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大学TESOL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考察与思考

2011-11-15李晓琪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语言学硕士

李晓琪

2005年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举行,标志着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的到来,对外汉语教学已由传统的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转向全世界众多领域的汉语教学。这一变化对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师资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MTCSOL)设立并招生,其目的就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对外汉语教师,以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的要求。为顺利实现这一培养目标,MTCSOL 专业需要放眼世界,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推广的经验,取长补短,加快自身学科建设。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第二语言教学早在16世纪就已出现,19世纪因殖民扩张而迅速发展。上世纪60年代,英语第二语言教学(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以下简称TESOL)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地位得到确立。与此同时,英国和美国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立相关专业培养英语第二语言教学人才。TESOL 专业是英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集中体现。较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TESOL 在师资培养方面起步早得多,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了解TESOL 专业的发展现状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师资培养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英美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考察

英国是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发源地,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英语第二语言研究发展迅猛,逐渐取代了英国的大本营地位,但英美两国始终位于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前沿。本文考察了10 所美国大学和5 所英国大学的TESOL 专业硕士课程,希望从课程设置方面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专业”提供参考。

(一)十所美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考察

经过网络搜索统计①主要参考网站:www.matesol.info。,美国有136 所大学开设TESOL 相关专业并授予硕士学位。统计表明②李晓琪、黄立、刘元满、刘晓雨(2002)《英语、日语、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国TESOL 专业70%以上都设在教育学院或相应的院系下。因此,本文以U.S.News发布的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院2009年排名和英语专业排名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考虑其在英语二语教学界的影响,选择了以下10 所大学③十所大学的英文校名见网站。前两所大学排名并不靠前,入选原因是这两所学校在英语二语教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具体说明见上文。的TESOL 专业研究生课程进行考察:

(1)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 第二语言研究硕士(语言教学方向)

此专业设在第二语言研究系(SLS④即过去的E LS 系,美国第一批专门培养第二语言教学人才的机构之一。)下。该系成立于1961年,现在仍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TESOL 人才培养机构之一。

(2)匹兹堡大学 外语教育硕士(获得TESOL 证书)

此专业设在应用语言学系下。匹兹堡大学的应用语言学系成立于1964年,其规模和在二语教学界的影响也较大。

(3)范德堡大学 英语语言学习者教育硕士(国际英语教学方向)

(4)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TESOL 硕士

(5)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获得TESOL 证书)

(6)宾夕法尼亚大学 TESOL 教育硕士

(7)纽约大学 TESOL 硕士(大学和成人英语教学方向)

(8)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9)亚利桑那大学 TESOL 硕士

(10)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TESOL 硕士

通过各校的网站,我们分别考察了这些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必修课考察

这10 所大学的TESOL 专业硕士课程中,必修课的总数是81。其中某些为限选课程,即在规定课程中选择规定数量的课程。凡此类课程,每门都以“规定选修数÷可选课程数”计算。所有必修课按课程性质分为9 类,每类课程的比重和主要内容如下:

表1:美国TESOL 专业硕士课程分类

表2:美国TESOL 专业硕士课程举例

(续表)

2.必修课分析

如表1 所示,上述9 类硕士课程的排序为:

(1)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7.04%

(2)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16.05%

(3)英语语言学 12.35%

(4)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1.93%

(5)普通语言学 7.82%

(6)教育学 6.17%

(7)研究方法 6.17%

(8)文化 1.23%

(9)其他 1.23%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占37.04%,超过三分之一,远远多于其他各类课程;其次是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占16.05%;接下来是英语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两类课程比重相当,分别是12.35%和11.93%;普通语言学类课程占7.82%;教育类和研究方法类课程比重均为6.17%,文化类和其他课程各占1.23%。

大约10年前,我们曾做过一个类似研究①李晓琪、黄立(2001)美国TESOL 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结构考察及思考,《语言教育问题及研究论文集》,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考察的是当时美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情况,并将分析结果总结为“3+1 格局”,即“3 类主干课程+其他”,具体见表3:

