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文化圈建设的战略构想纲要*

2011-11-19谢清果

闽台文化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文化圈闽南建设

谢清果

闽南文化圈建设的战略构想纲要*

谢清果

2007年6月9日,国家批准设立首个汉族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种保护实验区的设立意义重大。从中国全局来看,这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途径的积极探索,是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重要转变;从福建省来看,这是落实我省“文化强省”决策的关键性步骤,从而凸显了“文化先行”在我省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两个先行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到“起先导、求先行、当先锋”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海西建设与对应的台湾与东南亚地区的海东建设必将形成具有巨大潜力的“海峡经济区”。在海西建设中,福建力求先行。不过,在打造海西建设的先行区的过程中,我们呼唤“文化先行”,以为海西建设提供观念支持与理论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及其倾力打造的闽南文化圈,是“文化先行”理念的绝佳体现。“文化先行”的先行区之所以光荣地落闽南地区,是因为她具有特殊地缘优势与人文优势。

闽南地处海峡西岸,素以“闽南金三角”闻名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保存地。在这一方热土上,保存着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相依相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从根本上讲,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意在提升闽南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传播力,服务于“海西”形象塑造,服务于增进海峡两岸文化认同,服务于营造闽南文化生活圈,构筑闽南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了进一步为闽南文化圈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着力点,我们倡导:

一、建立“闽南学”新学科,以此联合学界、政府、民间、海外等各界人力,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地研究闽南文化,力求通过载体建设将闽南文化研究、闽南文化普及(传播)、闽南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以研究促进普及(传播),以研究促文化创意,以普及(传播)来拓展市场,增进交流与合作,以期出现文化欣欣向荣,社会和谐美满,地区和平安定的大好局面。

二、建立闽南文化交流促进中心和闽南文化大观园。以协调闽南文化领导、管理和建设全局,统筹规划,协调合作。不仅要对闽南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做出规划,勾画闽南文化发展蓝图,筹措闽南文化发展基金,指导闽南文化载体建设,做大做强闽南文化交流(包括闽台和国内外文化交流),合理安排时间、场所、方式、方法,力求每办一件文化活动,就能成为闽南文化发展的宣示,培养一支宣传闽南文化的队伍,以我们的组织传播来带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使闽南文化的气息逐渐浓郁起来,传播开来,从而有力地带动闽南地区乃至整个海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另一件是建立闽南文化大观园。闽南文化大观园是闽南文化的浓缩,将闽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按一定比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如同深圳的世界公园和锦绣中华的创意,不同的是文化大观园还将服饰、饮食、曲艺、民俗等最具代表性的闽南生活要素也安置其中,营造成一个活态的博物馆,一个闽南文化展示区,一个文化旅游胜地,一个对外宣传闽南文化的窗口,一个闽南文化体闲体验的场所,当然也可以成为一个闽南文化交流的平台,并且这个文化平台的建设本身就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闽南人,尤其是台湾同胞和闽南华侨来共同献计献策、出谋划策,合作开发。

三、坚持整体利益、合作共赢和以人为本三个原则。它讲究的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闽南文化圈的建设从大中小的三个层面来看国家地区战略价值:从小的方面来说,闽南文化建设是事关闽南地区乃至福建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的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中的方面来说,闽南文化圈的建设是事关国家统一大业,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环节;从大的方面来说,闽南文化圈的建设是事关中国政府落实“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事关包括除台湾地区以外世界各地的统战工作,团结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文化支撑。因此闽南文化圈的规划、建设和发展都应当贯彻整体利益原则,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这也是事关闽南文化圈建设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闽南文化圈的建设首先就要在厦漳泉三地的相关党政领导中确立闽南地区一盘棋的观念,凡事通盘考虑,小算盘要不得。要化协议为行动,切实落实合作协议,缔造共赢共荣的城市合作,共同塑造闽南人海西两个先行区的先锋形象,起到表率作用。此外,闽南文化圈的开发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厦漳泉三地的事,也是福建省其他各地的事。因为涉及台湾,事关国家统一大局,因此,也是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相关组织与群体的事,只有充分借助一切有益的力量,充分考虑参与各方的利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智慧,力争合作共赢。比如台湾的文化旅游开发与营销都很先进,资金也很充裕,文化又相通,完全可以彼此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以人为本原则。闽南文化是闽南人的文化,是闽南文化原住地人们与拓展地(延伸地)闽南人的文化。他们是闽南文化建设的主体,脱离了他们,闽南文化圈建设就不可能成功。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样式。离开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离开了广大闽南地区群众的参与,文化就失去了根。生活是文化生存发展的最肥沃的土壤,我有义务,有责任去营造保护闽南文化的文化生态。而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有领导、引导的责任,但主体是人民大众,只有人民群众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文化的活力就会涌现,而有活力的文化必当成为吸引两岸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想往的胜地。因此,我们应当一方面保护那些传承闽南民间文化的艺人和他们的工艺,一方面有义务去教育我们的民众,让他们更深切地了解他所生活的地方,更加热爱他所生活其中的文化氛围,更加自愿自觉地履践闽南文化的思想精髓。

