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章铤词及词学研究综述

2011-11-20刘少坤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词学词话性情

刘少坤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谢章铤,初字崇禄,后字枚如,自号江田生。福建长乐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生,同治三年(1864)中举,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廷试时,鉴于内忧外患,论交邻恳款千百言,逆阅者意,抑下等,为中书舍人,挂冠南归。先后主讲漳州、龙岩、陕西同州、江西白鹿洞、致用等书院。谢氏一生著述颇丰,有《赌棋山庄文集》、《赌棋山庄诗集》、《赌棋山庄馀集》、《酒边词》、《赌棋山庄词话》、《课余偶录》、《续录》、《围炉琐忆》、《藤阴客赘》,合刻为《赌棋山庄集》,另有未刻书《词学纂说》、《便是斋琐语》、《我见录》等十余种。光绪二十九年(1903)卒,享年八十有四。

谢章铤词及词学思想在晚清可谓独树一帜,在闽中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随着清代词学的研究渐成热点,作为清代词坛的一位重要作家,谢章铤正逐渐脱颖而出,尤其是《赌棋山庄词话》,更是清代词话的重要文献,它见微知著、体大思精,几乎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不少已被学者定为确论。谢章铤的词及词学在清代词史及词学史上可分得重要一席。近年来关于他的专论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绩斐然。但是,仍有诸多方面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讨论。本文拟分段、分类对谢章铤研究现状加以述评。

一 谢章铤词及词学文献的整理

谢章铤的词学文献较为丰富。其词集名《酒边词》,共八卷,收词405首。另《聚红榭雅集词》六卷收其词85首。《赌棋山庄余集》附词3首。另据陈庆元先生主编《谢章铤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收其轶词28首(含一残句),现存词作共计521首。词话名《赌棋山庄词话》,正编十二卷,续编五卷。另《稗贩杂记》收有《词话纪馀》17则。另据陈庆元先生主编《谢章铤集》附录有《词学纂说》一卷25则,此书为谢章铤未刻书之一;《词论辑拾》35则,系陈庆元等人从其诗文集中摘辑。从上面的统计不难看出,无论谢章铤的词作数量还是其词论数量,皆称宏富,在清代乃至整个词学史上都属体大思精之列。

关于谢章铤词及词学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清光绪十年就刊刻了《谢章铤所著书》二十五种,其中有《酒边词》八卷、《赌棋山庄词话》十二卷、《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五卷;唐圭璋先生在编写《词话丛编》时把《赌棋山庄词话》十二卷、《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五卷收录其中;谢氏学生石介更是精选《赌棋山庄词话》中的词条而辑成《词话录要》,现藏于东北师大图书馆;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收《谢章铤全集》,其中有《酒边词》八卷、《赌棋山庄词话》十二卷、《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五卷;200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福建文史研究馆主编的《赌棋山庄稿本》,其中包含谢氏词及词学的断简残篇,有些资料是后来刻本所不存的,故也有一定的文献价值;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收录《赌棋山庄词话》十二卷、《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五卷;而200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谢章铤集》可以说是谢章铤文学文献的集大成之作,此书包括谢章铤所著的已刻之书14种,与聚红榭同人合刻书2种,未刻之著作(稿本)3种,聚红榭诗册(稿本)若干册。附录有:谢章铤校刻之书1种,未刻笔记1种,谢章铤本人藏书目1种;点校者所辑诗词文数百篇;点校者所辑谢章铤传记数篇;点校者所撰谢章铤年谱约20万字。本书不包括谢章铤经学方面的著作。谢氏文献的整理无疑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二 清人对谢章铤词及词学的认识