表3:美国TESOL 专业硕士课程总结(2001)

我们将此次考察的美国TESOL 专业必修课也按照2001年的课程类别做了如下总结,见表4:

表4:美国TESOL 专业硕士课程总结(2010)

对比表3 和表4,可发现在这近10年间,美国TESOL 专业硕士的必修课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

(1)当时的三类主干课程比重相当,其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略高;而现在,三类课程的比重已有了明显的排序: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37.04%>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类27.98%>普通语言学及英语语言学类20.17%,每类课程之间的比重差距约为7—9%,形成较规律的梯度。

(2)三类课程占全部必修课的总比重变化不大,两次考察结果分别为86.32%和85.2%;其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教学理论”类课程所占比重变化也不大(27.62%∶27.98%)。造成主干课程内部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增加(+5.59%),而“普通语言学和英语语言学类”课程的比重相应减少(-7.08%)。

(3)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理论类”课程中,过去是习得理论和教学理论平分秋色(14.15%∶13.47%),而现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比重已超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6.05%∶11.93%)。

(4)在“普通语言学和英语语言学类”课程中,过去是普通语言学课程比重明显高于英语语言学(21.59%∶5.66%),而现在英语语言学类课程比重已明显高于普通语言学类(12.35%∶7.82%)。

(5)三大类课程以外,其他课程总体比重变化不大,但内容却更加丰富,在过去的教育学和文化类课程外,新增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比重已超过文化类,与教育学类课程持平。

总之,美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必修课中越来越突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也更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普通语言学课程的比重则有所下降。

3.实习课考察

在上述10 所美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中,明确将实习作为必修课程的有8 个。这些学校实习课的总结如下:

表5:美国TESOL 专业硕士实习课

(续表)

这些大学的TESOL 实习有如下特点:

(1)实习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课堂观摩和课堂教学外,还有实地参观、访谈、调研等。

(2)实习的内容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涉及英语作为二语/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学生分级、课程评估等等。

(3)实习接触的学习者范围广泛,包含各年龄段和各种环境下的学习者。

(4)某些大学有多次实习。

(5)实习多是在专门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容易获得相关支持。

(二)五所英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考察

网络搜索显示①主要参考网站:www.matesol.info 以及www.studyin-uk.com。,英国有54 所大学开设TESOL 专业并授予硕士学位。作为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发源地,英国爱丁堡大学、利兹大学、伯明翰大学最早设立了应用语言学学院或研究机构,同时也最早将英语第二语言教学归入应用语言学学科②李晓琪、黄立、刘元满、刘晓雨(2002)《英语、日语、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因此,我们主要根据guardian.co.uk③Br itish Council 推荐的英国大学排名网站之一。对英国大学语言学专业的排名,参考其教育学专业排名,选择了以下五所英国大学的TESOL 专业硕士课程进行考察:

(1)伯明翰大学 英语作为二语/外语教学硕士

(2)爱丁堡大学 TESOL 教育硕士

(3)约克大学 TESOL 硕士

(4)兰卡斯特大学 TESOL 硕士

(5)利兹大学 TESOL 研究硕士

1.必修课考察

英国的这5 所大学,每所大学的TESOL 专业硕士课程必修课的数量都是4,必修课总数一共是20。按9 类课程考察其比重和主要内容如下:

表6:英国TESOL 专业硕士课程分类

需要注意的是,英国大学开设的TESOL 专业课程通常称为“模块”(module,或译成“单元”),其必修课程数量不多,但有些学校的课程模块实际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我们根据课程模块的名称和相关的课程描述,将各类课程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表7:英国TESOL 专业硕士课程举例

(续表)

可以看出,英国大学TESOL 专业必修课程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类”课程实际上也包含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而其“研究方法类”课程中也含有普通语言学的内容。

