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永顺土兵军事征调述论

2011-11-12凯,伍

关键词:永顺土司王朝

张 凯,伍 磊

(吉首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一、选题缘起

元朝统一全国后,蒙古贵族为了巩固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在今天的土家族地区实行了一种有别于宋代羁縻制度的特殊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即土司制度。土家族土司区的最高长官即土家族土司,他们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有一系列特权外,还拥有一支军事武装力量,即土家族土兵。土家族土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规模地参加国家组织的军事行动, 则是从元代伴随着土司制度而产生的”[1]。可以说,土司制度的确立为土兵制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但是,元代管理土司的机构是“掌天下官吏选授之政令”[2]的吏部,与军事制度无关,所以元代的土兵并没有正式被纳入中央王朝的军事体制中去,这就导致元代的土兵制度发展十分缓慢。明代沿袭了土司制度,并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下达政令“土官承袭,原俱属验封司掌行,洪武末年,以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官皆领土兵,改隶兵部……”[3]这样,明代原属吏部验封司掌管的土司们由于其“皆领土兵”,均划归了兵部统管。土司最终划归兵部统管表明了土兵制度正式成为了中央王朝军事体制的一部分。明朝政府的这一举措,使得土家族土兵制度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而永顺土司区作为明代最大的土司区之一,发展尤为明显。

明代,中央政府在土家族地区设立了永顺、保靖、容美等数十个土司区,而这一片土家族区域也成为了明代最为稳定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永顺土司区正式设立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当时中央政府下令设立永顺军民宣慰使司,隶属湖广都指挥使司,领三州六长官司[4]。明代是永顺土司区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也是当时最强大土家族土司区之一。永顺土司当时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永顺土兵。永顺土兵所在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前朝,主要原因就在其军事力量的构成十分合理。也正是这一基础,使得明代永顺土兵被中央王朝征调进行军事战争的次数十分频繁,其特点也十分鲜明。

二、明代永顺土兵军事征调述略

土兵制度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土兵战斗力的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央王朝在维护王朝各地方社会稳定时对土兵的依仗。换言之,明朝对土家族土兵频繁的军事征调也体现了明代土家族土兵制度的发展。有明一代,朝廷对永顺土兵征调能够很好的体现明朝对土家族土兵征调的轨迹和特点。

永顺土兵在明朝的征调主要分为“征蛮”、“征贼”和“御边”。 “征蛮”,即镇压少数民族包括土酉、土司的反抗;“征贼”,即镇压农民起义;“御边”,即维护明朝边疆地区社会稳定,防止明朝统治范围以外的势力入侵。据统计,永顺土兵在明朝被中央王朝征调进行大大小小战役的次数达54次,足迹几乎覆盖了当时的整个中国。现以石亚洲先生《土家族军事史研究》中的“明代土家族土兵活动表”为基础,再根据官方史料《明实录》、《明史》以及《永顺县志》、《永顺宣慰司历代稽勋录》等地方史料的记载为补充,统计出明代中央政府征调永顺土兵的军事活动表如下:(见表1)

表1 明代永顺土兵的军事活动表

三、明代永顺土兵奉调出征的特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代永顺土兵奉调出征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来说,明代中央王朝征调永顺土兵十分频繁。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266年的时间里,永顺土兵参与的战争为54次,平均不到五年就有一次有效战争,这样的征调频率在明朝地方军队的征调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从明朝各个时期来看,永顺土兵的征调频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参与战役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强。明史专家一般将明朝分为四个时期。即洪武至宣德五朝作为开国和治国时期,正统至弘治五朝的调整时期,正德至隆庆三朝的变革时期,以及万历至明亡的衰落时期[5]。中央王朝在四个时期不同的民族政策导致了永顺土兵在各个时期征调的频率变化。

第一个时期,北方的蒙古势力尚未完全消灭,成为新生明王朝的最大威胁。并且明朝刚刚统一西南各地,国家权力尚未完全渗入到西南民族地区。面对这种状况,明王朝没有采取南北两线作战的极端政策,而是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德怀”为主的民族政策。正是由于这一政策,使得从洪武到宣德五朝68年的时间,永顺土兵有史料记载的征调仅仅5次,平均13年多才征调一次,而且征调范围仅仅在永顺土司区附近地区,战争的性质也只是民族地区内部的“征蛮”战争。

