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中新闻报道活动的实证研究

2011-11-04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语言英语

谢 丽

(武警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大学英语课堂中新闻报道活动的实证研究

谢 丽

(武警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本文是一项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新闻报道活动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闻报道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他们英语综合能力。本文还讨论了新闻报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新闻报道;英语新闻;大学英语;实证研究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不仅渴望掌握语言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迫切需要了解国内和国际主要国家的国情、民情;不断拓宽知识面,使自己的交际活动符合双方文化传统习惯,言之有物,语言文雅得体。只有这样,他们毕业以后才能担负起文化传播和桥梁的作用。刘润清教授(2007)曾说“我更加体会到教外语决不单纯是外语知识的传播,而要与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因为语言仅是一种载体,文化知识才是内涵,没有丰富内涵的语言教学必定是苍白的,枯燥的,不受欢迎的。”

Krashen(1985),Hamer(1983)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吸收或操练→输出三个步骤。其中内容丰富而高质量的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保证。在中国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环境下,真实的语言环境相对贫乏,课堂语言输入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达(2001)认为“教师要注意把教材(精调输入)与教材外的语言材料(粗调输入)的使用结合起来”,原因是“教材是静态的,其内容和语言材料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而我们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适时地选用、补充一些含有新事物、新词语的材料或活页文选,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近期英文报刊,收听国内外的英语新闻广播和电视,以保证内容的广泛性和语言的时代性,激发和促进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严文庆(2005)认为英语报刊具有内容全方位、时事性强、真实感强烈、语言地道、价廉物美的特点。新闻时事的适当补充能够使英语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语言时代的变化,触摸语言发展的脉搏,还能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国际大事的好习惯。新闻报刊的阅读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又激励监督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正如一位学生所言,“翻开报刊杂志,看到满纸的生词才知道自己的英文有待提高”。

张健(2007)认为,报刊英语的特点表现在四方面:快、新、俗、广。报刊英语在英语全球化的背景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和掌握报刊英语是完善英语学习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Sanderson(1999)和Mackenzie(1997)也分别论述了英语新闻运用于语言教学的意义及其可能性。

大学英语课堂上作新闻报道活动,国内有过一些尝试,如闫小平(2002),刘喜琴等(2005)。他们通过测试证明新闻报道活动在提高学生英语总成绩和单项成绩方面有重要效果。本文侧重探讨新闻报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案,并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

二、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试验对象为2008级消防专业和边防专业部分本科学生,共计64人。这两个班为平行班,他们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英语》(第三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四册。这项活动在第四学期开展并持续一个学期。两个班的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于第三学期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在英语各项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课本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提高口语能力成为学生的普遍要求。

2.实验方法

本试验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测量分析,包括:新闻报道活动问卷调查表、课堂观察、访谈,最后使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实验假设

试验假设有两个:一是学生对英语新闻活动比较欢迎;二是试验过程中学生最大的困难在于听懂其他同学讲解英语新闻。

4.实验实施

1)新闻报道活动的前期准备

教师在该活动开展前进行新闻讲座,重点介绍新闻的属性、类别、新闻题材的特点、特别是新闻导语的特征和新闻词汇的特色等。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讲授新闻的最基本概念并介绍国内和主要英语国家的一些重要报纸和期刊。例如综合性报纸China Daily;为英语学习者设计的报纸21st Century;The Times;The New York Times等等,及其网址,并介绍了用手机接收英语新闻短信的方法。课堂上观看英语新闻报道,进行模仿练习。2)书面新闻作业。为配合新闻报道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加学生接触新闻的机会,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交一次书面新闻作业:包括抄写三条新闻,写三段相关的评论,评论字数总计不少于120个词。每次作业打分,并记入总评成绩。

3)课堂上的新闻报道活动。首先采用课前10分钟的个人新闻报道形式,以便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要求如下:学生自己准备10分钟的英语新闻报道内容,在选材上以一年内新闻为主。要求学生自己编排新闻内容的顺序并完成PPT制作,并要求学生在做新闻报道时要适当地加入导语和做适当评论。

在完成一轮个人英语新闻报道后,进行2或3人的小组新闻报道。学生自由组合,每组最多3人,新闻报道活动限时10分钟。一人负责新闻导语和评论,其他组员详细报道每条新闻的内容,要求学生评论要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深度。这项活动重在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每次英语新闻报道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讲评。学生的表现被记入平时成绩,并保留了部分学生的语音录音以便进行比较研究。