2.必修课分析

如表6 所示,英国TESOL 专业硕士必修课排序为:

(1)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40%

(2)研究方法 25%

(3)英语语言学 15%

(4)第二语言教学 15%

(5)其他 5%

英国大学TESOL 专业必修课中“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占40%比重,远在其他类课程之上;位列第二的是“研究方法类”课程,占25%;“英语语言学类”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类”课程比重均为15%;其他课程占5%。

将英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必修课与美国的对比,则更能看出它的特点:

表8:英美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比较

可以看出,英美两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必修课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大学对“研究方法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美国大学,两者比重为25%∶6.17%。除此以外,两者在课程设置上的重点较相似,都将“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随后是“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类”和“英语语言学”类课程。

3.实习课考察

上述5 所大学TESOL 专业研究生网页上都没有对实习做出明确的要求。

二、关于英美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

从1986年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到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设立并招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硕士课程也经过了很大变化。据统计①李晓琪(2008)新形势下的师资培养研究,《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硕士课程(即研究型硕士课程)设置中,语言学理论,即本体研究课程,比例占到了57.4%,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只占21%。而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不论是核心课程还是拓展、训练课程,都没有开设单独的语言学理论课,而是把课程比较集中在了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②参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两类课程设置的不同,鲜明地体现出了研究型硕士课程与应用型硕士课程的区别,体现出了应用型的学科特点。那么,同样是应用型的第二语言教学学科,起步较早的TESOL 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轨迹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又有什么启示呢?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思考:

(一)语言学类课程

美国大学TESOL 专业课程设置10年来的对比显示,语言学类课程在三大类必修课程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在“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中,语言学课程又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1.语言学类课程的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门学科知识,但语言学和心理学、教育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学界早已形成共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也是语言教学中的客体。对教学客体的了解,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赵金铭总结的汉语作为汉语教学能力标准的四方面描述中,也将语言学知识和对汉语的掌控能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③赵金铭(2007)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标准试说,《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 期。。本文认为语言学课程仍应该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设计是十分合适的。

2.语言学类课程的指导思想

语言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不变,但其课程内部结构和重点却可以调整。上面说到美国大学TESOL 专业中语言学课程比重下降,但在其内部,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比重却由10年前的5.66%提高到了现在的12.35%。这说明二语教师需要的,更多的是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语言学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很多学生本科并非汉语言专业,对汉语语言学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语言学课程中,与教学相关的汉语语言学知识补给十分必要。这不是简单的本体语言学课程照搬,而是切切实实为指导汉语教学服务。

近年来,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二语教学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对语言结构的教学转向运用语言来表达意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际的教学。语言学知识是进行语言交际的手段这个观念已经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界的共识,这应该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语言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总之,语言学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但学习语言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是在语言学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者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语言学课程不是目的,是实现最终目的的桥梁。有了这个认识,就能够自觉地摆正语言学课程的位置,能够在语言学课程的学习中自觉地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相结合,这是开设语言学课程的最终目的。

(二)“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

美国大学TESOL 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表明,10年前的三类主干课程比重接近的局面已经不在,而现在的TESOL 专业硕士课程明显将教学类课程放在首要位置。英国大学的TESOL 专业课程中,教学类课程的比重也远在其他课程之上。可见,英美大学TESOL 专业都注重对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应用型”性质。MTCSOL 中的“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正是作为应用型学科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我们曾论述过①李晓琪(2008)新形势下的师资培养研究,《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这类课程应关注:

1.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指的是语言教学的某些规律性的、分为若干步骤的、系统的技巧和做法,是较为宏观的规律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包括:

(1)语言教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及特点,特别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2)某些有规律的具体教学方法,如:3P 法(展示、训练、输出)、PWP 法(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等。

教学策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实质性交流,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是微观层面的具体的教学技巧。包括:

(1)课堂教学策略,如课堂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评估策略等;

