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变理论视角下幽默风格与动机状态相关研究

2011-10-28薛孟杰陈真珍

关键词:同情定向动机

吴 漾 薛孟杰 祁 超 陈真珍

(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逆变理论视角下幽默风格与动机状态相关研究

吴 漾 薛孟杰 祁 超 陈真珍

(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运用逆变理论的元动机状态结构验证并讨论了幽默风格背后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幽默风格与动机模式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不同的幽默风格与特定的元动机动态有关。亲和型、自强型、嘲讽型和自贬型4种幽默风格背后都具有独特的元动机的特征。幽默风格与动机模式的关系暗示,幽默风格作为幽默行为的一种特性,同样是受元动机状态的逆变性质影响的。

幽默风格;逆变理论;元动机状态;逆变优势

一、问题的提出

Martin等在总结不同幽默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4种不同的幽默风格。其中亲和型幽默主要将幽默作为一种社交工具,通过幽默使人发笑来提高人际和谐;自强型幽默主要指对生活保持幽默的视角,并用幽默作为应对策略的倾向;嘲讽型幽默指通过贬损、嘲弄他人来提升自我;自贬型幽默是指通过不当的自我贬损获取他人支持,或对负面情绪作出防卫性否认的倾向[1,2]。

然而,幽默风格对于健康影响的原因和机制, Martin等人以及国内目前的研究尚未涉及。李梅等[3]的综述中指出,目前主要认为的幽默风格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笑”与生理变化中介假说、情绪中介假设、压力调节中介假设以及社会支持中介假设等。其共同的观点是认为幽默或多或少作为一个因素,通过中介变量导致了健康程度的变化。

认为幽默通过中介变量影响心理健康的假设将幽默视为一个自变量,但这一观点在上述研究中均未提供实证依据,实际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假设的基础又是一个未经证明的假设。幽默的状况、风格的不同以及心理健康的差异完全可能由相同的心理机制引发,笔者希望采用的逆变理论正是采用这样的一个视角分析不同幽默风格的作用机制,即某一心理机制使人采用特定的幽默风格,同时使人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在逆变理论的视野下,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更受个体所处的元动机状态的影响。元动机状态是较动机更深层的状态,不同的元动机状态下,相同的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目标定向状态下,唤醒导致紧张,而非目标定向状态下高唤醒引发的却是兴奋。因此对于在不同情境下呈现的相同刺激,对于在不同时间呈现的同一刺激都可能引发个体不同的反应[4]。一天之中,个体会多次在各种元动机状态间来回逆变。

逆变理论中的“优势”概念指的则是个体在元动机状态逆变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即在每一经验领域中,个体更容易逆变进入的元动机状态。比如某些人在遇见突发事件时更容易逆变进入“服从的”元动机状态,则称此人在互动的经验领域是服从优势。

幽默风格的差异是认知风格、动机模式以及许多个体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由上文逆变理论的综述可以看出,幽默风格可以运用逆变理论理解。不同的幽默风格应该是不同的动机状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逆变的特定状态所致,比如根据逆变理论推测,使用幽默嘲讽他人时,个体应该处在追求当前快感的“非目标定向”状态以及倾向于以反驳他人为乐的“反抗”状态中。如果某人经常使用嘲讽型幽默,可以推断出此人更容易偏向逆变进入这两种状态,即具备非目标定向优势以及反抗优势。已有研究认为反抗的状态与心理健康及应激存在一定联系,因此考虑到嘲讽型幽默的负性作用,需要证明幽默风格由元动机状态逆变所致。同理,可以根据逆变理论原理,对4种幽默风格进行解读。

亲和型:亲和型幽默的特征是将幽默视为一种社交工具,希望通过幽默促进自己的社会交往。逆变理论上看,希望在交往上获得成功即渴望获得的是“关注”、“同情”。因此亲和型幽默的个体应当倾向于进入“同情”的元动机状态。其次,通过亲和型的幽默增进的是自己的社交,因此善于运用幽默进行社交者,显然动机指向上比较关注自我,因而应当倾向于逆变入“自我”的元动机状态。

自强型:自强型幽默风格的个体将幽默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手段或应对策略,试图通过幽默来面对人生、应对压力。在逆变理论中,此类善于关注自身情绪和应激状态、努力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持冷静等的个体带有明显的目标定向状态的色彩。目标定向状态下,个体反感唤醒、渴望冷静,反感悲观、渴望积极,因此往往采用自强型的幽默自我调节。经常采用自强型幽默就说明个体经常逆变入目标定向状态。此外,自强型幽默与其他3种幽默存在一个差异,即自强型幽默中,幽默发起者与幽默接受者是同一个人,而逆变理论中,幽默接受者若要能体会到幽默,就必须处于非目标定向状态。

嘲讽型:嘲讽型幽默将幽默作为一种贬低他人以提升自我的工具。这种趋势的个体动机模式上体现出的应当是“反抗”的元动机状态。经常逆变入反抗的元动机状态,即反抗优势的个体显然会具备更多的嘲讽型幽默特征。

