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谍战剧中的人物塑造

2011-11-17郭广平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谍战剧谍战内心世界

■郭广平

近年来,谍战题材成为我国电视剧剧目中最火爆的题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和特殊历史节点。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2006年国共内战爆发60周年,2009年建国60周年,2011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抗日、解放、反特等多种题材的谍战剧正是影视界对这些特殊历史节点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宣传的回应。

其次,情节新颖,不落俗套。以往的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大多表现我军战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杀敌,轰轰烈烈的火药轰炸不免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谍战剧则把一个很少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下战场搬上了银幕,其中囊括了悬疑、惊悚、爱情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相对于传统战争剧而言,谍战剧的情节具备了更大的戏剧性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和职业的观众观看需求。加上精湛的表演、日渐成熟的技术手段,谍战剧的制作水平也越来越精良,已然成为中国电视剧剧目中的一个成熟的类型。据《中国青年报》2009年秋季对1732人的调查,有?69.7%的人半年内至少看过两部谍战剧,23.0%的人看过的谍战剧超过三部,可见谍战剧的火爆程度。

这一新类型剧目的开拓,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相应的类型化的要求。在谍战剧中,主角一般都是地下工作者,他们都有两个以上的身份,一方面是共产党军队中的战士,一方面是潜伏在敌人队伍中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各种角色。在剧中,这些角色就是“演员”,要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现实中的演员要扮演好这些“演员”,则必须深刻地揣摩在各个情境中人物的处境和状态。这样的“双重表演”正是谍战剧给演员带来的一大挑战。

下面,就我自己在三部谍战剧 (《决战南京》、《特战先锋》、《勇者无敌》)中表演的经验,来谈一谈我在谍战剧中是如何塑造角色的。

在2010年的谍战剧《决战南京》中,我饰演了南京警卫处处长梁一桐一角。梁一桐的另一个身份是解放军新二师参谋长,由南京特别市长粟裕派遣,率领先遣队星夜过江,配合地下党接管南京。不料周佛海突然反水,南京地下市委遭受灭顶之灾,先遣队损失惨重。梁一桐接受特殊使命,投奔恩师杨百川,在其力荐下很快得以重用,直到官至南京警备副司令。虽然在国民政府的“仕途”顺风顺水,梁一桐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为此,他承担了极大的牺牲——昔日朋友的误解,结发妻子伤心的泪水,父亲气亡,母亲惨死……

在塑造这个角色时,我注重一个“大”字。梁一桐在两个阵营都身处高位,仪表、谈吐理应有一番大气概;梁一桐承受着极大的牺牲,但又不能喜怒于形色,他理应有一番大情怀,才能扛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表演过程中,我无处不在践行着对这一角色的理解,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都做到仪表堂堂,放平肩膀,挺直腰杆,显露出一个国军高级将领应有的气概。同时,不能过于概念化,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表现出梁一桐不轻易表露的痛苦和脆弱。此中分寸,只有细细品读剧中情境,方可了解。

在2010年的另一部谍战剧《特战先锋》中,我饰演书生一角。《特战先锋》讲述了一支由国民党军统组建的非常规“眼镜蛇突击队”,浴血抗日,却屡遭军统暗害,最终觉悟走向光明的故事,书生正是这个突击队的核心成员之一,然而与其他成员不同的是,他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我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与《决战南京》中梁一桐的“大”恰恰相反,注重一个“小”字。双重间谍的身份让书生比别的成员更加注意隐藏自己,而他自身的性格也冷静、睿智、少言寡语。然而书生又绝非一个冷面书呆子,通过阅读剧本和原著,我发现我能够赋予这个角色一种“冷幽默”的气质,一种不同于其他地下党员的形象。虽然和梁一桐一样,他也经历了惨痛的各种牺牲,并且经历着爱情的折磨,但他以一种深藏不露的方式去纾解自己的痛苦。于是,在扮演书生时,我避免了梁一桐身上的大义凛然,代之以冷峻和幽默,在一个“非典型”的地下党员的身上,表现出义薄云天的气概。事实证明,这样的表现方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在2009年的电视剧《勇者无敌》中,我饰演了王晓农一角。这是一个生性善良,脾气温厚,说话结巴,反应有些迟钝的人,身上带着浓烈的知识分子味道,他原是解放军铜牛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从参加北平地下党搞学生运动,然后进入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到现在,一直在政治部负责宣传和剧团工作,从未指挥打过仗,却临危受命,被派到起义部队349旅当政委。

这样一个角色,正是要与陈宝国扮演的主角——伶牙俐齿、气势逼人的地下党员周啸风组成搭档,形成对比。在表演过程中,我处处观察陈宝国英猛、睿智的表演方式,要求自己成为他的“反义词”——木讷、可爱、憨厚。王晓农这个从未打过仗的书呆子,来到充满血腥和危险的地下战场,势必要碰到很多困难,经历很多波折,我的表演,正是要突出在这一过程中,王晓农内心经历的磨难,最终,在这一系列痛彻心扉的磨难中,让这个书呆子脱胎换骨,完成王晓农从书生到战士的深刻转变。这一表演策略最终获得了导演和观众的认可。

其实,谍战剧中的表演也属于影视表演这一艺术范畴,在艺术规律上与其他影视作品中的表演并没有大的不同。在军艺上学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给我了很大的影响。斯氏的表演体系注重“体验”,注重由内向外开发角色,先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再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动作和台词。我在谍战剧中的表演也遵循着这个表演原则,先吃透角色的内心世界,再用自己的理解,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用肢体、表情、语言表现出来。谍战剧中的“双重表演”,其实没那么复杂,只需让它回归到一个完整的角色的层面,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角色的所思所想,就能在表演中恰当地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谍战剧谍战内心世界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AI谍变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认与逃的辩证法——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内心世界
谍战剧偶像化
多重伪装,反观现实
DECODING A SPY SAVANT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