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学生英语差异与应对策略
2011-10-30雷晓靖
雷晓靖
(龙岩卫生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
中职卫校学生英语差异与应对策略
雷晓靖
(龙岩卫生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
中职卫校;英语教学;学生差异
1 中职卫校在校生现状分析
受生源条件限制,中职卫校在校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笔者通过对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8个班级432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见表1);英语入学成绩为35~136分(见表2)。
表1 学生生源地
表2 学生英语入学成绩
调查显示,城市学生占23.1%,农村学生占 76.9%;从入学成绩看,优秀学生占10.6%,中等学生占35.0%,刚达到及格水平的占25.0%,不及格占29.4%。学生英语水平跨度较大,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为101分。
2 学生英语学习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
2.1 区域性差异引起语言学习差异
受方言影响,闽南语系学生常把[h]发成[k],[蘩]发成[s];客家语系学生常规双元音[ai]发成[a:],[e]发成[藜],[θ]发成[s],[t蘩]、[d廾]发音不到位。由于城市教学条件较好,因此城市学生在听、说方面强于农村学生。
2.2 基础水平差异带来的学习能力差异
从英语入学成绩来看,多数学生处于及格水平。这些学生可阅读简单文章,但语法知识不扎实,书面表达能力差。为此,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分层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2.3 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差异
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主要受家庭、社会和早期学校教育影响,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早期教育各不相同,因而知识、经验积累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态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 应对策略
3.1 搭建合作学习平台
19世纪早期,美国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共同研讨、相互交流,也便于师生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多维互动[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1.1 合作学习实现了语言教学活动中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英语水平不同,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推理水平,促进其共同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活动还应安排主持人、发言人,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1.2 组际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 小组活动所营造的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协同讨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方式进行。
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2个小组发言,提出本组仍未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评价,给予解答,最后由教师归纳。
组际互查:各小组互相检查对方讨论情况,也可互相检查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互相批改习题等。
组际竞赛:教师提出问题,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当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同组其他成员予以纠正或补充。教师根据各小组答题速度和质量评分,并适时给予鼓励。
组际交流时,教师应对组际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划和安排,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适时进行讲评。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对各小组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小组竞赛比个人竞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3.1.3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现机会。宽松的学习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逐渐消除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3.1.4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地参与英语学习,教师通过引导,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认知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1.5 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树立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助合作,师生平等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发表不同观点,交流信息,拓展了思维;而组际间的交流与竞争,使小组既有凝聚力又有竞争力,促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3.2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英语教学不再只依赖文字、符号和简单图画来完成。它突破了语言内容“时”“空”界限,可模拟不同语言环境,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多媒体教学还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消除了学生间的差异。
3.3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使得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也使教师失去了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了解教学情况的机会。一些学生因成绩不佳,自信心不足,失去了不断进步的机会。
为此,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1)合作态度。小组成员是否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2)小组分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成员能否根据自身特质承担不同任务并出色完成。
(3)小组协作。小组成员能否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工作,体现协作精神。
(4)小组交流。小组内或组际间能否顺利交流,能否通过讨论获得新方法、新启示。
(5)合作效果。小组能否出色完成任务。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发展与变化,着眼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能否提高[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该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自身发展。
4 结语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帮助,消除了听、说方面的差异,解决了发音不准的问题;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讨论、学习,克服语法难点,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他们主动参与到朗读、练习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
激励性的过程性评价,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达到提高英语认知水平,增强英语思维能力的目的。
笔者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逐步消除了学生间的差异,促进了学生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1]R·E·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1994,1:33.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G421
B
1671-1246(2011)01-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