与谢章铤同时代的词学家已经关注其词及词学思想。他们对谢章铤词及词学的评价颇高,谢章铤之友黄宗彝在《酒边词序》中谈到:“枚如之词,太息耶?痛哭耶?嘻笑耶?怒骂耶?嘻笑之不已,而怒骂之;怒骂之又不已,而太息之;太息之终不已,而痛哭之。嘻笑、怒骂、太息、痛哭之俱不已,而变为离奇惝怳缠绵恺恻之语,以求容于世。使世人读之,喜之、悦之、爱之、慕之,仍忘其为嘻笑也、怒骂也、太息也、痛哭也。解此意者,可与读枚如之词,而枚如之词可不作矣。然而天下之可嘻笑、怒骂、太息、痛哭者自在也,而枚如之词又乌能而不作?”[1](P515)谢章铤之词有“离奇惝怳缠绵恺恻”之语,指出了谢章铤乃情性之人,其词含苏辛之风。陈遹祺[金缕曲]《酒边词题词》指出谢章铤是继陈维崧之后“直闯苏辛代表。”[1](P518)谢章铤友刘存仁极为欣赏其《酒边词》,并认为其“赌棋山庄词话文极峭艳,似苏黄门庭中语”。[1P522]清代词学大家谭献曾与谢章铤交游,并认为谢章铤是词之“作手”:“阅闽中《聚红榭雅诗词》,倚声似扬辛刘之波。惟枚如多振奇独造语,赞轩较和婉入律。”[2](P4006)(《复堂词话》)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称赞《酒边词》中[百字令]八阙为“声情激越,绝似迦陵[满江红]诸作。”[3](P4716)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认为闽中词学因谢氏而复盛,举其[采桑子](纱窗人坐)、[齐天乐](一丝婉转徐徐起)、[真珠帘](春愁黯黯晴兼雨)等阙,认为其词“虽宗法半在苏辛,亦颇有可采。”并批评其词“题多咏物,惜仅词中一体而已”[4](P2816),有其局限。这种评论比较客观。《酒边词》刻板时刘家谋、李英庚、高思齐、张景祁等十三人都与之题词,“便是持杯还舞剑,怎得淋漓尽致。幸有此、牢骚堪寄。”[1](P519)“人 道 苏 辛 家 法 在,君 自 兴 之 所至。”[1](P519)“一鞠伤心才子泪,泻入葡萄绿涨。便化作、沧溟鲸浪。”[1](P520)这是他们读谢氏词的真切感受,写出了谢词之风骨。

三 六七十年代以来对谢章铤词及词学的研究

自新文化运动始,虽然陆续出现了一些清词的总集、选本,但学者对清词的研究甚少,谢章铤更是很少人提及。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清代词及词学一改往昔的冷清局面,进而成为词学研究的热点,谢章铤也不例外。目前学者对其词学理论的关注较多,对其词的研究虽然比较薄弱,但也日益得到了重视。从目前研究来看,研究形式主要有专论论文、学位论文与词学理论书籍中以专节介绍或研究的成果三种。人们关注和切入的角度也逐渐多元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进,成绩斐然。下面我就按内容对这些研究进行一下分类:

(一)关于谢章铤生平、交游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

谢氏的生平、交游及其学术思想直接影响到他的词学观,故研究者多对其生平交游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台湾辅仁大学张秀銮(1980年)的硕士论文《谢章铤词学理论研究》,是以谢章铤为主要对象的学位论文,该文认为谢章铤承继及发扬常州派词论,并且影响在他之后的词论家论词旨趣,作者从政治、社会与词学的关系,探讨谢章铤词学理论之背景;陈庆元《谢章铤的学术思想与传世稿本》认为谢章铤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经学致用和治学不立门户两方面,正是这样的学术思想才使谢章铤不依傍浙常二派,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陈水云在《清代词学发展史论》第三章第四节介绍了谢章铤年轻时所发起、参与的词社活动;刘荣平《聚红榭唱和考论》考察了聚红榭词人群体唱和的具体情况,并分析了词社的盛衰原因;俞颂雍《谢章铤词论“以诗道论词”特色的表现及其价值》认为“以诗道论词”是谢章铤词论的重要特色,主要表现在“词源与词旨、词人与词史这两大方面”。认为“以诗道论词在提高词的地位、明晰词的特点及建立词史观念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5];袁志成、周志满《谢章铤简谱》对谢章铤的生平交游进行了考述。这是关于谢章铤的第一个年谱,虽然还较为粗略,但荜路褴褛之功不可抹杀;袁志成、刘堂春《经学与词学——离合于常州、浙西二派之间的谢章铤》分析了谢章铤经学思想对词学思想的影响,并认为“其学术思想上的转变与融合对其词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其面对浙西、常州二派之争时能将其对待学术的事物一分为二、科学对待、取其所长的思想和方法运用进来,公允合理地对浙西、常州二派做了历史性的评价”。其经世致用的思想在词能存史的观念、运用考据等方法对词学史上词律、词韵等存在的误漏等情况考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认为“这是清人词话中的一个转变,对词话这一批评体式从随意性走向科学化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6];台湾东吴大学杨宪钦硕士论文《谢章铤词学研究》考察了谢章铤所处时代的政治与学术环境,以及他的生平、家世背景、一生游历、治学态度与著作、卒年考证与学词历程;上海大学李小凤硕士论文(2008年)《谢章铤词学词作研究》第一章是谢章铤的人生经历及生活背景,主要分析福建地域文学对他的滋养和熏陶,整个家族文学对他的教育和浸染,并对谢章铤在其人生经历中形成的性格心理进行探究。陈庆元主编的《谢章铤集》后附《谢章铤年谱》,达二十万字,此为点校者之一的陈昌强所撰,陈昌强并与2009年2月在《闽江学院学报》上发表《谢章铤年谱简编》,这是对其编纂的《谢章铤集》后附录的谢章铤年谱的简编。这两者对谢氏的生平交游的描述达到了顶峰。台湾大学曾蕴华2009年硕士论文《“情词”与“词史”──谢章铤词学理论二题之研究 》,从社会、经济、政治等文化背景着手,配合谢氏词作、友朋唱和、《赌棋山庄词话》收录词作等各方面资料,分析理论架构与实际操作的相互配合;陈永娟2010年学位论文《谢章铤及其词论与词的研究》认为谢章铤是近代重要的词人和词论家。作者分析了谢章铤的生平、交游及其经学思想对其词学及词作的影响。这些研究无疑为深入研究谢氏的词学思想提供了前提。