自贬型:与嘲讽型幽默一致,过分贬低自己反映了动机模式上反抗的元动机状态特征;不同之处是自贬型幽默希望通过贬低自己获得他人支持,因此也应当经常逆变入自我-同情的元动机状态。

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希望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幽默风格确实可用逆变理论解释:

H1:亲和型幽默与自我优势存在正相关,与掌握优势存在负相关关系;

H2:自强型幽默与目标定向优势存在相关关系;

H3:嘲讽型幽默与服从优势存在负相关关系;

H4:自贬型幽默与服从优势存在负相关,与自我优势、同情优势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文幽默风格量表和阿普特动机模式量表(AMSP)进行测量。被试为武汉某高校本科生97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62人,平均年龄20.23岁。

中文幽默风格量表是由陈国海2007年翻译修订的测定个体幽默风格的量表,共25个项目4个维度[5],项目为七点李克特式记分。该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2,5],并且已经有一些研究试图使用该量表探寻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孤独感等的关系[2,6,7]。

阿普特动机模式量表是逆变理论创始人Apter为测量逆变优势开发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8种元动机状态,并根据元动机状态分量表的得分计算出相应逆变优势的情况。该量表是动机模式量表的简化版,共40个项目,采用六点李克特式记分。8个分量表分别以字母A至H编号,二元因素共18个,可编号至字母Z,本次研究中只使用8个二元因素(I至P)。该量表运用于学术、咨询、心理训练等领域,信效度已得到认可。C.H.P.Sit等人曾在香港用中译版进行过研究[8],但本研究出于经济的原因采用双向翻译的方法重新进行了翻译,量表创始人Apter检验了反向翻译的准确性(私人通信)。

采用团体施测与发放问卷的方法。半数被试半个月后重新施测,用以计算AMSP量表中文版的重测信度。

三、结果

(一)因素分析

采用主因素法和Varimax正交旋转法对40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Scree树状图检验表明抽取8个因素比较理想,与理论预计相符。这8个因素特征根分别为 7.100、4.789、3.280、2.668、2.168、1.701、1.547、1.243,共解释方差总变异的61.240%。

从因素分析的数据上可以发现,他人-控制、自我-同情、反抗3个分量表的项目负载情况较好,而目标定向、自我-控制分量表情况较一般,均有1个项目负载较低;非目标定向分量表有2个项目负载较低;他人-同情和服从分量表负载程度较差,可能存在某些未知的交互作用,或文化差异[9],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若干项目在非预期的因素上负载较大,或许是文化差异导致被试对该项目理解上存在歧义所致。

(二)量表信度

重测信度。笔者对半数被试(40人)进行了重测。阿普特动机模式量表和中文幽默风格问卷的重测信度均较好。前者8个分量表重测信度除了两个为0.6左右,其余均在0.7~0.9之间。后者4个幽默风格重测信度也在0.6~0.9之间。所有2个量表重测信度均在0.01水平上显著。

内部一致性信度。阿普特动机模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尚可,其alpha系数大多在0.6至0.9之间,仅有服从分量表为0.413,但也可接受。幽默风格量表中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嘲讽型幽默和自贬型幽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伦巴赫α)分别为0.818、0.735、0.789、0.715。除亲和型幽默内部一致性信度较Martin等[10]所报告的0.80较符合,其余3种幽默风格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较之略低,但可接受。与张信勇等[2]报告的0.720、0.710、0.880、0.760相比,除嘲讽型与自贬型幽默较低外,其他2种幽默风格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均略高。

(三)幽默风格的性别差异

如表1所示,幽默风格中,仅嘲讽型幽默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t(49.543)=2.574,p=0.013,男性较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嘲讽型幽默。与陈国海[5]的报告无差异不一致。张信勇[2]报告男大学生较女大学生更多地使用嘲讽型自贬型幽默,女大学生则更多地使用亲和型和自强型幽默,郝霞[7]研究中大陆大学生结论与之相同,但报告香港大学生幽默风格不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因此仅支持了男大学生较女大学生更倾向使用嘲讽型幽默。

表1 幽默风格性别差异

(四)元动机状态的性别差异

元动机状态分量表中,自我-同情分量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109)=-2.68,p=0.008,女性大学生得分均高于男性大学生。反抗分量表存在边缘显著,t(109)=1.89,p=0.061,男性高于女性;他人-同情分量表也存在边缘显著,t(108)=-1.87,p =0.065。同情(由2个同情的分量表求均数)得分上,女性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性,t(107)=-3.11,p= 0.002;而自我定向(由2个自我定向的分量表求均数)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t(107)=-2.26,p =0.026。4种逆变优势中,服从优势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t(107)=-2.356,p=0.020,掌握优势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105)=3.193,p=0.002,其余2种逆变优势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五)幽默风格与元动机状态相关

