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兖州市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2011-11-16王振山东省兖州市畜牧兽医工作站272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0期
关键词:鸭疫鸭场养鸭

王振 (山东省兖州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72100)



兖州市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王振 (山东省兖州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72100)

近几年,兖州市畜牧业发展迅猛,畜牧业生产总值已占农业生产总值的55%~60%,尤以养鸭业发展更为突出。2010年,肉鸭存栏量达353.95万只,出栏量2447.03万只,连续几年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鸭传染病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其中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兖州地区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肉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以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俗称“三炎”)和神经失调为主要临床变化,发病幸存者常常表现为生长发育阻滞。该病于1932年在美国纽约长岛首次被发现,我国自1982年首次报导该病,全国许多地区也相继报导发生本病。为了摸清该病在兖州市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确定本地流行株的血清型、抗药性等特性,开展了本调查研究。

1 兖州市近年来肉鸭的养殖数量

根据兖州市畜牧兽医局生产科的统计,近年来兖州市养鸭业发展很快,其中尤以肉鸭养殖发展最为迅速,饲养量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具体养殖数量和比例见表1和表2。

表1 兖州市近年来肉鸭的养殖数量 (万只)

表2 2010年兖州市各乡镇肉鸭的养殖比例

2 兖州市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

鸭传染性浆膜炎在兖州市肉鸭场中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冬春季发病率较高,鸭场的发病率在26%~30%,夏秋季发病率较低,鸭场的发病率在12%~16%(见表3)。具体到12月份,又以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最为严重,其中12月份、1月份和2月份3个月的发病率均超过30%(见图1)。肉鸭的发病日龄以2~7周龄居多,特别是2~4周龄雏鸭发病最为严重。恶劣的环境条件或并发感染明显促发该病发生或加剧死亡,有的鸭场个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达90%以上;部分感染病鸭消瘦,生长发育迟缓,慢性耐过鸭多有神经症状,可导致残鸭和僵鸭,淘汰率高,严重危害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表3 兖州市肉鸭场鸭传染性浆膜炎在不同季节的发病率

图1 兖州市肉鸭场鸭传染性浆膜炎在不同月份的发病率

3 防治措施

(1)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预防该病一是需要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该病的诱发;二是可以通过注射疫苗加以预防。目前生产中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一般采用鸭传染性浆膜炎单苗或鸭疫大肠二联苗等灭活疫苗加以免疫,肉鸭的免疫一般在5~7日龄单倍羽份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后5d可产生免疫保护,肉鸭生长期1次免疫即可。目前兖州市大部分鸭场均采用鸭疫大肠二联灭活疫苗加以免疫,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2)药物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药物治疗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其中主要以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为主。临床常用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四环素、青链霉素、头孢先锋、磺胺药等。目前由于该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且不同血清型以及同型的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大,如果盲目用药,不但治疗效果差甚至会导致治疗失败,同时又大大提高了药物防治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分离菌株后进行药敏试验确定临床用药是目前最好的科学治疗上措施。从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来看,近年来兖州市分离的鸭疫里默氏菌普遍对头孢类药物较为敏感,养鸭场在发病后使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和淘汰率。

(2011–09–20)

S858.32

B

1007-1733(2011)10-0029-01

猜你喜欢

鸭疫鸭场养鸭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鸭场疫病综合防疫措施及消毒管理
鸭场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