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化背景下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

2011-11-04吴娉娉

大众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竞争力贸易

吴娉娉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自由化背景下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

吴娉娉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东亚旅游圈”的建立,使中日韩三国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上存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微妙关系。文章基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指数(TC)对三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比较分析,并为进一步适应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

(一)中日韩旅游业及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1.中国

在我国,旅游业是最先和国际市场接轨的行业,它最早走出国门,最早进入国际市场,最早实行双向交流,最早按国际惯例办事。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壮丽的山岳河流,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奇特的动植物,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舞蹈和享誉世界的美食。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支柱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我国旅游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占据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很大份额。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量占我国服务贸易量比重为29.08%,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量比重为5.02%。

2.日本

日本旅游业颇具历史,已经形成了以富士山、樱花、温泉为代表的风景疗养旅游,以日本料理如寿司、拉面等为代表的饮食游,以及以艺妓、女优等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由于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日本的制造业面临空前压力,经济发展重心在一定程度上向服务业倾斜。目前,日本已把“观光立国”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支柱。2009年,日本旅游服务贸易量占该国服务贸易量比重为13.02%,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量比重为2.13%。

3.韩国

韩国国土虽小,但风景优美。首尔、济州岛、釜山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韩国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推广不遗余力,截至2010年10月,韩国共有9处文化遗产和1处自然遗产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世界记录遗产”和“世界无形遗产”纳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中,韩国共保有7种记录遗产和8种无形遗产。此外,韩国的影视文化产品和饮食产品也都很好的融入旅游中,韩国已将旅游业列为“国家未来战略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容小视。2009年,韩国旅游服务贸易量占该国服务贸易量比重为17.21%,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量比重为1.37%。

综上所述,中日韩同处经济活跃的东亚地区,是繁荣亚洲旅游经济的重要推进力量,也是全球旅游市场上发展速度快、潜力大的重要旅游区域。中日韩三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东亚旅游圈”的建立,使中日韩三国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上存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微妙关系。

(二)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分析

本文选取2000~2009年三国旅游服务贸易额,服务贸易总额以及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等基础数据,构造三国经济体模型来进行研究。通过计算三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指数(TC),具体比较三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马库森(Markusen,1992)认为:“在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竞争中,如果一个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下降,则说明该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IMS)是一国特定产业的出口总额与世界同类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IMS指标介于(0,1)的区间内,该值越大,说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见表1,在2000~2009年的国际旅游服务市场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都保持在4%左右,且具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由 2000年的 3.41%上升到 2009年的4.56%。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远高于日本和韩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日本在国际旅游服务市场上的占有率基本上保持在1%左右,由2000年的0.94%缓慢上升到2009年的1.18%。韩国在国际旅游服务市场上的占有率指标在波动中有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44%到2009年的1.08%,在2007年更低至0.7%。与中国相比,日韩两国显示了较弱的国际竞争力。但应当指出的是,当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时,它也有可能反映的是在总量增长情况下相对比例的下降等等,因此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补充。

表1 2000~2009年中日韩三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指标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巴拉萨(Balassa)1965年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他认为一个国家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可以用该产业出口在该国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出口占总出口贸易额的份额之比来显示。

RCA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该产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一般而言,若RCA<1则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若RCA指数>1则处于比较优势,且RCA取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对于旅游服务贸易,若RCA指数>2.5,则表明该国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介于(1.25~2.5)的区间内,表明该国旅游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介于(0.8~1.25)的区间内,表明该国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当 RCA指数<0.8时,则表明该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见表 2,用进出口数据计算三国旅游服务贸易的 RCA指数。其中中国最大,但有缓慢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0.9688下降到2009年的0.5425,表明中国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由原先的中度竞争力下降至较弱竞争力,与日韩两国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日本的 RCA指数,近年来稳步上升,由2000年的0.1410上升至2009年的0.4895,自2006年起反超韩国,可见日本对旅游服务贸易的重视度,这一数据也与日本自全球金融海啸后,大力发展旅游业相吻合。韩国的RCA指数呈缓慢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5641下降至2007年的0.2828,近两三年来重拾上升势头,但在国际市场上仍呈较弱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三国中地域最广,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却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日韩两国的差距并不明显,尤其是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表2 2000~2009年中日韩三国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 统计数据库2000~2009年 相关数据计算得出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statis_e.htm

3.贸易专业化指数

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TC)也称为比较优势指数或净出口比率,表示一国某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该指标作为一个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1)的区间内。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说明该国服务贸易与国际水平相当;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则比较优势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其取值等于-1表明一国只进口该类服务,如果其取值等于1表明一国仅出口该类服务。

见表3,中日韩三国旅游服务贸易的TC指数显示:中国的TC指数在2000-2008年均为正值,我国在此期间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TC指数在0.1~0.2之间浮动,表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具有微弱的出口竞争力。2009年为负值,转为净进口,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日本的TC指数在2000~2009年均为负值,一直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且大多在-0.4以下,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较弱。韩国的 TC指数在2000-2009年也是呈现负值,也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在2000~2007年呈扩大趋势,近两年虽然逆差有所缩小,但整体出口竞争力仍然较弱。

