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2011-11-17彭天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培养措施教学能力

彭天明

[摘要]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具体包括理论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措施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理论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需要强化内在动力和优化外在条件,这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有机体系

(一)理论思维能力与科研能力是教学能力的基础。理论思维也就是科学的理性思维、辩证思维。理论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锻炼和提高,需要将抽象思维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将理论思维能力与具体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将辩证思维方式与具体的理论观点结合起来。因此,理论思维能力是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结果。可见,理论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如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结合具体的思政课教学,首先,要学会提纲挈领,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把书“越读越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第一章第三节概括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条件”,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的教学设计是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条件概括为“时代背景、历史前提和实践依据”。能不能进一步抽象概括,用三个字分别概括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三個条件呢?通过对教材的反复阅读,我们发现可以用“上、中、下”三个字分别概括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实践依据与时代背景”。对学生来说,提出进一步抽象概括的任务,是一种智力的挑战,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概括后的文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对于教师来说,对教材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深度提炼和重新表述,会获得一种教学的激情和创造的成就感。

其次,要把教材内容放在相关学科基础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参照下,深入研究,把书“越读越厚”。以《概论》为例,要上好课,首先要拓展文献。要把教材内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参照下深入研究,选取其中的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和精彩细节作为教学案例,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事实依据和感性经验。有了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了孜孜以求的学术研究与科研探索,才有了思政课教学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源头活水”。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支柱”。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表现,是教学秩序的保证,是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前提,是教学能力的“支柱”。

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过程,教学具有表演的性质,而教师应该具有“演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有表现力与震撼力,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在知识的铺垫中,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教师要能够驾驭“观众”注意力与情绪的变化,在眼神与语言的交流中实现知识的传递、智慧的熏陶和情感的交流;教师还要有威严与公正,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师自身的尊严。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首先,要广泛阅读与刻苦实践。通过广泛的阅读,形成宽厚的知识基础与深厚的学科背景,使教师能够从学理上将思政课“讲清楚,说明白”。此外,教学实践中的思想火花、即兴表达与形象比喻,是教学语言口语化与形象化的重要来源。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刻苦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幽默感。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习借鉴与勤奋积累。语言是需要学习、积累和锤炼的。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

1.高校党委要把加强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同时又是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历来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与政治力量,是社会变革与政治变革的先锋力量。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中国共产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客观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对苏联解体与苏共亡党教训的深刻总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苏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苏联精心培养多年的知识分子队伍成为批判苏联历史与苏联共产党的敌对力量,使苏联与苏共丧失了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与主流舆论的支持。加强高校的思政课建设,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途径,是确保高校稳定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思政课教师应该对所从事职业的政治功能与专业特殊性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论的自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切实落实中央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各项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特别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到战略高度,并提出了“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的总体要求。中央一系列具体政策与措施的落实,必将为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与政策保障。高校结合本单位实际,展开的各项教学改革项目,必将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3.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解决内在动力问题。作为客观的社会事实,高校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职业自卑感,感到被学生和社会所轻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卑感源于学生与社会对思政课“课程的意识形态性”、“教材的政策性”与“教学的灌输性”的质疑;源于学生与社会对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的歧视;源于思政课教师学术地位、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低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卑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的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流行;渴望占有社会财富引发的浮躁心态;高校专业设置的市场化、教师管理的合同化、教师考核的量化、不同专业收人差距拉大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使思政课教师被边缘化、被矮化。思政课教师无力改变社会大环境,但可以通过教学与科研的努力改变小环境,通过把课上好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但教学的宣传与新闻媒体的宣传有本质的区别,教学方式的宣传是以知识、事实和问题为核心的学理宣传。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不意味着要回避社会历史和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敏感问题,二者没有必然联系。要把思政课讲清楚,讲明白,讲彻底,讲精彩,必然要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敏感问题。因此,课程的意识形态性并不是上不好思政课的主要障碍,关键要把知识、问题与学理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这正是需要思政课教师下工夫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动因。

4.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中央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视,高校教学督导与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职称评审对教学水平与教学实效权重的强调,在客观上都强化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上好思政课成为实现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的客观需要。但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面临着师范专业基础缺失、不适应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思政专业基础缺失,不适应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出身于非师范专业、非思政专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出身于非师范专业的弊端在于缺少教育学理论与教学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教师职业能力基本依靠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自发的探索与总结;出身于非思政专业的弊端在于缺乏对思政课教学特殊性的认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对如何正确处理专业知识与思政课教学的关系缺少理论指导和有效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多渠道的培训,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提供动力与支持。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 陕西安康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培养措施教学能力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