(二)关于谢章铤是否归为常州词派的问题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关于谢章铤词论是否属常州词派存在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谢氏词论偏向于常州词派,以邱世友、朱惠国、陈水云、莫立民为代表,邱世友《谢章铤的词论》认为“谢枚如论词,主常州派而折衷于前期浙西派,对浙派末流和道、咸、同、光年间词的流弊批判颇为严厉,亦多肯綮之言。”[7]朱惠国《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第六章中认为“谢章铤基本词学倾向属于常州词派,但能正确评价常州词派和浙西词派各自的长处与局限,并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吸收浙派的观点,用浙派的观点来充实和完善常州词派的理论。”[8](P200)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认为谢章铤“生当浙派已衰、常州派正盛之际,论词接受了张惠言‘意内言外’思想的影响,主张词以立意为本,协律为末。但他对浙派也并非一味骂倒,而是将浙派置诸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权衡得失,……表现出一种迥异于时人彻底否定浙派而积极肯定浙派的理论勇气”;[9](P175)莫立民《晚清词研究》第七章“谢章铤和晚清闽中词人群”认为“虽然在浙、常二宗中,他比较地倾向常派,但他能摆脱感情的羁绊,给予常派的是非功过以公允准确的评价。”[10](P165)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谢章铤折衷浙常二派,词应有寄托而不废清空。以高建中、张文潜、陈庆元、袁志成、皮述平为代表:高建中《自具面目的谢章铤词论》认为谢章铤论词“少陈腐气而多公允持平、有得之见的特色”。“这在宗风炽盛,门户森严的清词坛,是难能可贵的。”[11]同年由高建中、方智范等出版《中国词学批评史》认为“谢章铤同刘熙载一样,是常州词派展衍时期不傍门户派別的重要词论家”[12](P384)。张文潜、王子宽《谢章铤和赌棋山庄词话》认为“至于《词话》中所表现出来的词学思想,则往往于不能囿门户之见,时发令人心折的创见。”[13]陈庆元《爱国词人谢章铤的词及词论》认为谢章铤“折衷浙常二派,认为词应有寄托而不废清空;清空而有性情还是好词。”[14]陈庆元在《谢章铤的学术思想及传世稿本》中又提到“清词有浙西、常州两派,谢章铤论词也主张浙西派的‘清空’,但又极为赞赏张惠言的《词选》,以为足以救淫词、鄙词、游词三弊。”[15]袁志成、刘堂春《经学与词学——离合于常州、浙西二派之间的谢章铤》认为“在其(谢氏)汉宋合一、经世致用等经学思想的影响下,其词学思想亦在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之间求取自身的价值,表现为对浙西、常州二派的折取,”“就在常州词派一统天下之时,经学的裂变与融合在整个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给词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像刘熙载、谢章铤等词学家,面对经学的裂变、宋汉不容,采取兼容并包,在词学上积极跳出常州与浙西二派的藩篱。”[16]皮述平在《晚清词学的思想与方法》第三章第三节认为《赌棋山庄词话》可说是最不标榜特定宗旨、最不具备流派色彩、也是最难以把握其思想风格者之一。他认为谢章铤“超越清季词坛门户的独到之见,在晚清浙常二派的余波之间寻找理论上的平衡准度,摆脱派别既定的思考模式及批评方法,进而审查各派得失且具卓识。”[17](P182)台湾东吴大学研究生杨宪钦2008年硕士论文《谢章铤词学研究》认为“谢氏论词不主一家之说对浙西、常州两派取优舍劣,建构出完整的理论框架。”[18]上海大学李小凤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谢章铤词学词作研究》认为谢氏以“性情说”和“词史说”为核心建构起自己的词学理论,对当时被视为“词学圣旨”的浙常二派的功过得失都有着清醒的认识。[19]

第一种观点认为谢章铤词学思想有靠近常州派的倾向,这与时代背景与谢章铤自身的经历、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浙西末流已为强弩之末,而常州词派经过周济等人的修正,寄托说得到了完善,主导着清代词学的发展,词有寄托适应了当时时代与词体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位为词或为词学的人肯定是先受常州词派的影响。谢章铤更不例外,其词论有着明显“倾常”倾向,所以邱世友、朱惠国、陈水云、莫立民等人认为谢章铤词学有靠近常州词派的特点。但谢章铤如对张惠言的比兴寄托也有讥评。他指斥张惠言析词往往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以为句句有寄托,篇篇有微词。谢氏长居闽中,与当时正盛的常州词派有着一定的距离,而且1840年后福建首先被迫对外开放,受到列强的欺辱,谢章铤耳闻目睹,一方面会不由自主接受传统诗学的风雅兴寄,靠近了常州词派,而另一方面,由于张惠言等人附会经义,反而使词远离了社会现实,无疑会对常州词派的附会经义产生怀疑。所以谢章铤对浙常两派有着较为清醒客观的认识,谢章铤没有走入常州词派,其词及词论徘徊于浙常之间,走出了自己独立的天地。