表3 2000~2009年中日韩三国旅游服务贸易的TC指数

(三)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日韩三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所占份额都不大,国际竞争力都比较弱。中国在东亚三国中虽然表现稍好,但近十年来旅游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在逐渐减弱。日本虽然始终处于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状态,但逆差在逐年减小,国际竞争力在稳步提升。韩国在2007年以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波动中逐年下降,自2008年起又开始好转,但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弱势。综上所述,我国虽是旅游资源大国,却不是旅游服务贸易强国,笔者经过分析,认为造成我国旅游业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我国旅游行业存在着众多中小型企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响亮知名品牌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为了抢夺国内和国际客户资源,常常通过打低端价格战来吸引顾客,有些旅游社的导游存在长期过度疲劳带队的情况,影响了游客的观光愉悦度。有些旅行社配套的餐饮、住宿、出行条件都不尽理想,强迫游客购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种一味压低成本的恶性竞争容易使海外游客产生反感,二次或多次旅游兴趣削减。

2.多数旅游区粗放经营,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多数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生态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中国第一批名列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湖南张家界由于违章建筑、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受到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的黄牌警告。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张家界当地政府花费了10亿元人民币才将景区恢复原状,其付出的整修费用比已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

3.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资源未充分整合

我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我国交通长期存在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30%~50%;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此外,我国中西部与东部的旅游资源不够协调,缺乏统筹管理。中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人为破坏较少,具有原始神秘性和不可替代性,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但开发不足。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雷同现象严重,缺乏内涵和特色。在宣传促销方式上,我国旅游资源整体形象不够生动突出,没有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4.旅游业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旅游业的核心精髓是提供优良服务,而服务质量是否优良又与从业人员的素质密不可分。旅游从业人员包括一线服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决策人员。一线服务者素质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中层管理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决策者素质的高低会左右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一线服务人员和游客发生争执的事件时有发生,更有些素质低下的导游恶意“甩团”,置整团游客利益于不顾,这些毫无服务意识的行为,都极大地损害了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形象。

(四)自由化背景下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旅游服务业是 WTO中服务业开放承诺最多的一个部门。随着中国政府对旅游服务业市场准入承诺的逐步实现,我国的旅游业已处于全面开放的新时代。我国承诺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在中国建设、改造和经营饭店和餐馆设施;承诺满足一定条件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经营旅行社旅行社,并取消地域限制;承诺关于自然人流动方面,与中国合资旅馆、饭店、旅行社签订合同的外国经理、专家、高级管理人员在中国将获准提供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一方面会使我国的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对等资格;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1.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

目前,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正在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新产品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品牌竞争是包涵高质量,高传播速度,高销售效益,高科技创新,高管理水平,高文化含量的全面综合竞争。品牌竞争的胜负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强弱。纵观国际旅游强国无不依靠其一套完整系统的服务品牌,霸占世界旅游市场,如美国的品牌旅行社-运通公司、品牌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品牌酒店餐饮-希尔顿酒店等等。因此,我国相关旅游企业首先要尽快为自身的品牌形象定位,具体如山水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其次要选择切合点,大力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并适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旅游品宣传中去,创造游客的记忆点。最后,在打造旅游业知名品牌的同时,也不忘注册和保护品牌。

2.提倡全民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统筹开发旅游区

我国要加强对国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杜绝“旅游到哪里,污染到哪里”的现象发生,提倡“低碳旅游、绿色旅游”。在五一、十一等黄金旅游周期间,合理控制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人数,避免旅游区负荷过大而导致难以修复的破坏,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合理统筹开发旅游区,杜绝一些政府领导人物为了出政绩盲目重复开发旅游项目、肆意挖掘各种生态资源。同时,要明确林业、农业、水利、旅游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在旅游管理中的职能,避免旅游区“多头管理”和“推卸管理”的情况。

3.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中西部和东部旅游资源

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完善多数旅游城市的高速交通网络,实现海陆空旅行的全面对接。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尽快培育出一批有实力的旅游运输企业。同时,加快构建我国宾馆酒店的连锁体系,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进一步整合中西部和东部旅游资源,将中西部的原始生态优势和东部的先进经营方式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4.加强旅游职业教育,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素质

加大对旅游职业教育的投资,这一点可以向美国借鉴。美国是一个旅游大国,也是目前世界上旅游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使相关从业人员更具有服务意识和经营精神。同时,要加强对国内旅游服务业精英人才的保护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谨防国有旅游服务企业人才流失,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1]李诗琦.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财经纵横,2007(3):297-298.

[2]马引弟.我国旅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管理,2009(8):222-230.

[3]董小麟,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2):78-83.

F590.8

A

1008-1151(2011)04-0216-03

2011-01-24

吴娉娉(1984-),女,安徽阜阳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系国际贸易专业助教,经济学硕士。

猜你喜欢

旅游业竞争力贸易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