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考——与戴吉强*书
2011-11-19汪毅夫
汪毅夫
关于“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考——与戴吉强*书
汪毅夫
吉强学兄:
您好!
从固始乘车返京后,看了几天书。有些资讯和看法,提供你研究时参考。
1、2005年4月,我在《闽台社会史札记》(收拙著《闽台缘与闽南风》,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一文里辑录了古之学者郑樵、方大琮、陈振孙、洪受等人批评“闽祖光州固始”之说的言论。及读你赠送的《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始知有人做了一番续附的工作:于古之学者郑樵、方大琮、陈振孙、洪受的言论之后,加上今之学者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对‘闽祖光州’的质疑”之说,并由此设论,做其文章《闽祖光州并非相传之谬》。
实际上,郑樵和方大琮不认同的是“皆云固始”,陈振孙不认可的是“皆称光州固始”,洪受拒不认定的也是“莫不曰光州固始人也”;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批评的则是历史上部分闽人“伪托”和“冒籍”为光州固始人的行径。古今学者郑樵、方大琮、陈振孙、洪受、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一干人等对“闽祖光州固始”之说的批评和质疑是正当而合理的。我在《闽台社会史札记》一文里尝谓:
福建在历史上经历过移民开发的阶段,来自中原的移民当有出于光州固始者而“未必其尽然也”;今之福建居民的主体乃由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与古代当地土著住民的后裔构成。若“皆曰光州固始”,“不亦诬乎?”
现在,我依然持论不移。
以闽人称祖“皆曰光州”为前提的“闽祖光州”之说属于“相传之谬”;以闽人称祖“皆曰光州固始”为前提的“闽祖光州固始”之说当然亦属于“相传之谬”。闽人称祖“或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完全符合历史事实;闽人称祖“多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基本符合历史事实;闽人称祖“皆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则非“基本符合历史事实”。让我们在“或曰”、“多曰”和“皆曰”,固始、光州和中原之间各取一语,以“闽人称祖多曰中原”为研究对象,以“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为选题,你以为如何?
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是1977年以后一起成长的福建学者,他们在1994年前后晋升为教授,都是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我忝列其末,以识荆为幸。豫闽两地学者应更好地开展“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领域的合作。举例言之,徐晓望教授在闽国史研究方面是学术权威,谈论光州固始人王审知在闽史实,不可不从徐教授的著作请益。希望豫闽两地学者在良好的学术氛围里进一步开展合作。
2.关于陈元光的籍贯,宋代文献记为“河东”,如宋人王象之《與地纪胜》卷九十一《广南东路》于“威惠庙”条下记:“朱翌《威惠庙记》云:陈元光,河东人,家于漳之溪口。”我藏有《與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年10月版),上记引文见该书第3册第2929页。
有人认为,河东“是陈元光家族的郡望而已,不是陈元光的籍贯”。据我所知,以“河东”为郡望的姓氏为卫、吕、柳、裴、蒲、聂、薛七姓,并无陈姓;陈姓出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六望,并无河东。
我藏有明代万历《漳州府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该书上册第143页记: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其先河东人,后家于光州之固始,遂为固始人。
我另藏有明代万历年间基本成书、崇祯年间刊印的何乔远《闽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该书卷四十一《前帝志·君长志》于“陈元光”条下记:“陈元光,字廷炬,固始人。”引文见《闽书》第2册第1012页。
从所见文献看,明代万历年间始有陈元光为固始人的记载,此前的明代正德《漳州府志》无此记载。此后的相关记载则多多如也。康熙《龙溪县志》(我藏有该书之漳州图书馆2005年1月影印本)记:
陈元光光州固始人,王审知亦光州固始人。而漳人多祖元光与泉人多祖审知,皆称固始。按郑樵《家谱后序》云,吾祖出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源流,孰为光州固始人哉。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实由王潮兄弟从王绪入闽,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本之当审知之时重固始也,其实谬滥。
康熙《漳浦县志》记:
陈元光,光州固始人;王审知,亦光州固始人。而漳人多祖元光,兴、泉人多祖审知,皆称固始。按,郑樵《家谱后序》云:“吾祖出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源流,孰为光州固始人哉?”夫闽人称祖,皆曰光州固始来,实由王潮兄弟从王绪入闽,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本之,以当审知之时,重固始也,其实谬滥。
自唐陈将军入闽,随行有五十八姓,至今闽人率称光州固始,考《闽中记》,唐林谞撰,有林世程者重修,皆郡人。其言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可以证闽人皆称光州固始之妄。
我藏有《漳浦县志》之“康熙志·光绪再续志”的点校本(福建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4年12月编印本)。上记引文见该书第710页。
道光《平和县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500页记:
漳人称祖,皆言来自光州固始。由王潮兄弟从王绪入闽,王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而陈将军元光亦出固始,故言氏族者至今本之,而不尽然也。按郑樵家谱后序云:“吾祖本出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源流,孰为光州固始人哉?”