(三)关于谢章铤词论“性情说”的研究

性情说是谢氏词论的核心思想,故研究者多有谈及。学界都承认谢章铤的“性情说”是其词论及词创作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其词论的主干。但是,对其基本内涵以及在谢氏词论中的地位作用的阐述仍未能统一。一种观点认为谢氏“主情说”,如林玫仪《晚清词论研究》第三章第一节论述了谢氏词论“主情说”,她认为主情说是谢氏词论的中心思想,认为谢氏主情说的内涵有“观情要必自儿女始”、“情不在高,在于真”[20]两个方面,而标举性情,更助成他超越门派的眼光,对浙常二派之长短加以折中;陈庆元《爱国词人的词与词论》认为谢章铤“性情”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在看待词的题材时用了性情这一尺度,在于他在评述词人时也用了性情这一尺度,在于他在评价词派时还用了性情这一尺度。”[14]肯定了谢氏“性情论”于词创作与批评都有深刻的意义;袁志成《论谢章铤词学性情说的独特内涵》认为其性情主要分为悲与乐,具体内容落实到五伦之情,同时在诗词体性辨异的基础上,区分为“工诗者余于性、工词者余于情”[21];皮述平《晚清词学的思想与方法》亦持相似观点,认为谢氏打破了浙西末流的饾饤与常州词派的附会,肯定了谢氏对儿女闺情的赞扬;上海大学李小凤2008年硕士论文《谢章铤词学词作研究》指出谢章铤是晚清词坛理论和创作兼擅的词学批评家,认为谢氏以“性情说”和“词史说”为核心建构起自己的词学理论,对当时被视为“词学圣旨”的浙常二派的功过得失都有着清醒的认识;陈永娟2010年硕士论文《谢章铤及其词论与词的研究》认为“谢章铤以性情说为核心建立自己的词学体系”。并分谢氏“性情说”为“真情与诚”、“‘真情’乃不得已的精神活动”、“作情语勿作绮语”[22]三方面。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谢氏词论的主干是“情”与“志”的融合,即主情与寄托兼重,如邱世友《谢章铤的词论》认为枚如的性情说有其独特性和深刻性,他把性情说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联系起来,认为枚如发愤而不得已之作乃得性情之真之正。分析了谢氏有关寄托与性情的关系,认为谢章铤“在理论上尚未明确认识到这个统一,但在创作上却接近这个统一”;[7]河南大学张琳2009硕士论文《谢章铤词论的“情志说”》标题即取为“情志说”,她认为谢章铤用“情志说解说词旨、评论词人词作、论证词史”,认为情志说“拓展了词的题材,更加明晰了词体特征,建立了词史观念,是拥有一定系统性和严谨性的词学理论。并认为谢章铤词论的情志说是清代词学批评中‘情志说’的一个极致。”[23]

这个问题涉及到谢章铤的词体观念。自宋代始,词人们一直推尊词体,方法不尽相同,苏轼以诗的价值肯定词的地位,并力行之,李清照则从词体原生态出发,肯定词体的特殊功能,而沈义父、张炎等人则用“雅化”理论抬高词体,到了清代,浙常两派也从词体内部解释词体功能,并进一步肯定词体,但是,他们都片面的强化了词体功能,反而使词体走向了衰落。谢章铤则正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清了二派的得失,于是重新拈出“性情”说。谢章铤的性情说首先肯定了性情在词创作与批评中的重要作用。但谢氏的性情说内涵直指“观情要必自儿女始”、“情不在高,在于真”两个方面,谢氏论述到:“嗟夫,夫人比先有所不忍于其家,而后不忍于其国,今日深情款款者,必异日之大节磊磊者也。”[1P92](《眠琴小筑词序》)可见谢氏虽只言“性情”,却包含了“情”与“志”的融合。

(四)关于谢章铤词史观的研究

谢章铤的词史观是继陈维崧、周济之后,进一步进行系统理论阐释。程绪平《谢章铤之“词史”意识初探》通过对谢章铤词的考察,专门分析了谢氏的“词史观”,认为谢氏“一生致力于拓展词的表现内容,扩大词的功能,将历史、现实大量阑入词中,将词史的观念熔铸于创作实践中”[24];俞颂雍在《谢章铤词论“以诗道论词”特色的表现及其价值》,他认为“以诗道论词”是谢章铤词论的重要特色,主要表现在“词源与词旨、词人与词史这两大方面”。认为“以诗道论词在提高词的地位、明晰词的特点及建立词史观念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5];黄拔荆著《中国词史》从谢氏词反映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研究论述,具有词史的价值;台湾东吴大学研究生杨宪钦2008年硕士论文《谢章铤词学研究》分析了谢章铤“以词为史”,认为“谢氏在创作与批评中非常着重对词史的考论”[18]。上海大学李小凤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谢章铤词学词作研究》指出:“谢章铤是晚清词坛理论和创作兼擅的词学批评家”,认为谢氏以“性情说”和“词史说”为核心建构起自己的词学理论,对当时被视为“词学圣旨”的浙常二派的功过得失都有着清醒的认识。笔者第三章分析了谢章铤词学理论的词史说,考察了谢氏词史的表现及其意义。[19]台湾大学曾蕴华硕士论文《“情词”与“词史”──谢章铤词学理论二题之研究 》作者分析了谢章词史观是“尽量说”落实在词作的实际表现,更是谢氏以词言志的重要观点。作者还从社会、经济、政治等文化背景着手,配合谢氏词作、友朋唱和、《赌棋山庄词话》收录词作等各方面资料,分析理论架构与实际操作的相互配合,肯定谢氏情词与词史之间的关联,最后肯定“情词”与“词史”的价值。[25]暨南大学陈永娟硕士论文《谢章铤及其词论与词的研究》也分析了谢章铤词史观,她认为谢章铤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纪事能够反映社会重大的事件。并指出谢氏词史观是与“性情说”统一的,即词既要纪事又要言情。

