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母亲的自传》的语言风格

2011-11-08肖玉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凯德小句主位

肖玉英

(华南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510631)

《我母亲的自传》的语言风格

肖玉英

(华南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510631)

《我母亲的自传》被公认为是美国作家牙买加·琴凯德(Jamaica Kincaid)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鉴于目前国内对其进行的研究不多,该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对《我母亲的自传》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发现这部作品多使用单项主位并多处使用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词汇模式突出,大量堆砌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从而使得句式极富节奏感,使其字里行间充满了躁动和愤怒情绪。

《我母亲的自传》;牙买加·琴凯德;主位推进模式

《我母亲的自传》用充满忧伤的笔调和细腻优美的文风娓娓讲述了来自加勒比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的黑人后裔对于后殖民主义时代的痛苦记忆和历史梦魇,被公认为是美国作家牙买加•琴凯德(Jamaica Kincaid)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在当代美国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部小说以优美的散文文体写成,优雅、明澈、醉人、悲怆而富有乐感,令人着迷[1]。鉴于目前国内对牙买加•琴凯德进行的研究不多,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对《我母亲的自传》的语言风格进行探讨,发现这部作品大量使用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倾向于对同一个主位进行反反复复的刻画描写,从而使其句式极富节奏;语言简单,多用单项主位;词汇模式突出,大量堆砌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这种大肆渲染得近乎啰嗦的风格使得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一种躁动和愤怒的情绪,表达了黑人作家对待殖民主义毫不妥协的态度,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后殖民时代同胞之间彼此伤害的憎恨。

一 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

Halliday认为任何一个句子都有其信息的组织结构,即主位——述位结构,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位于句首,剩余部分则是述位[2]。他根据主位本身的复杂程度将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单项主位只包含概念成分而不包含人际成分和语篇功能,表现为名词词组,副词词组,介词词组或小句。复项主位是由多种语义成分构成的主位,它总是包含一个表示概念意义的成分,另外还可能含有表示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成分。[2]P37

根据Halliday的观点,主位还可以分为无标记主位和有标记主位。当充当小句主位成分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时,这样的主位叫做“无标记主位”;如果主位不是小句的主语,这样的主位就称为“有标记主位”。[2]P39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人们往往把无标记主位用作话语的起点。但是,如果为了达到强调某个成分的目的,讲话者也可以选择有标记主位。

Halliday总是在小句的层面上讨论主位和述位的切分及其与信息结构的关系,而我国学者更倾向于研究整个语篇的主位是如何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以及主位推进模式是如何影响信息流动的。徐盛桓和胡壮麟,朱永生等都提出过四种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第一种是放射型(亦称平行型或主位同一型),即几个句子的主位相同,而述位各不相同。第二种是聚合型(集中型或述位同一型),即几个句子的主位各不相同,但述位一致。第三种是阶梯型(亦称延续型),即后一个句子的主位是前一个句子的述位。第四种是交叉型,即后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与前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相互交叉或部分交叉。[3][4]P168-171黄衍曾提出七种主位推进模式,除了与上面类似的四种,他还提出了并列型,即后一个句子间隔一个小句与前一个句子的主位相同;派生型,即后面所有小句的主位都与第一个句子的主位相同;跳跃型(亦迁延型),即各句主位/述位间的联系不明显。[5]

二 《我母亲的自传》的语言风格

《我母亲的自传》故事发生在加勒比海岸先后被英、法两国占领现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多米尼克岛国。整部小说写主人公“我”即雪拉对自己70余年往事的回忆,带着倔强的反抗和深深的自省。雪拉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出生后被寄养在他处,受尽辱骂和体罚。七岁时父亲再婚并把雪拉接到身边,却更加深了雪拉处境的险恶。粗暴的养母,冷酷的继母,尖刻的老师,虚伪的拉巴特太太等角色折射出生活在后殖民主义时代的雪拉等少数族裔难以摆脱的历史梦魇。受尽欺凌并被打上劣等民族标记的雪拉很小便被逼得坚强和独立并逐渐变得冷酷和轻浮。她最终嫁给了比自己年长很多的英国后裔菲利普医生,但她不相信爱,同时拒绝和他人进行真正交流,并以拒绝生育作为一个弱势民族的悲壮反抗。

