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2011-11-11苗雅丽
苗雅丽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 454650)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习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的结构优化内容整合,各章内容相互独立,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与现实的工作实践过程脱离较多,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另外高职学生大多数逻辑、数理智能较差,学习这些似乎遍布的“知识点”,只能是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而已。与高职教育目标即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是相违背的,所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理念
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这是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方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并进[1]。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中,要把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使课堂讲授与工作场所经验指导相整合,按照工作任务过程设计课程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2]。
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项目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项目课程必须跳出学科体系,教学活动需要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教学内容服务于工作任务,不必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把与工作过程和本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整合为一个整体,设计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具有初步的选择能力。如合理选用材料,选择相关加工的工艺方法,制订简单的工艺规程等。因此该课程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将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按零件生产过程安排学习内容。一般的高职院校在机械设计课程学习时都要安排减速器的拆装实训和设计,学生对减速器的结构都非常熟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典型产品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零件的加工生产为载体,把减速器零件分解为轴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这三类零件是机械工程设备中主要的三大类零件,它们的选材、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可以代表常见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以这三类零件的加工生产为三个子项目,按每个子项目的加工过程为教学主线,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子任务,每个典型子任务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将小任务转化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选择教学内容、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项目一为轴类零件,按加工过程可以分解为读懂零件图、选择零件材料、确定毛坯(锻造)、确定热处理工艺、确定机械加工工艺和零件检测六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可以分解为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就通常是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基本也是一课时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项目一的教学内容、顺序设计详细建议如表1。
表1 轴类零件项目教学内容一览表
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现教改的措施
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课程所需掌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保证以上教学项目顺利实施,须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配套教材编撰。虽然课程改革后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但知识的组织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果没有配套的教材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教师难以组织教学。教材编写需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职业活动的认识[3]。在开发课程时,需要组成一个课程开发的团队,团队的成员应包括:高职院校专职教学人员、工厂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培训部门专职培训人员。这样的课程开发团队保证了在课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2)必须完善教学条件。依据课程项目建设本专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使之具备理论教学、学生讨论、生产产品的功能。实施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学理论,在学理论的同时去操作,学生实训的作品就是合格的产品,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过程,真正实现教学中促进生产,生产中完善教学,使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本职业的工作过程知识。另外一些需要大型生产设备的、不能在教学场所完成的项目,比如锻造、铸造可以校企联合,到企业的锻造、铸造车间完成。
3)合理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把学生自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认知,乐于学习、实践和创新。比如项目一中轴类零件制造的第一步,是读懂零件图和装配图,每组学生一套图纸,要求学生先看懂图纸,针对图纸提出疑问,老师根据每一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分别答疑或集中讲解,然后老师再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
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践联系很多,纯理论的教师不可能完成教学过程,学院必须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或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4)丰富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软环境,通过课程改革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主体,学生应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一定的知识和信息,这些途径就是学院应该提供的教学资源,比如我院现在建设的4A教学平台就给学生提供了拓展知识的资源。
5)完善教学评估体系。随着课程学习方式的改变,考核的方式也需要改变,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加快研究与实践我国的职教课程开发,尽早开发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课程是职业院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对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希望能对职教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1]田鸣.项目教学法在普通铣床的零件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6):44 -46.
[2]程显吉.项目教学法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6):21 -22.
[3]王德春.机械制造基础[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