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配送”降本过亿

2011-11-16周运华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油罐车货位油库

■文/ 周运华

2010年,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四川销售公路配送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路吨油运费比上年减少2.88元。油品损耗率年年下降,累计节约成本超过1亿元。

“想不到物联网在四川刚刚萌芽,在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就已经结出硕果,率先应用到成品油公路配送上了。”去年12月23日,四川销售物联网配送管理系统验收会上,四川物联网技术中心张应福博士惊叹不已。

目前,四川销售物联网配送已在2座油库、238座加油站、92辆油罐车进行了试点。“2011年内,将推广应用到全省所有库站。”四川销售总经理姚志强表示。

新技术解决配送“瓶颈”

纵观成品油销售的经营过程,物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着销售企业的吨油成本和创效能力。其中从油库到加油站的公路配送,是配送中心调度车辆,将油品从油库送达加油站和客户的过程,又称二次配送。

为降低二次分销成本,四川销售从未停止改革脚步,每年都不断从体制、方法、手段上优化二次配送。“2002年整顿运输,2003年第三方承运,2004年配送中心建设,2007年统一成本管理,2008年配送信息系统建设,2009年顶层设计物流优化方案……”四川销售调运处副处长帅虹侃侃而谈。

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四川销售的油品损耗率年年下降,2010年的油品损耗率比2002年下降2‰左右,累计节约成本超过1亿元。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尽管如此,但二次配送依然存在着不能回避的缺陷。GPS监控和双向铅封监控不直观,运输过程中的油品偷盗行为尚未杜绝;配送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帅虹一点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直击存在的不足。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吨油营销成本?

“物流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的应用让我们找到了答案。”四川销售总会计师刘华治喜上眉梢。“此举犹如为油品配送安了‘脑’、明了‘眼’,不仅配送效率提高、岗位人员减少,而且能全程监控油罐车,‘油耗子’将无处遁形。”

说起物联网,刘华治解释道,它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四川销售物联网配送,是以现有局域网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视频射摄等信息传感手段,连接油库、加油站、车辆、局域网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油品科学调度、车辆智能识别、过程定位监控的全新配送管理。

方向确定了,接下就是如何干。

去年6月,四川销售开展启动物联网配送项目,抽调专业人员,与两家软件开发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应用当今最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机器视觉、智能分析判断等技术,共同开发了车载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自动排队系统等六个系统,并与二次配送系统、油库业务管理系统及自动化发油系统进行了系统集成。

帅虹进一步解释道,四川销售物联网配送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实施。第一是分别在油库、加油站、车场安装无线网络装置,在车辆上安装车载智能系统,通过无线方式,将固定的作业场所与移动的车辆进行联系;第二是将二次配送系统、油库业务系统和自动化发油系统进行接口融合;第三是将融合的业务系统,与车载智能系统进行集成。这样物联网配合体系就搭建完成,可以投入实际运行之中了。

去年8月开始,四川销售将研发的物联网配送系统投入到生产运行中,率先在成都、攀枝花等两地四个分公司进行推广试点。

“人工配送”变身“智能配送”

位于成都市城郊的天回镇104油库,是四川销售所属的西南地区公路配送量最大的油库,也是物联网配送改造的试点油库之一。

“实行物联网改造后,配送全过程都由系统自动控制,实现了由人工配送到智能配送的转变。”这是物联网配送带给四川销售仓储分公司总经理林辉最大的感受。

他告诉记者,实现物联网配送以前,油库发油就是劳动密集型环节。仅104油库涉及发油的员工,就有占油库操作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整个业务操作过程,不管是换票室换票,还是换票员凭经验选择货位,以至发油员装油,完全靠人工操作。

人工操作的最大问题就是劳动效率低。“以前油库发油,驾驶员到库要下车换票,光换票时间就需要5分钟。加之104油库每日入库装油车辆上百台,日均公路发油4000吨左右,经常会出现驾驶员抢占货位,以致车辆拥堵、货位忙闲不均,导致每日生产时间不断延长。”林辉解释道。

有比较才有认识。“从进库装完油到出库只用时15分钟,比以前要快半个多小时。”运输公司车队队长张辉说,“更让驾驶员省心的是,每天下午就能在驾驶室内,通过车载智能系统获得次日配送计划,改变了以前调度员签发派车单才知出车方向,对配送任务也心中无数。”

记者跟随一辆油罐车,亲身体验了物联网配送系统带来的“智能”变化。油罐车缓缓来到104油库大门前,物联网系统通过射频装置即刻感知到车辆,大门道闸自动打开。与此同时,自动换票系统根据当前的货位使用情况,自动优化选择货位,并在10秒内将发油密码和货位号码传到车载智能系统,为驾驶员提供指示。