四、树立、塑造闽南文化自觉的观念。首先,培育文化闽南观念。这一观念富含文化开放观念、文化多元观念、文化创新观念等。闽南不只是福建地区的闽南,更是海峡西岸的闽南、中国的闽南,世界的闽南。历史上闽南文化的锻造是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域外文化(包括阿拉伯、东南亚等)相互融合的结果,现在和未来的闽南文化正在必将继续进行与福建的客家文化、莆仙文化以及其他省市文化的交融,还有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产生的文化濡化现象。因此,闽南文化的产生、发展内含着文化开放精神、文化多元(文化包容)精神和文化创新精神。这样的“文化闽南”观念是闽南文化崛起的精神支柱。其次,塑造闽南文化自觉的观念。闽南文化首先是闽南文化发生地及其其它与闽南文化有这样那样关系的闽南文化受众的文化,只有当这种文化成为闽南人自己深情热爱的文化,这是闽南文化生活圈建设根本的动力源泉。也就是说通过多种途径使闽南人具有闽南气质与品格,而不仅仅是具有闽南籍贯的人,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还要运用“文化手段”的观念。闽南地区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还需要依靠“文化手段”。“文化手段”是个崭新的学术概念,是振兴“文化软实力”观念下彰显的一个概念。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地区的支柱产业,而富有文化资源的闽南地区完全有必要也有实力充分运用“文化手段”,为闽南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就像自然生态需要阳光、土壤、空气一样。其四,盘活文化资本的观念。闽南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不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从根本上讲是能够带来利润的文化资源。并不是所以的文化资源都可以带来利润,带来效益,文化资源转化文化资本需要社会系统工程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需要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需要社会媒体舆论的支持,等等。最关键的是,将闽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需要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需要传统的报纸广播影视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需要运用信息时代互联网平台,从而为闽南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安上助推器。

五、闽南文化圈建设应当注意把握好几个相结合。结合问题,也可以说是重要着力点或环节。其一,闽南文化学者研究与民众传播相结合。研究是为了将闽南文化这种自在的文化形态,经过学者的研究,转变为自觉的文化形态,可以说,闽南文化研究是为闽南原生态文化经过整理、加工、提升使闽南文化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文化特质呈现出来,进而推动闽南文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少走先破坏后修补的现代化弊端之路。文化的活力在于文化的传播力,这包括内在传播与对外传播。这里既有媒体的传播及其媒体公关传播,也有文化活动与交流平台上文化传播。这里要强调的是,文化传播是个系统工程,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包括闽南文化传播人才,包括研究学者,高素质导游,闽南地区地生地长的文史专家,闽南文艺人才等等。文化只有地传播中才能显示其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德行。因此,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形成两者密切沟通、有效互动的合作机制。其二,文化生态深层保护与理性开发相结合。闽南文化是一种活态文化,而不是一种濒危文化,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仅是要振兴闽南文化固有的活力,而且要让闽南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政治多元化的崭新格局面前,在中国和平崛起,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起科学发展的先锋模范,两岸文化交流机制与模式的勇敢先行者和开拓者,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的履践者。因此,对闽南文化进行创造性保护不是维持现状,不是供人怀思古之悠情,也不是自我吹嘘,吃祖先的老本,而是秉持先人那种耕读并重、海陆兼行、拼搏思乡等文化精神继续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革故鼎新,总之,即珍惜祖先留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将传统的闽南文化资源利用现代工艺,开发既有传播韵味,又有现代气息的闽南文化新产品,以走进千家万户,使产品成为闽南文化无声的代言人,充当文化使者让国内外朋友都分享这些闽南优秀文化成果。其三,以我为主与拿来主义相结合。闽南文化圈建设首先是闽南文化资源的自我普查,形成闽南文化资源数据库,区分闽南文化为已经绝迹、濒临绝迹、日渐式微和生机勃勃等多种文化生存状态,然后依据其价值与可能性,或进博物馆,或就地保护,或扶持发展,或继承创新,探索闽南文化保护的新政策、新方法、新机制,为中国的文化生态保护提供可借借鉴的经验。当我们强调闽南文化自力更生的时候,绝不排斥其他兄弟省市和友好国家的帮助,绝不排斥相关专家学者的技术和创意方面的指教,绝不排斥社会贤达、名流巨贾的参与,相反,我们以十二分的热情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人脉,争取中央政府给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特殊优惠的文化政策、对外交流政策、海关税收政策等。总之,内外兼顾,内联外援,力争做大做强闽南文化区位竞争力。其四,闽南文化圈建设与闽南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做到闽南经济区位优势与闽南文化区位优势相结合;追求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另一方面做到闽南自然环境保护与开发和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力求闽南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和谐相处,让闽南自然生态因闽南文化而别有风姿,让闽南文化生态因闽南环境而别具特色。把滨海经济、会展经济、休闲经济、文化旅游等等结合起来,让自然之清悠、让大海之广阔与闽南文化之别致交相辉映,让闽南成为盛世中华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真实写照。其五,民间主体与官方主导相结合。切实把握好民间与官方的关系,做到官方为主导,把握政策方向,加强管理,构筑海内外交流平台;民间为主体,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促进民间宗教信仰、认祖探亲、文艺交流等活动常态化。也可以以两岸省市对接合作为桥梁,如构建厦金大桥,建设金厦生活圈。

(作者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编:安拴虎

*本文写作得到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先生的指教,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文化圈闽南建设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圈里事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见于《说文解字》的晋江、石狮闽南方言上古汉语词汇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