(五)关于谢章铤词的研究

对谢氏词的研究比较薄弱。陈兼与《闽词谈屑》认为谢章铤词近苏辛一路,并认为其词话议论精辟,声律字句,金针度与;欧阳少鸣《清代闽词概观》,也简单谈到了谢章铤词作的风格特点;陈庆元《爱国词人的词与词论》首次对谢章铤词进行了分期,并认为“前期激昂慷慨,接近刘家谋;后期离奇惝恍,缠绵悱恻。”[14]李小凤与姚蓉《论〈酒边词〉中的“稼轩风”》分析了谢氏词作与辛弃疾词的契合之处,并指出他们之所以相似是因为“背景与身世”[26];莫立民《晚清词研究》第七章《谢章铤和晚清闽中词人群》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谢章铤的词与晚清闽中词人,他认为《酒边词》是一曲“晚清时代的悲士不遇赋”,其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独特的词风与独特的内容所展示出来的独特的词心”,“多抒一己真切之胸襟与抱负,词中犹苍凉之感,……反映了晚清一代风尘文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声。”[10](P169)。台湾东吴大学研究生杨宪钦2008年硕士论文《谢章铤词学研究》依照內容题材对《酒边词》分成“抒怀言志”、“咏物摹态”、“赠友酬唱”、“闺情相思”、“书画题词”五种,全面分析了谢章铤的词作內容与精神。台湾大学曾蕴华2009年硕士论文《“情词”与“词史”──谢章铤词学理论二题之研究》分析了谢氏“情词”的渊源。作者诗词同源的角度分析谢氏“性情”与“人文合一”的理想,讨论谢章铤扩大情词包含的范畴。暨南大学陈永娟硕士论文《谢章铤及其词论与词的研究》认为其《酒边词》较大规模的描写了闽地风物,其前期的词“激昂慷慨,后期词离奇倘恍,缠绵徘恻”,是对陈庆元分阶段说的深入研究。她深入分析了《酒边词》中的月、酒、梦意象探析,认为谢章铤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寂寞忧愤之情”。[22]

另外,胡建次《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论》与袁志成、唐朝辉《词气理论的成熟形态——谢章铤“词气说”的独特内涵》两篇文章分析到谢章铤的词气说。尤其是袁志成、唐朝辉,分析的较为深入,认为谢氏词气说是“词气理论的成熟形态”[28]。

学术界谢章铤词及词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其一,谢章铤著述搜集、考证已告一段落。其二,谢章铤词学活动及游历更加受到关注,其在晚清词坛中价值开始显现。其三,谢章铤的词及词论越来越来得到重视,对其性情说、词史观的阐释非常深刻。其四,谢章铤词论及词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承认。但作为清代词学大家,词学文献体大精深,如是丰富,而众多著作则多停留于介绍层面,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深入。