随后,进入油库的油罐车停泊到待装区内,等待大屏显示装油指示。大屏位于待装区的正前方,大小相当于一米八的床垫。作为排队系统和货位选择系统的终端,大屏以语音和文字显示的方式,呼叫车辆入库装油。得到装油指示的油罐车驶近发油作业区,道闸系统确认车辆身份后,自动开启道闸。驾驶员将油罐车按要求停靠在指定的发油货位后,下车自助装油。

◎人工配送变身智能配送,不仅让四川销售油库大幅减少了用工量,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油罐车驾驶员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专业培训取得发油许可证后才能上岗的。而且为防止油气挥发,方便驾驶员发油,104油库对发油货位进行改造,将以前的上装发油改为下装发油。装完油,驾驶员将油罐车再次停泊到待装区,来到位于油库大门处的票据打印室,通过“一票通”选择点击车号后,自动打印油品出库票据。“以前不光要来回换票,而且光票据就多达七张,现在出门才打印一张三连票据。这不仅把方便留驾驶员,而且一年节约几十万元票据印刷费。”帅虹喜上眉梢。

一切就绪,油罐车在驶出油库大门后,位于驾驶室、罐车两侧及顶部的四个视频自动开启。油罐车到达加油站,物联网系统根据配送计划,自动识别车辆,车载系统自动上传配送过程视频。而油罐车卸完油离站返库,视频系统同样自动开启,做到了全程监控、不留盲点。

帅虹还告诉记者,至于外单位购油,尽管量很小,而且油罐车没有安装车载智能系统,但为方便他们入库装油,驾驶员只需到油库营销中心办理一张临时卡,便可通过物联网配送系统进行装油。“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这些驾驶员没有进行专业培训,暂时还是由油库发油员发油。”帅虹补充道。

物联网带来革命性创新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四川销售公路配送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变化一:配送中心从区域优化向整体优化转变。

四川销售由全省22个分公司配送中心,整合为8个区域配送中心,大幅提高了配送效率,有效节约了成本。

帅虹告诉记者,成都地区由以前的三个分公司配送中心,整合为1个区域配送中心。该中心的成都地区3座油库和250座加油站的配送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实行区域配送后,成都地区250座加油站中,有91座加油站调整了配送油库,减少配送里程1789公里,全年节约运费472.5万元。发生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能在5分钟内调集在途车辆救灾抢险。

变化二:油库从人工操作向信息化转变。

“实行物联网配送以后,车辆出入库有系统控制,减少门卫,发油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控制执行,换票、审核、统计都一次完成,单趟等待装油时间缩短半个小时以上。驾驶员自助装油,29名发油员全部转岗。而且油库换票室和公司营销管理科营业室整合为一个单位。”林辉说。

经测算,仅104油库除精减发油员外,换票员由8人减至4人,作业区门卫2人全部转岗,取消双向铅封的施封岗位可优化3人,合计减员30多人,年节约人工成本达130万元以上。另外,若取消铅封、优化配送单据等支出,一共可节约各种费用205万元。

另外,由于系统自动排队和优化选择货位,避免了货位忙闲不均、入库装油时间点衔接不畅现象的发生。油库每天发油作业时间平均缩短60分钟。而且取消“油品配送派车单”后,调度岗每天还节约30分钟的票据打印时间。

变化三:配送监督从过程存在盲点向全程可视化转变。

按照系统按设定条件,自动对配送过程视频进行分析,并对危险行为进行等级报警。在车辆行驶速度低于每小时5公里、停驶时间超过2分钟、GPS信号丢失超过2分钟的情况下,启动黄色报警。在黄色报警的基础上,当有人靠近车辆进行非法操作,启动红色报警。

“现在配送过程既直观又清楚,再不用担心油罐车运油缺斤少两,便于配送中数质量的管理,也有利于以后加油站推进地罐交接。”成都公司分公司蜀龙加油站加油站经理杨运菊说。

四川销售副总经济师、调运处处长蒋胡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物联网配送在四川销售所属库站推行后,运输车辆配送效率能提高1/5以上,配送成本全年预计减少800多万元。通过车辆配送全过程视频管理,堵塞了油品配送途中的跑、冒、滴、漏,减少了油品非正常损耗,预计每年可堵住2000万元的损耗。

据了解,仅去年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使四川销售公路配送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去年公路吨油运费比上年就减少2.88元

猜你喜欢

油罐车货位油库
“太空移动油罐车”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提高油库消防预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货位指派和拣货路径协同优化及算法研究
尼日利亚南部油罐车爆炸 致20余人死亡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在机场油库安全的应用
尼日尔油罐车爆炸,56死
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生产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双层遗传算法的仓库拣选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油库是我家
油库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