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效应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2011-08-15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效应信息技术

秦 娟

(新乡市第十二中学,河南 新乡 453002)

心理学家江绍伦说:“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可见,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重视和研究师生的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是非常必要的。

1 心理效应与信息技术教学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的过程中,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效果[2]。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即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面,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在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恰当地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的特点和规律,有意识地按照心理效应的启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兴奋,从而有效地把握教学契机,提高教学实效。

2 巧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以提升教学效果

2.1 你听到了你要听的——鸡尾酒会效应

在人声嘈杂的鸡尾酒会上,如果你正专注于和一个富有魅力的小姐交谈,即使周围的噪声很大,你也能听清楚她的轻言细语,如果某个角落有人叫你的名字,你也会马上警觉起来。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1]。在信息技术的教和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

1)讲课注意生动性、直观性、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身体语言的丰富,这样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注意对象。也就是说,如果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却在各行其是,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2)在和学生交往中,教师应该记住学生的名字,那是学生最敏感的信号。教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熟悉与他们有关的事物,信息技术为师生间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E-mail、BBS等与学生建立稳固的联系,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他们息息相关的人。这样才能产生鸡尾酒会效应,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2 为何学习?——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两组学生解答相同的智力难题,其中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一组没有任何奖励。结果发现有奖励的一组在解决智力难题的时间远远低于没有奖励的一组。德西效应说明: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如果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看重奖励,反而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降低。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简单不用学,从而对信息技术课程轻视不感兴趣,而在课堂上玩游戏。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任务、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或分组比赛,刻意将奖励与做某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使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转移到对奖励的追求上来,通过调控奖励来控制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另外,在教学中布置一些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之,奖励的给予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学问。信息技术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应该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的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2.3 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

利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来强化学生不喜欢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一原理就叫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运用的具体过程:先观察学生在有机会选择时究竟会选择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按照选择的可能性大小把这些项目排序(注意,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随着学生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再用他们喜欢的来刺激他们不喜欢的[1]。

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学生急于求成,不重视基本的操作练习,却一心想要做出优秀的作品。此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先观察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利用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来刺激他们不喜欢的地方,一步步引导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要尊重、关心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允许出现错误,并且必须以真诚的态度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表个人见解,思辨质疑分歧,交流观点看法,分离彼此经验,在互评中互取所长。当然在使用普雷马克原理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2.4 柳暗花明又一村——思维定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式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例如:篮子里有四个苹果,由四个小孩子平均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四个小孩一人一个。这个答案,许多人可能不服气:不是说四个孩子平均分四个苹果吗?那篮子里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三个小孩子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者拿在手上,这并没有什么区别[1]。在教与学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突破思维定式的影响。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优秀案例作品,然后从不同角度讲解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在进行教学评价环节中,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3],其中互评能增加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取学伴的优点和长处,对照反思自己的作品,再次开拓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还有许多心理效应诸如“U形记忆——系列位置效应”、“要一个,还是要两个?——沉锚效应”、“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只有遵循这些心理效应与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学生心理认知开始,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来促进教学过程,用心来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彭立.上好课:问题与对策(信息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效应信息技术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懒马效应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