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两岸关系重大发展的一年

2011-11-02吕存诚

统一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两岸关系和平

■ 吕存诚

2010:两岸关系重大发展的一年

■ 吕存诚

2010年是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两岸交往合作更加广泛深入的一年。一年来,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稳步迈进,在政治、经济、文教、社会交往等各个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就,推动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格局迈向新阶段。

两岸政治基础稳定,政治互信逐渐累积

第一,两岸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根本立场不断强化。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两岸关系得以实现历史性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了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台湾当局对此积极回应。马英九在执政两周年、“双十庆典”等重要场合多次公开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和解、合作、和平的政治基础,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这个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

第二,两岸平等协商、交流机制日趋成熟。一是“两会”平台的权威性进一步树立,两岸以专家身份参与“两会”的官员层级、规模进一步提升,并取得重大协商成果,显示“两会”在两岸平等协商机制中难以替代的作用。二是专业程度稳步提升。第五次“两会”会谈前,双方在短短半年内进行了10次内部沟通、3次专家工作商谈,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顺利签署打下牢固基础。三是各类交流渠道逐步扩大。两岸不仅拟在“两会”架构下设立如“两岸经合会”等专业协商的子系统,而且在“两会”之外增设各领域的对口协商机构,大力拓展两岸交流渠道。

第三,两岸高层互动逐步形成机制。继2008年、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等国民党高层后,2010年,上述会面继续进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亦多次与来自台湾的高层代表团会晤,显示两岸高层正逐步形成定期性、定向式的交流,高层互动保持平稳态势。

第四,祖国大陆妥善处理台湾涉外事务,两岸涉外领域“对冲”风险进一步降低。在祖国大陆合情合理安排下,台湾再度获邀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并参与了亚洲博鳌论坛、亚太经合会议等,展现了祖国大陆在处理台湾参与涉外事务方面的诚意,进一步累积两岸政治互信。

两岸经济关系深入发展,共同利益不断厚植

第一,两岸构建经济领域的发展框架取得重大突破。经过长期努力,尤其是祖国大陆在早期计划中大幅让利,两岸双方在2010年6月成功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基本涵盖了两岸之间主要经济活动,使两岸经济关系在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方面获得新突破。这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外,两岸还签署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和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并在下半年稳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协商、落实工作,为2011年两岸全面深入发展经济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两岸经贸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一是贸易往来向金融合作深化。2010年1月16日,两岸金融合作监理备忘录正式生效,台湾“金管会”依照协议开放两岸金融机构互设办事处、分行、支行与投资参股,分别订定陆资银行入台标准及台湾金融机构“登陆”资格等。此后,台湾还进一步放宽岛内保险公司在祖国大陆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这标志着两岸金融合作开启新页。二是双向投资进一步强化。2010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赴福建重点视察台资企业,鼓励广大台商积极来祖国大陆投资发展。与此同时,国务院就加快发展福建海西经济区提出若干意见,这都极大鼓舞了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发展的信心。台湾当局在提出的“黄金十年”发展计划中,亦将吸引陆资赴台作为重要举措。由此,两岸在双向投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三是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两岸经济“搭桥计划”项目不断扩大,包括太阳能、风力发电、精密机械、信息和流通服务业等产业均逐步实现合作投资、共同开发等计划。

第三,两岸贸易及投资额大幅提高。两岸贸易额方面,截至2010年11月底,两岸贸易总额达1317.6亿美元,同比上升39.7%,其中,祖国大陆对台出口为266.6亿美元,同比增长47.1%,自台进口为1051亿美元,同比上升37.9%,预计2010年全年两岸贸易额将超过1500亿美元。两岸投资额方面,2010年1至11月,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达1049.3亿美元,自祖国大陆进口340.5亿美元,均为历年同期新高。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两岸中华文化纽带进一步加强