直接检验本研究假设,计算幽默风格与元动机状态的相关。发现亲和型幽默与自我-同情分量表(r=0.25,p<0.05)、同情(r=0.24,p<0.05)、自我定向(r=0.21,p<0.05)呈显著的正相关;自强型幽默与目标定向分量表(r=0.23,p<0.05)、服从分量表(r=0.25,p<0.05)、他人-同情分量表(r =0.21,p<0.05)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嘲讽型幽默与非目标定向分量表(r=0.26,p<0.05)、反抗分量表(r=0.35,p<0.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服从优势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386,p< 0.001);自贬型幽默则与反抗分量表(r=0.28,p< 0.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服从分量表(r=-0.22, p<0.05)、目标定向优势(r=-0.27,p<0.001)、服从优势(r=-0.31,p<0.001)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四、讨论

依据逆变理论探讨了不同幽默风格背后可能的心理机制。

亲和型幽默与自我-同情分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同情、自我定向元动机状态也存在显著正相关,符合假设H1中亲和型幽默作为一种处理人际关系手段与自我-同情元动机状态相关的认识。研究数据确实说明关注自我并且渴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亲和型的幽默,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自强型幽默与目标定向分量表、服从分量表、他人-同情分量表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此型幽默的确如假设H2中所言,主要与目标严肃性相关;此外,自强型幽默同时表现为同服从分量表有显著相关,似可理解为倾向于用幽默保持自己心态健康的个体一般对社会成规表现出的也是一种较为服从的态度,不会以挑战习俗、传统等为乐。因为反抗元动机状态本就与非目标定向状态有一定联系,倾向于以挑战习俗为乐的个体往往关注当前乐趣,而非为长远压抑当前享受,既然自强型幽默主要体现为目标定向状态个体应对应激等的一种手段,那么此类个体同样也表现出易于逆变入服从元动机状态的特征。自强型幽默与他人-同情分量表的联系则有些不可理解,有待于日后进一步研究。

嘲讽型幽默与非目标定向分量表和反抗分量表呈现显著正相关,与服从优势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嘲讽型幽默与反抗元动机状态的相关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 H3,表明嘲讽型幽默的确不仅仅是一种嘲笑、贬低的幽默方式,其背后更有反抗元动机状态的色彩,即一种以与他人唱反调为乐的元动机状态。鉴于此,在逆变优势上,嘲讽型幽默与服从优势呈现负相关就极其自然了。上面已经提到,非目标定向状态与嘲讽型幽默的相关可以通过反抗元动机状态与非目标定向状态的联系得到解释[8]。

自贬型幽默与服从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反抗分量表呈显著正相关,基本模式与嘲讽型幽默一致,并未出现假设 H4中的自我定向、同情等的相关。与服从优势呈负相关即说明经常逆变入反抗元动机状态的个体较常采用自贬型幽默,反映出在动机模式上,嘲讽型与自贬型幽默有相同的特征。不同之处则是自贬型幽默与目标定向优势存在负相关,表明嘲讽型幽默的发生需要在非目标定向状态下,但自贬型幽默与个体经常逆变入非目标定向状态有关。这种程度上的差异并不能排除样本量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仅从动机模式上无法将嘲讽型与自贬型幽默区分开;似乎这两型幽默是同一种元动机动态下,幽默对象的不同导致的。考虑到前人研究有关负性幽默风格主要集中在嘲讽型与自贬型幽默上,这种特定的元动机动态(如上文显示的,非目标定向状态-反抗元动机状态)或许便有存在负性心理效应的可能性。由于目前逆变理论对这一部分研究较少,这也应当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总而言之,4种幽默风格的确能反映出不同的元动机动态的特征,符合逆变理论中的理论特征。这表明幽默风格作为幽默行为的一种特性,其后同样是受元动机状态的逆变性质影响的。未来应该在逆变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为幽默风格的心理机制提供更确实的证据。

五、结论

笔者运用阿普特动机模式量表和幽默风格量表,对不同幽默风格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模式差异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阿普特动机模式量表与中文幽默风格量表信效度尚可;亲和型幽默与希望获得关注的自我-同情状态相关,自强型幽默与追求长期目标的目标定向状态相关;嘲讽型幽默与自贬型幽默均与反抗状态相关,嘲讽型幽默同时也包含自我-同情状态的作用。

[1]张莹瑞,佐斌.幽默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 (4).

[2]张信勇,胡瑜,卞小华.大学生的幽默风格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2).

[3]李梅,张向葵,赵欣欣.幽默感对生理健康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2).

[4]Apter M J.Reversal Theory:The Dynamics of Motivation,Emotion and Personality[M].Oxford:Oneworld Publication,2007.

[5]陈国海,Martin R A.大学生幽默风格与精神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

[6]孙艳玲,郭斯萍,李海红.大学生幽默风格与孤独感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7]郝霞.大学生幽默风格、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内蒙古与香港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8]Sit C H P,Lindner KJ.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in youth sport participation:using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and Reversal Theory[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5.

[9]Apter M J,Mallows R,Williams S.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tivational Style Profil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8(1).

[10]Martin R A,Puhlik-Doris P,Gray J et a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uses of humor and their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development of th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3(37).

B848

A

1673-1395(2011)04-0145-04

2011-02-02

吴漾(1989—),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同情定向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不该有的同情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定向越野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