂和深远。

元和十年(815),44岁的白居易兼济之志还没来得及大展,就因首上疏请急捕杀害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视为僭越行为,又被诬母亲看花坠井而死,他却作《赏花》及《新井》诗,有伤名教,故被贬为江州司马。《旧唐书·白居易传》载:“会有素厌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7]4344-4345

表面上,白居易是因为越职言事被贬,实际上其贬谪情形颇为复杂。早在元和初年,白居易就因创作讽喻诗引起众多权臣的反对,后来,又因论宦者不宜握兵事,面折廷争,直接激怒了宪宗,宪宗已有贬谪他之意,后经李絳劝说才幸免遭贬。史载:白居易“后对殿中,论执疆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色变,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8]4302之后,元稹被贬,白居易再次三上表章论元稹不该贬,进一步加重了得罪皇帝和宦官的程度。元和十一年(816)的《与杨虞卿书》里,白居易也对这些事有所记录:

性又愚昧,不识时之忌讳,凡直奏密启外,有合方便闻於上者,稍以歌诗导之,意者欲其易入而深戒也。不我同者得以为计,媒孽之辞一发,又安可君臣之道间自明白其心乎?加以握兵於外者,以仆洁慎不受赂而憎;秉权於内者,以仆介独不附己而忌;其馀附丽之者,恶仆独异,又信狺狺吠声,唯恐中伤之不获。以此得罪,可不悲乎?[9]2770

由此可知,白居易的悲剧是一个时代各种风气造成的。之所以形成悲剧乃源于执着理想,刚健不挠的性格特征和勇于除弊、直言强谏的参政实践,源于宪宗所代表的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和藩镇割据的社会政治局面。当积极参政碰撞君主专制的底线,当刚直不阿碰上混乱不堪的藩镇割据,悲剧必然出现。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在《江州司马厅记》中曾这样描述司马一职:

自武德已来,庶官以便宜制事,大摄小,重侵轻,郡守之职,总于诸侯帅,郡佐之职,移于部从事。故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郡,司马之事尽去,唯员与俸在。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递居之;凡执伎事上与给事于省、寺、军府者,遥署之。凡仕久资高耋昏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莅之。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若有人蓄器贮用、急于兼济者居之,虽一日不乐。若有人养志忘名、安于独善者处之,虽终身无闷。官不官,系乎时也。适不适,在乎人也。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远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苟有志于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案唐典:上州司马,秩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噫!为国谋,则尸素之尢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又安知后之司马,不有与吾同志者乎?因书所得,以告来者。时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记。[9]2732-2733

白居易津津乐道“司马”之职的种种优点,有定员和俸禄,生活安定,没有实际公务,自然风光优美,佳境很多,很悠闲,还可以自由往还与山水。对于养志忘名者,对于安于独善者,很合适。其实,这些只能视为白居易的悲愤之语,是对统治集团摧残人才、排斥正直、压制异己的控诉。白居易三年多的谪居生活是痛苦难耐的,在游山玩水的平静生活下掩藏的是一颗难以释怀的苦闷之心。从被贬之前他身在京城,担任朝官,意气风发,论政议事,到被贬之后,置身偏僻荒远之地,失去用武之地。他因忠获罪,因直遭贬,且遭受社会的非议、打击以及来自各方的歧视、冷眼。大好生命被闲置,从理想追求到理想破灭而形成的巨大心理落差致使白居易精神苦闷异常,遂产生人困笼中的强烈感觉。

三、白居易笼禽意象所折射出的心路历程

白居易从京城贬官到江州,再从江州调任忠州,心理上经历了失落、离开贬所短暂的快乐、更大的失落三重感情起伏,他的笼禽诗正是诗人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其中包蕴着他深沉的悲伤意绪和强烈的孤愤情怀。

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作《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诗云: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5]232

白居易想起从前给元稹写信,灯火辉煌的金銮殿,自己何等意气昂扬,现在自己却是在远离京城的庐山庵。被贬的元稹与自己,就像笼中鸟,槛中猿,相见是如此之难。金銮殿夜写信给元稹的灯火辉煌,庐山庵里的茕茕孑立,京城与贬所的两重世界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意气昂扬的谈天说地到凄凄惨惨的梦想团聚,白居易在情感上的落差和心灵的悲苦不言而喻。

元和十三年(818),他在《九日醉吟》一诗中写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5]248

作者在诗的开头先说明时间易逝:自然法则不会因人多情因物无情而发生变化,人总生老病死,花也是花开花谢。一朝被贬司马,却经历长达三年的困顿与苦闷。这样的贬所生活,耗费的不只是白居易的精神,还有生命,还有梦想,还有追求。如剑无用武之地,如禽无自由之身。投闲置散时间之长加之司马一职的清冷无责,令诗人只得借助于老子哲学和酒来劝慰和麻醉自己痛苦的神经。

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在《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一诗中又写到:

炎瘴抛身远,泥涂索脚难。

网初鳞拨剌,笼久翅摧残。[5]251

白居易描述初到贬所之时,还像刚被捕入网的鱼,奋力挣扎。日子久了,反而意志消沉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贬谪生活给作者带来的巨大躯体伤害和精神折磨。所以,作者听到要调任忠州刺史的消息时,有一种鸟出囚笼,恢复元气的期盼与喜悦。

元和十三年(818)年底,白居易调任忠州刺史,在赴任之前作《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趣见情深。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寒心。

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5]251

这里的崔相公指的是崔群。元和初,崔群和白居易同为翰林学士,元和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唐书载:“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7]4186白居易还有四首诗是写给崔群的,朱金城在白居易集笺校中说到:“白居易江州司马除忠州刺史,崔群之力也”[9]1128然后作者感叹江州之贬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离开江州,诗人是快乐的,诗人虽然不知道忠州是什么样子,但是诗人感觉只要离开江州,到哪里都比在江州快乐,一种解脱的喜悦,一种踌躇满志的喜悦,也正是这些短暂的喜悦,使诗人陷入更深的苦闷之中。元和十四年(819)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途中的《重赠李大夫》:

早接清班登玉陛,同承别诏直金銮。

凤巢阁上容身稳,鹤锁笼中展翅难。

流落多年应是命,量移远郡未成官。

惭君独不欺憔悴,犹作银台旧眼看。[5]253

白居易和李大夫曾经同朝为官,而现在李大夫仍然在朝为官,自己却如锁入笼中的鹤,无法施展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作者因为这种强烈的对比而感叹自己的命运,由此想到就算调任忠州也不能“成官”。失落,调任的失落,感受到调任仍是贬谪命运的失落,在这首诗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等到元和十四年(819),在担任忠州刺史时作的《答杨使君登楼见忆》,这种失落达到顶点:

忠万楼中南北望,南州烟水北州云。

两州何事偏相忆?各是笼禽作使君。[5]264

作者在忠州又发出“笼禽”的感叹,与《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有相似之处,但在这里,“两州何事偏相忆?各是笼禽作使君”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一方面是盼望团聚,另一方面是随着两次官任时间的推移作者意识到相见希望渺茫的绝望。

白居易还写过两首关于《鹦鹉》的诗。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上写过一首《鹦鹉》: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5]257

这首诗表面上说:鹦鹉一整天都沉默不语,晚上睡去又醒来。鹦鹉因为自己羽毛的漂亮被人类关入笼中,虽然吃喝无忧,但内心却因向往自由而苦闷至极。每到傍晚就会想起从前归巢的情景,每个春天更是怀念同伴的自由啼鸣。鹦鹉盼望能够逃脱这个牢笼,自由飞翔,放声歌唱。不难看出,作者是即物寄情,亦鸟亦人,人鸟难辨。白居易借对囚系牢笼中的鹦鹉的同情感叹,实际寄托的是对自身的悲悯。

宝历二年(826),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也写过一首《鹦鹉》: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5]374

这首诗与前一首诗表达的意思是异曲同工的。但作者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写后一首诗时,白居易已经不是贬官的身份了,他的苏州刺史是自请外任,然而这首诗所透露的仍然是一种被锁闭拘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无助的气息,这正是贬谪苦闷的后遗症,这也是在白居易脱离贬官身份后的诗歌中仍有笼禽意象出现的原因。

原以为离开江州就是解脱,到了忠州才明白陷入更绝望的境地,这种绝望除了空间还有时间。白居易在江州的时间只有三年,三年结束调任忠州刺史之前还可以梦想忠州的美好,但到了忠州,希望破灭,环境的恶劣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在贬谪江州三年之后仍未改变贬谪处境,被弃远处的时间推移给白居易心灵带来了巨大绝望。再也没有希望了,这也是他心路历程最苦闷的一段。大和二年(828),白居易已经回到长安,但在他的《戊申岁暮咏怀三首》(其三)中仍旧写到:“七年囚闭作笼禽,但愿开笼便入林。”“作为人的生命流程和生存状态的一种符号”……“数量词凝聚着贬谪诗人生命磨难的深度与长度”[3]261。诗人的悲伤意绪和孤愤情怀就在这深度和长度中,发酵,裂变,宣泄。

[1]庞德.回顾[M]//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69.

[3]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4]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白居易.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张哲俊.陶渊明五柳的误读与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4):54.

[7][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The Depression Reflected in Bai Juyi’s Cage-Bird Poems

FU Yan-hua,FU Xing-lin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China)

There are a dozen poems about the cage-bird image of Bai Juyi in Jiangzhou and Zhongzhou.The esthetic implication from the trapped body,the spirit of eagerness and the unfreed reality of the cage-bird image present his fallen career,as well as sad intention and lonely angry mood.

Bai Juyi;cage-bird poem;esthetic implication;mental journey

I206

A

1009—5128(2011)05—0063—05

2011—01—11

傅艳华(1983— ),女,山东莱芜人,陕西理工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王炳社】

猜你喜欢

江州贬谪司马
苏轼的贬谪生活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非同凡响的秋歌
男孩,男孩
“司马”原来是官名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