即此可知向来相沿之误。
上记三则引文均批评了“闽祖光州固始”之说,另一方面又均认定陈元光为“光州固始人”。这是很可注意的。
康熙《漳浦县志》记:
陈政,字一民,号素轩,光州固始人。父克耕,从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政以从征,功拜玉钤卫翎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高宗总章二年,泉、湖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佥乞镇帅以靖边方。政刚果有为,谋猷克壮,进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出镇绥安。将士自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从其号令。诏云:“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其子元光,从政至漳。草创经营,备极劳瘁。自以众寡不敌,退保九龙山,奏请援兵。朕命以政兄敏、敷领军校五十八姓来援。敏、敷卒,母魏氏代领。至闽,乃进屯梁山外之云霄镇,作宅于火田村居焉。
尝经漳江,谓父老曰:“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故漳州名郡,漳浦名县,悉本诸此。仪凤二年四月卒,葬云霄山。
又记:
论曰:将军陈政,唐高宗朝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出镇绥安,卒,元光代领父众。后人因元光请置州郡,为剌史,遂祖元光,不及政。《闽书》、《郡志》皆逸其名,亦思开屯建堡,始自何人。“朕医”、“朕埋”,誓同带砺。记载缺如,能无遗憾?因考其轶事,首入《名宦志》,亦先河后海之意云
尔。
《闽书》未收陈政传。《郡志》则指《漳州府志》,我所见正德《漳州府志》(福建省文史馆馆员陈正统老先生藏有影印本)、所藏万历《漳州府志》,亦未列陈政传。陈政传入于福建志书,确是康熙《漳浦县志》的首创,所谓“首入《名宦志》,亦先河后海之意云尔”。
3.道光《平和县志》第501—502页记:
陈元光家谱载,从元光入闽者:婿卢伯道、戴君胄,医士李茹,前锋将许天正,分营将马仁、李伯瑶、欧哲、张伯纪等五人,军谋祭酒等官黄世纪、林孔著、郑时中、魏有人、朱秉英等五人,府兵校尉卢如金、刘举、涂本顺、欧真、沈天学、张光达、廖光远、汤智、郑平仲、涂光彦、吴贵、林章、李牛、周广德、戴仁、柳彦深等十六人,惟卢氏、许氏有家乘存焉。噫!建邦启土,咸有功力。从唐侯来者五十八姓,又有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今得胪举者此,此志乘失修之过也。世代相沿,子孙凌替,先世虽有竹帛之勋而浸以澌来无传矣。可胜惜哉!
万历《漳州府志》云:“玄宗先天元年,赐故将军陈元光诏曰:‘环甲缮兵,积有二十四年之苦;建邦启土,治垂二十五载之平。’”又云:“以身殉国之谓忠,战胜攻取之谓毅,引荐善类之谓文,普播仁恩之谓惠,可赠豹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
按:唐制太常谥法驳议颇严,宰臣谥皆一字。吏部尚书吕谨议谥忠肃,独孤及力驳其非。载在《通典》,四字为谥未之前闻,岂宋以后追谥之耶?镇国大将军武阶二品,光禄大夫文阶二品,兼秩为赠,或出特典。而唐官制中书无丞,今曰左丞亦属可疑。按府志载,会稽童华《重修开漳圣王庙记》云:“诏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封临漳侯,谥忠毅”。此更为可据。
私家修谱与官家修志之间的互动,于此可见。
4.陈元光庙在宋人王象之《與地纪胜》里有两处记载。一是该书卷九十一“威惠庙”条下所记:
朱翌《威惠庙记》云:陈元光,河东人,家于漳之溪口,唐仪凤中,广之崖山盗起,潮泉□应,王以布衣乞兵,遂平潮州。以泉之云霄为漳州,命王为左郎将守之。后以战没,漳人哭之恸,立祠于径山,有《纪功碑》、《灵应录》于庙云。