一、研究广度与深度不够

《赌棋山庄词话》体大精深,其词论涉及到词学的方方面面,而且影响深远。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成果还没有全面宏盖谢氏词论,且很少精细深刻的分析。如谢章铤词论是否倾向于常州词派的问题仍存在疑问。对谢氏“情志说”的分析,有人主张“性情说”是其词论的根本,而有人则认为谢氏词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性情”与“寄托”的结合,即“情志说”。谢章铤的经学思想对词的影响虽有人谈及,但谢氏是属哪个学派以及经学上的这种倾向究竟对谢氏产生了何种影响,都还欠深入挖掘,有人也谈到了诗对其理论的影响,但谢氏诗、词、文都采用了性情说,完全打破文体限制,原因何在,仍欠分析;谢章铤词论中有关词体内部的研究还很少人注意,这些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二、横向研究比较缺乏

对谢章铤的纵向研究目前成果较多,如谢章铤对浙常二派得失的分析总结,进而得出自己的词学主张。但从横向来看,谢章铤正生活常州词派风势正兴,但就目前研究来看,诸作还没有人跟当时词学大家进行比较研究,这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缺憾。而与浙派后进的比较也存在欠缺。谢章铤词论中谈及了当时许多词人及词作,对这些词人、词作的考述还相当匮乏,其中有许多词人与之交往唱和,而对这些词人词作还需要花大力气去整理分析。

三、谢章铤词及词学价值、地位的定位问题

谢章铤的《酒边词》虽已有了分析研究,但是,就目前对谢章铤词的研究来看,数量还很少,研究力度也比较小,结论也未能统一。谢氏词作与词论的关系如何,仍待深入研究。谢章铤词分期现在有二分说,为什么谢氏在咸丰年间会发生转变,转变的结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尚待商榷。而对其词学理论的地位,还存在着夸大、套用或不实的事实,而谢氏词学影响在当时乃至现在研究界较小的原因也尚待分析。

我们期待着词学界及谢章铤研究者共同努力,以推动谢章铤研究以及清代词学研究走向更加繁荣和辉煌。

[1]陈庆元主编.谢章铤集[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

[2]谭献.复堂词话[M].词话丛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M].词话丛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4]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M].词话丛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5]俞颂雍.谢章铤词论“以诗道论词”特色的表现及其价值[J].中国韵文学刊,2006(4).

[6]袁志成,刘堂春.经学与词学——离合于常州、浙西二派之间的谢章铤[J].

[7]邱世友.谢章铤的词论[J].文学评论,1992(6).

[8]朱惠国.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M].学苑出版社,2005.

[10]莫立民.晚清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高建中.自具面目的谢章铤词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

[12]高建中,方智范.中国词学批评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3]张文潜,王子宽.谢章铤和赌棋山庄词话[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5).

[14]陈庆元.爱国词人谢章铤的词及词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15]陈庆元.谢章铤的学术思想及传世稿本[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6]袁志成、刘堂春.经学与词学——离合于常州、浙西二派之间的谢章铤[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6).

[17]皮述平.晚清词学的思想与方法[M].学苑出版社,2003.

[18]杨宪钦.谢章铤词学研究[D].台湾东吴大学,硕士论文,2008.

[19]李小凤.谢章铤词学词作研究[D].上海大学,硕士论文,2008.

[20]林枚仪.晚清词论研究[D].台湾大学,博士论文,1979.

[21]袁志成.论谢章铤词学性情说的独特内涵[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7).

[22]陈永娟.谢章铤及其词论与词的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23]张琳.谢章铤词论的“情志说”[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4]程绪平.谢章铤之“词史”意识初探[J].龙岩学院学报,2005(2).

[25]曾蕴华.“情词”与“词史”——谢章铤词学理论二题之研究[D].台湾大学,硕士论文,2009.

[26]李小凤,姚蓉.论酒边词中的“稼轩风”[J].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7.

[27]黄拔荆.中国词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8]袁志成,唐朝辉.词气理论的成熟形态——谢章铤“词气说”的独特内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词学词话性情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清代词话全编》
视域宏大 立论允当
——评《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批评衍化与展开研究》
性情决定命运
性情决定命运
新词话
词学胜境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
南园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