作者牙买加•琴凯德是少数话语(minority discourse)的代言人之一,在英语文学界有着极重要的地位,经常被评论界拿来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沃尔·索因卡、德拉克·沃尔科特、托妮·莫里森以及奈保尔等作家相提并论[1]。她出生于西印度群岛一个曾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小岛国,安提瓜。因不满当时大英帝国对安提瓜教育系统严格的控制以及祖国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卑躬屈膝的态度,琴凯德17岁时背井离乡来到纽约,因缘际会之下开始写作。在《我母亲的自传》中她不仅将愤怒的矛头直指后殖民时代的政治压迫和文化清洗,而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殖民统治下同胞之间相互猜忌和彼此伤害的憎恨。

《我母亲的自传》采用散文文体,悲怆而富有乐感;文风细腻,笔调忧伤。这部作品语言简单,大量使用单项主位和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不厌其烦地对同一个主位进行反反复复的刻画描写;词汇模式突出,大量堆砌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使用同义反复进行大肆渲染的风格使其句式富于节奏感,令人着迷。我们从作品中截取一个片段进行分析。

雪拉七岁时父亲再婚并接她回家。在没有亲情的环境中生活了七年,雪拉变得异常敏感,她不知道生存环境即将改变意味着什么,不知道在新家能否得到温暖,不知道能否得到继母的关爱……脑袋里面一连串的不知道让内心非常惶恐不安的雪拉晕眩不已。以下的片段即为她到达新家后于晕眩中睁开眼睛初次见到继母的情景。

……1 I opened my eyes soon after to see the face of my father’s w ife not too far above mine.// 2 She had the face of evil.3 I had no other face to compare it w ith; 4 I knew only that hers was the face of evil as far as I could tell. //5 She did not like me.6 I could see that. 7 She did not love me. 8 I could see that. //9 I could not see the rest of her right away----only her face. 10 She was of the A frican people and the people from France. 11 It was nighttime and she was in her own house, so her hair was exposed; 12 it was smooth and yet tightly curled, and 13 she wore it parted in the middle and plaited in two braids that were pinned up in the back. 14 Her lips were shaped like those of people from a cold climate: thin and ungenerous. 15 Her eyes were black, not w ith beauty but w ith deceit. 16 Her nose was long and sharp, like an arrow; 17 her cheekbones were also sharp. //18 She did not like me. 19 She did not love me. 20 I could see it in her face. 21 My spirit rose to meet this challenge.22 No love: I could live in a place like this. 23 I knew this atmosphere all too well. 24 Love would have defeated me. 25 Love would always defeat me. 26 In an atmosphere of no love I could live well; 27 in this atmosphere of no love I could make a life for myself. //28 She held a cup to my mouth, 29 one of her hands brushed against my face, and 30 it felt cold; 31 she was feeding me a tea, something to revive me, but 32 it tasted bitter,like a bad potion. 33 My small tongue allowed no more than a drop of it to come into my mouth, but 34 the bitter taste of it warmed my young heart. 35 I sat up. 36 Our eyes did not meet and lock; 37 I was too young to throw out such a challenge, 38 I could then act only on instinct. //[9]

琴凯德的这部小说中没有任何的人物对话。节选的这个片段为后文主人公雪拉不可逆转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琴凯德在语言系统中做出了什么选择,找一下语篇中的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模式中的突出模式,因为这种突出模式即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有关,也反映作者的语言风格。

这个片段总共38个小句,都是单项主位,即都只有概念成分。Halliday指出,一个语篇的第一个句子叫做高位主位,对于该语篇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1]。小句1可视为该片段的高位主位,为下文的情景展开提供了宏观背景。而充当高位主位的这一小句本身又有一个有标记主位I opened my eyes soon, 交代了时间是我眩晕后睁开眼睛,并点明下文是我首次看见继母的所观所想。这个有标记的主位是属于单项主位中的小句做主位情况,这个主位可再细分为新的主位I和述位opened my eyes soon。另外,小句4和小句11也都是句项主位。小句4的主位可细分为主位I和述位 knew only that hers was the face of evil。而小句11内则包含两个并列关系的小句,其主位分别为it和she, 述位分别为was nighttime和was in her house。我们把描述继母的身体各部位的词,即her hair, her lips, her eyes等归为同一类body parts。这样这(37+2=39)39个主位可归纳如下:

I She it body parts (no) love spirit my small tongue taste our eyes 总计11 10 4 5 5 1 1 1 1 39 28.1% 25.6% 10.3% 12.8% 12.8% 2.6% 2.6% 2.6% 2.6% 100%

高频出现的主位I , she, body parts告诉我们这个片段主要是小雪拉透过自己的眼睛对继母的观察,而她的观察分析是从继母的外貌主要是脸部各特征入手的;另一方面,高频出现的 love也反映雪拉对继母进行观察分析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在这个新家能否得到爱。

下面我们从主位推进模式(T=Theme, R=Rheme)来看这个片段的信息流动。一般来说,任何语篇为了照顾信息和合理安排并避免形式的单调都不会自始至终使用同一个模式,琴凯德的小说也不例外。这个片段的按其宏观语义可以切分为6个信息单位;前两个信息单位,即第1小句到第四小句,构成一个聚合型主位推进模式。各小句主位不一,但述位都是对继母的脸的宏观描述。

第3个信息单位包含4个小句,构成一个并列型主位推进模式。这一层信息向读者传达了继母的那张脸给雪拉初步印象,即她不爱雪拉;这里,琴凯德用同义反复的方式强化了继母的不爱,为小说后面继母的冷酷和粗暴埋下了伏笔。

第4个信息单位是对继母的脸的详细刻画。第9小句与第 1小句呼应,是同义反复,相当于一个并列型模式。第10小句和11小句主位交叉。第12小句到第17小句构成一个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这个信息推进模式告诉我们雪拉对继母的观察先是头发,然后定位到嘴唇,眼睛,鼻子,最后是显眼的颧骨。刻画继母的脸部特征时,文本中出现了一个突出的词汇现象,即作者用了一连串的贬义词, a cold climate, thin and ungenerous, deceit, long and sharp, like an arrow, sharp.

第5个信息单位是评论。18和19小句是同义反复,也相当于平行型模式。第21小句至23小句是交叉型主位推进模式。第24小句至第27小句构成平行型模式,每一句都是围绕love的缺失,让读者看到渴求爱的希望破灭后的“我”故做坚强。

接下来,第28个小句到第31个小句采用了平行型模式,对继母一连串的行为描述,意在揭示其故作友善。第31到34是阶梯型,主位在继母,“我”和热茶之间变换。第35到38小句也构成了一个平行型模式,这个模式中的主位全部是雪拉自己,这说明在对继母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后,小雪拉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开始把关注点朝自身转移。

综上所述,在这个片段中作者总共运用了聚合型,并列型,平行型,交叉型,阶梯型这5个主位推进模式,其中平行型模式出现4次,并列型出现了3次。从对高频出现的单项主位I, she,love的分析我们发现雪拉渴望得到爱,但是从其主位推进模式看出雪拉的希望是一步步走向幻灭。琴凯德更是堆砌了大量形容来描述继母的脸并多次使用同义反复来强化爱的缺失。平行型和并列型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各小句的主位相同。这说明作者牙买加•琴凯德在描述人或物时都是反反复复地对其进行刻画,宛如一个黑人老妇人在絮絮叨叨,不停地诉说。正如作品中写的“无情是唯一可以继承的真实遗产, 而残酷有时则是唯一可以免费得到的东西。”[1]强大与弱小,成人与孩童,男人与女人之间从来不存在呵护和怜爱,有的仅是凌辱和憎恨。

三 结 语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我母亲的自传》的语言风格进行了探讨。琴凯德的笔调忧伤,语言简单,多使用单项主位并多处使用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词汇模式突出,大量堆砌感情色彩相同的词语,从而使得句式极富节奏感。作者不厌其烦地对同一个主位进行反反复复的刻画描写并且多处使用同义反复突显了字里行间的躁动和愤怒情绪,表达了一种毫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和同胞之间相互猜忌和彼此伤害的憎恨。

[1]路文彬.我母亲的自传[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站子,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转引自王慧芳,关于英语语篇主述位结构的两个问题[A].语言·语篇·语境[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6]incaid, Jamaica, The Autobiography of My Mother [M].Penguin Books USA Inc.,375 Hudson Street ,1996.

I106

A

1673-2219(2011)05-0065-03

2011-01-20

肖玉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讲师,华南师范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文体学。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凯德小句主位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美国人如何惩罚孩子
长江银兴影城西安御锦城凯德广场店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