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狠抓招生就业 促进跨越发展

2011-11-03山西省吕梁市煤炭工业学校

职业技术 2011年12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专业

山西省吕梁市煤炭工业学校

狠抓招生就业 促进跨越发展

山西省吕梁市煤炭工业学校

山西省吕梁市煤炭工业学校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历次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册在校学生从2006年的不足千人,达到了现在的4056人,扩大了四倍多。同时2008年煤矿“五长”学历教育招生423人,2010年煤矿关键岗位人员学历教育703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0%以上,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结近几年来我校招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经验,有三点:

树立一个理念,围绕三个问题,强化四项工作。

树立一个理念:就是必须树立开拓市场的理念,并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共识。这个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学校看作是铸造人才的工厂,要把学生看作是企业需求的劳动力。以这样的理念,推动招生就业和教学改革就有了针对性,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围绕三个问题:就是把招生工作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解决好生源问题、培养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三个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招生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招生难题就迎刃而解。

强化四项工作:就是要强化校企合作,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强化招生宣传,增强学生选择煤校的信念;强化教学质量,培养企业能用的人才;强化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具体的做法是:

一、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校企合作,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招生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就业是促进招生的重要环节,校企合作是实现就业的主要手段。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感到强化校企合作必须要做好三项工作。

1.以订单培养为基础,不断扩展校企合作。

近几年我们同吕梁市内20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按照企业意愿形成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

一是离柳模式:离柳焦煤集团是吕梁市较大的国有企业,集团职工每年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子女全部在我校进行学历教育,毕业后由集团全部接收、安置。该集团把我校当作是他们的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把该集团当作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学校聘请该集团董事长为学校名誉校长。

二是宏盛模式:柳林宏盛集团是吕梁市柳林县大型煤炭企业,他们同我校的合作是该集团把招工对象选送到我校培养,毕业后企业负责安排工作,报销学费。

三是凌志模式:柳林凌志煤焦集团同我校的合作是由学校负责招生、培养、公司在开学后选定培养对象,毕业后给予安排工作,报销学费、书费,并给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

四是同辉模式:离石同辉重工集团同我校的合作是:双方联合招生,在校学生的学费由集团支付,并给予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和50元的奖学金。学生实习在该集团进行。集团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由我校派专业教师兼任。

五是东辉模式:该集团提出用人计划和专业要求,学生毕业后该集团来校选人并接收安置。

2.以增进了解为目的,不断促进合作。

我们坚持每年的开学典礼邀请合作企业负责人参加,召开合作企业有关人员座谈会,为企业管理人员免费讲课,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调研等方式,进一步增进了校企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力地促进了相互的合作。目前多数合作企业能够做到:无偿提供专业老师的实习、培训,无偿提供学生实习。企业已真正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而且通过实习又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友谊,企业了解了学生,学生理解了企业文化,特别是岗位与技能的对接,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以搭建平台为动力,不断引深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必须要搭建一种双方认可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引深合作。为此经过充分调研,成立了一个由学校主管部门、企业参加的安全生产及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力争把这个指导委员会办成校企交流的平台,校企相互了解的窗口,传播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场所,指导教学改革、监察教学质量、促进产教结合的机构。

二、多渠道、多手段强化宣传,扩大影响

宣传是做好招生工作的重要措施。宣传工作力求做到:宣传覆盖面到位、宣传国家优惠政策到位、宣传学生能够就业到位,使广大学生及家长相信选择了煤校,就选择了就业,选择了前程。

1.多渠道宣传。制作学校发展、教学、学生就业专题片,通过市、县电视台播放,使学生、家长对学校有一个直观真实的了解。早计划、早准备,印制招生简章,订单企业简介在省市有关刊物进行宣传。利用开学家长送学生入学的时期,把学校状况、合作企业状况以图板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坚定学生及家长的选择。

2.强化宣传。在初、高中学生毕业前夕,选派得力人员深入到各县市及周边县(市)学校进行宣传。发动在校学生在假期向同学、亲友做宣传。放假前召开教职工大会,专项安排布置招生工作,明确当年的招生目标,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招生任务,划分宣传责任区域,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努力形成招生工作人人有责的局面。招生工作开始后,不定期通报招生情况,进一步发动教职工加大宣传招生力度,推进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3.全覆盖宣传。把宣传对象扩大到退伍军人、企业青年职工、社会青年之中,用足用活自主招生政策,使得每年非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0%以上。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着力培养企业所需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努力做到“适销对路”。

1.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近几年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相继新增了矿井通风安全、煤炭综合利用、机电技术应用、发电厂及变电站电器运行、地质与测量、矿井建设、食品加工工艺、酒店管理等8个新专业,专业设置基本满足了当地煤炭企业发展的需求。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

从2007年开始我们通过组织老师到企业实习,专访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及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应知应会为重点,实践教学、技能竞赛为手段的教学改革。目前开设专业的课程改革已全部完成。去年又起动了重点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目前已完成了14门。特别是煤炭专业的4门校本教材获得省一等奖,同时加大促进实践性教学的投资力度,相继投资建立了24个多媒体教室,4个计算机室以及现代矿井、综采运输、工程测量、电工电子、矿山机电、矿井通风、化工仪表、煤焦化验等11座实验实训室,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3.教师队伍的知识与技能必须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使专业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每年暑假都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实习,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了解企业现生产设备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要掌握一到两个岗位的技能。目前70%的专业教师达到了“双师型”要求。为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力度,学校还从各企业聘请了10名客座讲师,15名实践指导教师,师资力量基本能够保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使他们到企业后能够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通过同企业负责人座谈,到企业调研,我们得出了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的排序:

1.组织纪律观念;

2.吃苦精神;

3.责任意识;

4.配合协作理念;

5.岗位技能;

6.知识面。

从排序看出,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也凸现了企业文化的特色与内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管理教育举措。

一是强化教育。学校每年都要聘请关工委人员对学生进行一次普遍的法纪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每年都要在学生毕业前夕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一次普遍的企业文化教育。每年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时,首先要学习的是企业文化。同时规定专业教师的每节课必须要把在企业实习时了解掌握的企业文化进行五分钟的讲解。通过教育使学生深化了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增强了对企业管理要求的适应性。

二是强化管理。在强化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请了7名退伍军人和警校毕业生为军事教官,每年要进行一次10天以上的集中军事训练。日常内务管理严格执行军队标准,早操、部分体育课进行队列训练,每周组织一次班务会。通过严格的队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增强了纪律性。通过严格的内务管理,养成了学生严谨细致的作风,增强了集体意识。通过每周一次的以宿舍为单位的自我总结讲评会(相当于部队的班务会),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准军事化的管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用同辉重工集团总经理的话说:“煤校培养的学生懂礼貌、守纪律、能吃苦,我们欢迎”。

招生就业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龙头工作,任重而艰难。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校企合作之路并不平坦,学校的主动,企业的被动是我们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我们认为校企的深层次合作必须制定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制度,如实行企业用人必须要在学校选用或经济制约的政策制度来强力推行,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定合作;生源不稳是中职学校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职教育;基础能力薄弱仍然是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希望制定相关制度,促使政府同重视普通高中教育一样重视中职学校的基础建设,从而能够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专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劳动技能up up!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