(2)教学内容策略,如词汇教学策略、语法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听说教学策略等。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教学的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他们将这些方法、策略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2.不同语言要素研究

语音、词汇、汉字、语法,对不同语言要素的掌握和研究,包括该要素的基础内容、学习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应该必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汉字教学,是汉语特点之一,关注针对外国人学习汉字的研究,关注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以学习和借鉴。

3.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是“对社会事物和看法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看法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①胡文仲(1990)《跨文化交际学选读》,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工作地在海外,在非汉语环境,尤其是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

4.其他

近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也出现相应变化。

在汉语教学理论方面,除了汉语要素及技能教学研究外,文化教学研究、汉语教材研究、汉语测试研究等也已经成为研究重点,且都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有着紧密联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教学类课程中需要吸收这些研究的相关成果,并结合实践来学习。

(三)需要关注教师发展研究

上面分析的美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的其他课程中,教育学、研究方法、文化等理论都有一定的位置。赵金铭将一名教师除必要知识外的基本素质概括为:高尚的品行操守,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一定的教育学修养和心理学素质②赵金铭(2007)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标准试说,《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 期。。这些都说明了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还需要吸取其他学科的养分。要培养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汉语教学人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教师发展研究:

1.教师行动研究

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行动研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行动研究包含以下领域:

(1)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2)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3)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总之,行动研究是一种倡导在教学中开展研究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反思,以探究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而改进教学。这一研究在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界已经开展起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应该尽快跟上,建立起相适应的课程。

2.研究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要求对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由“学术型”转向“应用型”,但并不是培养只会照搬照套的教书匠。美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的“3+1 模式”近十年间基本稳定,增加的就是研究方法类课程;英国大学TESOL 专业硕士课程更是将研究方法放在仅次于教学的第二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如能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对其毕业论文写作,将来教学中的难题解决,及自身的职业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课程中的研究方法应涉及对语言和教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定量研究,课堂观摩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等。

(四)教学实习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紧密结合实践的学科,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空谈没有任何意义。实习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运用所学理论的好机会。而实习又不同于工作,因为它的目的还在于在实践中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与不足,从而回过头来更有针对性地补充所缺乏的知识。

有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教学实习提出过如下建议①朱永生(2007)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习的几点设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6 期。:

实习总时间一般不少于7—8 周;

实习地点最好是国外;

实习对象应覆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汉语基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

实习需要有正确引导;

实习需要及时总结。

结合前文对美国大学TESOL 专业实习的小结来看,这些建议都是很中肯的。此外,关于实习,本文还有以下思考:

1.实习时间和次数需要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需要考虑相关教学类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而次数上,可考虑多次实习,以便学生能在两次实习之间进行反思,并在后来的实习中寻求改进;

2.实习形式和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多样:除教学实习外,课堂观摩分析、项目参与、实习参观等都可作为实习的形式;实习内容也应该从课堂教学扩展到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通过对英美大学TESOL 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考察,我们了解到英语二语教学的发展变化,清楚地看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类课程在二语师资培养课程中的突出地位:教学理论已经成为英语二语教学学科的最主要理论。同时,我们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其他各相关学科与英语二语教学的关系。

同样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二语教学存在着共性。考察TESOL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能为起步较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和改进提供一些参考。只有吸取国际经验,看清当前形势,立足自身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人才。

胡文仲(1990)《跨文化交际学选读》,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李晓琪(2000)研究生培养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北大海外教育(第3 辑)》,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李晓琪(2008)新形势下的师资培养研究,《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晓琪、黄立(2001)美国TESOL 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结构考察及思考,《语言教育问题及研究论文集》,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李晓琪、黄立、刘元满、刘晓雨(2002)《英语、日语、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王 蔷(2002)《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笃勤(2002)《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肖礼全(2006)《英语教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和生(2006)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 期。

张和生主编(2006)《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赵金铭(2007)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标准试说,《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 期。

朱永生(2007)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习的几点设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6 期。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语言学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