另一是该书卷一百三十一于“陈元光”条下记:
庙碑云:公姓陈,讳元光。永隆三年盗攻潮州,公击贼,降之。公请泉、潮之间创置一州,垂拱二年遂勅置漳州,委公镇抚。久之,蛮贼复啸聚,公讨之,战殁,遂庙食于漳。李颙诗云:当年岭北正危时,数郡生灵未可知。不是有人横义概,也应无计保藩维。
宋修《仙溪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65页记:
威惠灵著王庙,在枫亭市之南、北。按漳浦《威惠庙集》云,陈政仕唐副诸卫上将,遂家于温陵之北,曰枫亭,灵著王乃其子也。今枫亭二庙旧传乃其故居。
关于陈元光庙,福建民间有“威灵”之说。《闽书》第一册第697页记:
其地又有陈将军庙,时著威灵,犯者立死。邑民祈禳,多杀生命。宋时泉州有释法超者,过而戒以因果升坠之说。而后将军霁威,无所害扰。
嘉庆《云霄厅志》(福建云霄县人大常委会2005年11月点校本)第189页记:
将军庙,在将军山下,时著灵异,犯者立死。邑民祈禳,多杀生命。宋时泉州有释法超者,过而戒以因果长坠之说,后将军霁威,无所扰害。
漳州地方文史专家李竹深《二焉文稿》(漳州市图书馆2010年印本)第282页记:
笔者幼时,邻里父老是不准我们进入威惠庙玩耍的,说是凶庙,不得乱窜。邻里若有纠纷,往往会进庙跪于陈元光像前发誓,以求神断。
民间关于陈元光庙的此等传说,乃是对神敬与对鬼的畏的一种综合表现。陈元光有功于民,但他又属于被凶杀而死的鬼,民间因而有敬畏之情也。
5.康熙《漳浦县志》第48页记:
谢东山庙,浦乡里在处皆有之。相传陈将军自光州携香火来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于民间。道光《平和县志》第500页记:
邑人多祀广惠谢王,其源始于陈将军。王即晋谢安石也。考《晋史》,安石太元九年病,子侄请祷。安石曰:“无益也,昔桓温盛时,我惧不免。偶梦与温适野,温下车谓我曰:‘卿且坐此!’我乘其车,行十二步见白鸡而止,今我代温为相十二年矣。兹岁在酉,我其不起乎!”已而果卒。至今祀王者不敢荐鸡,本此意也。乃或谓王误吞鸡骨而死,陋矣。
6.清代闽人郑杰《闽中录》(福州,海风出版社2004年2月版)收有《王潮别传》。
郑杰(约1750—1800),名人杰,字昌英,又字奕斋,号注韩居士,福建侯官人,清代著名藏书家、著作家。
《王潮别传》据《王氏家谱》,核之《新唐书》、《五代史》等正史,比对取舍,别于《王氏家谱》之家传和《新唐书》之本传。文后有万世美跋语,记《王潮别传》著述情形、著作特点等。跋语谓:“王潮四子之名,史均不载,此(指《王氏家谱》之家传)独详之,信非凿空所能杜撰也。昔太史公作《史记》,往往就家人问故,良以国史不如家乘之详”。实际上,明嘉靖《固始县志》(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63年版)第246页已详记王潮四子之名:延兴、延虹、延丰和延休。国史、家乘、方志的关系,以及《固始县志》同《王氏家谱》的联系,宜为研究者注意。
7.顺治《光州志》(河南省信阳地区史志总编室、河南省潢川县地方志办公室1993年点校重印本)收有中原与福建关系史料多种。
书前《序例卷》之《修志姓氏》记顺治《光州志》之“督理”人员内列:“管粮通判郑鼎新,鞠思,福建闽县人,贡士。”《序例卷》之《光州旧志姓氏》记万历《光州志》之“校梓”为:“光州知州陈烨,肖厓,福建人。”《序例卷》之《光州旧志序》收有“万历丙子知光州事闽龙溪肖厓陈烨谨叙”的序文,其文有“烨之先世元光,光人也,唐时随父政领兵戍闽,因家焉。今来守是邦,则视邦之士夫子弟,皆其乡人也”之语。卷之七《官秩考》之明代判官名录里有:“冯嘉会,福建人,贡士。”
卷之七《官秩考》之《宦业》有明代查穀传,其文曰:
查穀,兴化人,景泰初以乡举为光州学正。人朴无华,科条整饰,士类兴起。侍御刘廷瓒以文章行谊授知,后举进士,令绩溪,往谒其庐,执弟子礼甚恭,穀亦閤门自重,时人闻其风而两贤之。
又有明代陈烨传,其文曰:
陈烨,字惟实,福建龙溪人。万历初,以举人授光州守。其先人元光,产于光州,有功唐代,世守闽,因为闽人。以故公视州之绅士黎庶,犹其亲姻比党也。时执政者以天下赋法不一,行一条鞭法,奉行者犹未全善。公延访汰蠹,成画一法,民受其庇,于文庙前建龙门奎楼,为文笔峰,风气大振,文运日昌。州志残缺,礼聘刑部郎中陈璋修补,士大夫感公德,以元光旧封广济王,为建庙儒学东,以公配食,复祀名宦祠中。
又有清代吴勉传,其文曰:
吴勉,字素求,其先为莆田人,占籍庆都,好古博学,为海内知名士,公催科中独饶抚字,民忘其贫,而国赋无逋,则自持甚廉也。其于诸士,每正色训之,而卒加优礼。复有折狱才,以片言禠其魄,而徐从宽政。是以政简刑清,民仰而畏之,旋感而戴之,升绍兴府同知。
卷之十一《艺文考·上》收有张袭贤之《陈公条鞭勤德政记》,记陈烨在光州知州任上的事迹,其文曰:
公号肖岩,福建漳州龙溪县人。领嘉靖甲子乡荐,岁甲戌以亲老借禄遏选,得河南汝宁府光州知州。盖选贤良重牧守也。秋八月,甫下车视篆,揖逊雍容,毫发不动声色。猾胥悍卒,初冥冥未能识公,比按法行事,审听徐察,则焕然神明,震若雷霆,而憸夫心寒,壬人股栗矣。节操冰霜,一法不染,人服其清;凡事缜密,一字不苟,人服其慎。当官之法,莫是过也已。化民成俗,务以德教;论文礼士,重以学行;尊贤养老,诚以敬爱;赈贫恤寡,厚以惠慈。至于听讼折狱,周详明允,曾无遁情,虽亲狎豪贵,未尝枉其曲直,而省刑薄罚,美意惓惓焉。其他善政,不能枚纪,乃赋税一编,尤为最善矣。
光州士厚民醇,往昔政繁赋重,额征杂办,名色不一,累派重科,积弊悉苦多矣。近年议通行一条鞭法,为规甚良也。顾奉行德意者,或未悉心。弊生渊薮尤甚。公莅政三月,即注念于兹,而首稽隐漏,次铲宿蠹,躬亲筹算,曲为计画,会集僚寀,同心辅治,较若一体,遂定为真一条鞭法云。计本州本年通融起存分数,若夏麦,若秋米,若盐钞,若驿粮,凡额征者四,该银各若干;若银差,若力差,若会议,若河夫,若府快,若解兵,若义勇,若杂办者七,该银各若干;若学田,若茔地,若优免,若不免,凡地亩者四,该银各若干。通计实地八千七十九顷一十亩七分一厘六毫,总征银二万二千七十一两八钱五分六厘一毫五丝五忽八微六纤八沙八尘。优免者第顷该征银一两三钱七分五厘一毫九丝二忽,不免者每顷该征银二两九钱四分二厘七毫五丝六忽。其里长工食已蒙本府尽革外,大概优免一亩岁办,不过十五钱,不免岁办,不过三十钱。会计当节用爱人,可谓至矣。且当堂逐户亲给印由,令里老催什役,什役催花户赴州自完,而一切比并、押保、监责、揭赔、指称、科收等弊悉行裁革。其为德政又何至哉!
庆幸无已,而作歌谣;歌谣无已,而绘图像。又虑公一旦超擢,嗣公者,或未必如公法也。复鸠工采石而树之碑,将欲刻之,永永勿替焉。于是乡民有年八十若张宝焉,有年七十任登云、陈便、施伦等,皆庞眉皓首,叩门请贤为文记其事。以为自有赋税以来,未有若此者,其父母万世之法也。贤不能文,抑不敢为佞,特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呜呼!公有心德,民有口碑,爱公之政,感公之心。是《周官》法度,盖本诸《关睢》、《麟趾》之意也。公行将内辅神京,外抚名省,此法通行天下矣。继来子民者,能允若如兹,心公之心,而法公之法,则子孙黎民尚亦有利,而予文亦藉以不朽矣。是为记。
查光绪《漳州府志》(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版)卷之十七《选举·二》,“(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王大道榜”条下记:
陈烨,(俱)府学。知光州及衡州府同知,廉洁有惠。以靖江长史归。居乡愷弟,称长者。
附带言之。书前《点校重印说明》谓“志书原图(按,指《光州志图》)作缩印处理”。然而,书前附图有简体字如坛、伞、灵、龙、庙、台、图、关、学、节、马、仓、闸、阳、罗、双等,颇为可疑。看来,对于“志书原图”除“缩印处理”外,还将图中部分繁体字也“予以简化”。
汪毅夫
2011年5月3日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戴吉强,河南省固始县史志研究室主任。
责编:李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