个人英语新闻报道活动开展到一半时,教师针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讲评。这次讲评之所以安排在活动中期是为了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列举身边的例子加强对一些理论的理解,以便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活动结束时,向参加实验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64份,回收64份全部有效。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工程专业(36份)平均分1新闻报道活动有助于增强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3.573.94 2新闻报道活动有助于提高我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3.573.76 3我喜欢新闻报道活动并希望该活动继续下去。3.793.78题项边防专业(28份)平均分

1到3题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最低1分最高5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前3题各题平均值大于3,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这项活动持满意和支持态度。05年刘喜琴等的调查结果平均为4.77。

第四题:喜欢新闻报道活动的原因(多项选择题)结果如下:

选项A给予个人充分的表现机会,展现了个人魅力B锻炼了口语能力、演讲技巧和个人胆量C在新闻阅读中扩大了词汇量和知识面D创造机会增加了团队合作意识E喜欢英语边防专业工程专业53.6%72.2%96.4%88.9%57.1%69.4%35.7%19.4%10.7%36.1%

第五题:活动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多项选择题)结果如下:

选项边防专业工程专业A没有困难7.1%8.3%B阅读英文报刊生词较多,花时间较多,学习负担较重67.9%63.9%C课堂上别人报道新闻时听不太懂85.7%69.4%D担心自己新闻报道时出差错,信心不足32.1%22.2%E制作课件遇到技术问题21.4%27.8%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困难是课堂上其他同学报道英语新闻时自己听不太懂;其次是阅读英文报刊生词较多,花时间较多,学习负担较重;然后是学生个人心理素质问题。在作新闻报道时教师要求学生使用PPT的形式并在课件上把一些重点词汇反映出来。通过课下访谈了解到学生英语新闻听不太懂的主要原因是新闻中的词汇量大。由于学生兴趣点不同,他们新闻报道的选材十分广泛,如果其他学生对该新闻报道的新闻背景不了解,又缺乏相关的词汇量,听的过程中有些新词没时间消化就立即碰到下一个词,导致学生觉得听不太懂。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报道新闻时发音和断句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阅读时能看懂的简单句子听不懂。由此可见,部分学生在新闻听力和朗读中存在问题较多,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帮助,这也反映了大学英语课本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使两者相互促进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问题与结束语

通过开展新闻报道活动,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闻报道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实效性。新闻内容广泛,实效性强,贴近生活,满足了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2.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水平的同学更乐意表现自己,把新闻报道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得都很到位,参与热情很高;水平较低的同学参与热情不高,在报道中表现得信心不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并在作讲评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学生对新闻选材的取舍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新闻报道可以弥补师生交往上的空白,可以让教师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从学生的课件上看男生偏向于体育运动,特别是篮球和足球比赛、汽车等方面;女生对影视、服装、名人等文化潮流更感兴趣。

4.英语新闻报道活动长达10分钟,学生语言表达上的很多弱点在此期间被暴露无疑。首要问题是朗读句子时断句不按规则进行。通过事后了解,学生在讲台下自己也知道错了,但是一旦站在讲台上,一些同学出现每个单词都停顿,或句子中停顿的时间过长的现象。这样明明是一个简单的句子,说出来后大家反而听不懂,一经回味才能顿悟。这反映了大学期间部分学生放松要求,基本功不到位的情况,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

其次,部分学生在做新闻报道时的行为举止需要接受进一步训练,例如面部过分紧张、表情呆板、手足无措、新闻报道时自始至终眼睛不离屏幕,与观众没有互动等不当行为需要改进。除了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外,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得体。

学生进行个人新闻报道时还存在新闻之间缺乏过渡句,并在新闻选材和排列顺序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在第二轮进行小组新闻报道时,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在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上明显得体了不少,学生讲英语的流利程度也有所提高,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进一步融洽。

总之,新闻报道活动极大地增加了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数量,融听、说、读、写、译等活动于一体,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新闻活动架设了一座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桥梁,使最新的理念、事件走入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人生阅历和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满足了90后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阅读、报道、评论新闻,开发了学生的心智和想象力,提高了深刻反省个体与世界关系的能力。这项活动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毕业后阅读报纸、听广播、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发展,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资料:

Hamer,J.(1983).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Krashen,S.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Machenzie,AS.(1997).Using CNN new video in the EFL classroom[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Vol.III,No.2.

Sanderson,P.(1999).Using Newspapers in th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润清(2007).刘润清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喜琴,邓军(2005).新闻报道活动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尝试[J].外语界(2)。

严文庆(2005).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J].外语界(1)。

闫小平(2002).讲新闻与外语学习[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尤其达(2001).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6)。

张健(2007).报刊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10-09

谢丽,硕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语言英语
语言是刀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