第二个时期,明朝政权逐渐巩固,军事实力逐步将强,“示威四夷”[6]的民族政策变成了朝廷的主流,中央政府开始对各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起义采取坚决地镇压,加上明朝一贯“以蛮攻蛮”战略方针,使得永顺土兵的征调在这一时期非常频繁。从正统到弘治70年的时间,永顺土兵被征调参与战役19次,平均不到4年就有一次征调。其中“征蛮”战争达15次,占所有征调战役近八成,可见中央王朝对南方土蛮叛乱处理方式的改变。这一时期,永顺土兵奉调参与战争的范围也有所加大,不再是明朝前期仅限于永顺土司区附近的征调,而开始朝广西、四川等国家边境民族地区参战,这一方面是明朝对永顺土兵的信任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永顺土兵的发展壮大使之开始适应长途行军作战,是其军事体系成熟的表现。并且,在这一时期,永顺土兵奉调参与战争的性质也有所扩展,19次征调中有4次属于征贼,这是明朝初期所未见的,这也体现了永顺土兵除了作为土蛮武装势力维护民族地方稳定外,也开始参与了明朝正式武装防御力量在非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军事活动,证明了中央王朝已经在非民族地区的军事行动上将永顺土兵作为了自身军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个时期,北方的蒙古在自身的内乱中逐渐消沉,明朝北部边疆的压力锐减。另一方面,正统以来对西南民族地区的不断征剿并没有真正的起到安定西南的作用,反而使明王朝国库耗损,积重难返。不断地战乱加上战争所额外征收的税银增大了南方民族地区人民的赋税压力,土蛮暴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面对这种状况,明朝只得将主要精力用来处理南方民族地区的矛盾,对南方民族地区继续采取前一时期“以剿为主”的民族政策,使得永顺土兵的征调在这一时期更加的频繁。正德至嘉靖67年的时间内,永顺土兵就被征调参与了23场战役,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次征调,位于明朝四个时期之最。而战争性质中征蛮战争和征贼分别有11次和10次,几乎相等,这充分体现了明王朝对永顺土兵的信任和依赖。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永顺土兵开始参与了国家的御边战役——嘉靖抗倭战争。这一方面是明朝建国以来东南沿海倭乱的一次总爆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永顺土兵征调的地理范围已达到明朝的沿海地带,开始参与明朝的对外战争的永顺土兵已经成为了维护整个明朝社会稳定所不可缺少的力量。而永顺土兵在抗倭战场上所取得“倭患以来,此第一功”[7]的荣誉不仅是永顺土兵军队完全成熟的直接表现,更证明了土家族土兵发展到了明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万历以降,朝廷吏治日趋腐败,连年的征战更使得明朝国势渐微,没有强大实力做后盾的明朝政府对西南土司的威慑力明显不如以往。再加上北方蒙古的重新统一和东北女真民族的迅速崛起,中央王朝已无暇顾忌西南局势的混乱。举全国之力解决的播州之乱虽然暂时稳定了西南局势,但也耗尽了明朝西南的全部军事能量。永顺土兵在这一时期的72年时间里,除去南明王朝的两次征调,只被征调了7次,平均10年才一次,仅高于明朝对西南地区施行“德怀”招抚的第一个时期,可见当时的明朝已无力再去调兵镇压西南地区毫无休止的战乱。

第三,从永顺土兵参与的战争本身来看,永顺土兵的整体功劳大,过错少。纵观明代永顺土兵的征调过程,永顺土兵基本都是积极奔赴前线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明朝廷也给了各代土司应有的嘉奖。如彭世麒就因其征讨郴桂叛乱有功而被“加散官品级,授龙虎将军上护军,赐诰命正一品服色”[8]。而彭翼南更是由于抗倭战功,被明朝廷“升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更赐银五十两、宁丝四表里,以旌茂功”[8]。可见明代永顺土兵对明朝中央王朝取得战争胜利的贡献之大。但是,永顺土兵在征调中也存在着自身的过错。如抗倭之后就有官员上报朝廷永顺土兵在战争结束后回土司区的途中“兵骄,所过皆劫掠,缘江上下苦之”[4]。但是这并非永顺土兵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当时明朝政府特殊政治、社会环境所共同影响的结果。总之,永顺土兵在明朝被频繁地征调参战,不仅稳定了中央王朝的社会稳定,更加发展了自身的力量,表现了明代土兵制度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明代的永顺土兵发展的十分成熟,最终导致了明代永顺土兵被中央政府频繁的征调参与重要战役,这也是明代永顺土兵制度发展的直接表现。

结语

明代是土司制度发展的巅峰期,也是以永顺土兵为代表的土家族土兵制度发展的巅峰期,导致在这一时期,土家族土兵军事征调十分频繁。但是,一种制度产生后有其发展的巅峰期,也必有其衰落期。换言之,土兵制度作为土司制度的一部分,会在土司制度发展到巅峰的明代走到极盛,并对中央王朝以及自身传统文化产生不小的影响。但也正是由于土兵制度是土司制度的附属产品,到了清代,面对政治、社会等因素的转变导致土司制度开始衰落之时,土兵制度也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坠落。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永顺致仕土司彭肇槐向清王朝主动提出“改土归流”, 曾经盛极一时的永顺彭氏对永顺地区长达八百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而历史上战功卓越永顺土兵也宣告瓦解,永顺土兵的历史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从而土家族土兵也相继没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作为一种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制度,它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产生的特殊规范无论是对历史还是当今的影响都是重大并且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王文光,朱映占.明代土兵论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 (明)宋濂.元史:卷85:百官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明)申时行.明会典:卷6:验封清吏司·荫叙[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 (清)张廷玉.明史·湖广土司:卷310[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 商传.试论晚明的历史地位[C]//中国明史协会.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6] (明)高岱.鸿猷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13.

[7] (明)郑若曾,李致忠.筹海图编:卷11下:经略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 (明)刘继先.永顺宣慰司历代稽勋录[Z].

猜你喜欢

永顺土司王朝
戒烟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论清代“改土归流”初期永顺府城市建设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