第一,文化交流向更高层级、更宽领域发展。2010年9月2日至8日,文化部长蔡武在台湾展开“文化之旅”,创下两岸恢复交流23年来祖国大陆文化界访台最高层级。同时,在祖国大陆合理安排下,台湾全面参与上海世博会,这是台湾时隔40年后再度参与世博会,对增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产生有力促进作用。此外,各类专业性文化交流不断增强,如两岸共同成立客家文化研究院、民间法律办公室,共同举办国学论坛、智库论坛、简体图书交流等,进一步拓宽两岸文化交流领域。

第二,教育双向交流实现新突破。祖国大陆首度开放台湾顶标级学生入学,为台湾学生就读祖国大陆一流高校开启了大门。台湾亦正式通过“陆生三法”修正案,标志着台湾正式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并开放祖国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学。同时,台湾还开放陆生以短训生方式赴台就读,“双联学位”制度亦在积极研讨中,有望于2011年初实现,这都深化了两岸教育双向交流。

第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2010年,两岸首次在湖北省随州市举行联合祭祀神农氏炎帝活动,台湾诸多团体赴祖国大陆参访定义为“中华文化寻根之旅”,台湾还积极筹备繁体字申遗,显示两岸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两岸同属炎黄子孙的认同。

两岸社会、人员交往进一步规模化、多元化,两岸同胞感情逐步增进

第一,两岸官员交流呈现新特点。一是互访官员层级提升。四川、上海等省市赴台采购团均由省(市)委、省(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同时,文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高层官员访台,实现了迄今为止两岸对口主管部门最高层级会晤。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访港、“警政署长”王卓钧初访祖国大陆,均不断突破以往的参访层级。二是基层官员访台逐渐增多。三是官方人员互访日趋密集。

第二,民间交流逐渐多元、规模扩大。一是民间交流平台逐步完善。如2010年第二届“海峡论坛”规模更大、议题更多元、更加聚焦民生。二是民间交流形式更加多元化。两岸游客观光人次不断突破新高,祖国大陆各地举办的“台湾周”、“台湾月”、“台湾博览会”等都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三是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两岸各类参访团的规模不断创出新高,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两岸人员往来超过600万人次。

第三,绿营人士掀起“登陆热”。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趋势下,部分民进党籍时任县市长频频“登陆”,如屏东县长曹启鸿、云林县长苏治芬、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主动参访祖国大陆,其频率是过去所未有。

第四,两岸社会各界互帮互助,同胞情谊不断加深。祖国大陆红十字会应邀访台,并投入1.2亿元帮助台湾各类受灾地区进行重建,这是两岸红十字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援助合作计划。祖国大陆企业捐献巨资向台湾实施“援助失学原住民学童计划”,实现了祖国大陆“希望工程”首次对台湾的援助。台湾方面在甘肃舟曲受灾后,迅速向岛内各界募款救灾,并积极派驻人员协助各项灾后重建工作。祖国大陆游客在花莲遭遇风灾泥石流被困后,台湾方面全力组织救援,充分展现了两岸民众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未来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面临诸多挑战

展望2011年,两岸关系仍将保持良性循环趋势、岛内民意将向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是祖国大陆综合实力持续增长,保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稳步推进。目前,祖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稳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这将有力保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刻影响岛内政经局势、社情民意,已成不可逆趋势。一方面推动岛内经济大幅增长,岛内民众获得切实利益,另一方面民进党反对两岸交流的声音逐渐弱化,显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深获岛内民众认可。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效益在2011年逐步发酵,岛内民意将继续朝向有利两岸关系的方向发展。三是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根本转变,从而保证两岸关系良好基本格局。

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美、日等国的反华势力不会轻易放弃“以台制华”的险恶阴谋。二是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始终是反对和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变数。三是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浮现。两岸交流已达一定高度,未来商签具有全局性意义协议的难度增大,加之部分牵涉复杂敏感的政治问题不可回避,这需要两岸务实面对,坚持“九二共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妥善解决。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两岸关系和平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博弈·和平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期盼和平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祖国大陆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毒品犯罪立法比较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