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践
——对长江大学开展院(系)目标管理的总结与思考
2011-10-28薛振伟白宗新
薛振伟 白宗新
(长江大学 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高校内部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践
——对长江大学开展院(系)目标管理的总结与思考
薛振伟 白宗新
(长江大学 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长江大学开展的院(系)目标管理,是在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与其他高校相关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独特之处是在学校内部构建了由常规考核与绩效评估组成的质量评估体系,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起到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内部质量评估;目标管理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石,质量评估对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高校已经不再局限于来自外部的质量评估,而是积极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内部质量评估体系,使学校的质量管理常态化。长江大学的院(系)目标管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2003年长江大学组建之初,学校就开始组织实施院(系)层面的目标管理考核,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长江大学的院(系)目标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2009年,基于学校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长江大学施行了新的院(系)目标管理方案,该方案以目标管理引导院(系)建设与发展,以常规考核督促院(系)加强过程管理,以绩效评估促进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全面进步,提高办学效益。至今,新方案已完成了对长江大学2009年和2010年的院(系)目标管理考核。
一、院(系)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完善院(系)目标管理体制
2009年,长江大学经过5年多的发展,基本搭建了综合性大学的框架,但各学科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学校的总体实力还比较薄弱,尤其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随着规模的扩大,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而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学校又需要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因此原有的院(系)目标管理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原方案是在学校组建之初制定的,目的是促进融合、规范管理、推动发展,强调抓关键、保基本的院(系)管理思想,而在新形势下,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过程管理等管理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学校也需要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科学管理,促进学校的转变,因此,完善院(系)目标管理体制,制定新方案就被提上了学校的工作日程。
(二)以办学质量为导向,鼓励院(系)提高效益,办出特色
长江大学从组建之初就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工作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院(系)目标管理工作也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开展的。原方案的工作思路是年初给各个院(系)下达目标任务,年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这种体制下,由于院(系)的工作目标已经确定,不需要院(系)思考发展的问题,因此不利于其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创出自己的特色。新方案改变了这种工作思路,除了少数重要指标下达任务外,其他工作由院(系)自行安排,完成的工作越多,贡献越大,院(系)获得的经济利益、办学资源也就越多。这种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给了院(系)很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各个院(系)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安排教学、科研等工作,提高效益,办出特色。
(三)与教师岗位设置相配套,营造竞争向上的氛围
院(系)目标管理工作在高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许多学校也都在开展,但长期以来,学校的目标任务只能下到院(系)的层面,不能具体地下到每个教师,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目标管理的功效大打折扣。现今院(系)目标管理设计方案,结合了学校正在开展的岗位设置工作,充分考虑了学校下达院(系)的任务与教师岗位相结合,每个教师岗位的工作量也都能以绩效的形式反映出来,实现院(系)目标管理与教师岗位的个人考核相统一,避免以往“任务都压在院(系)身上,教师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状况。
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本着上述目的,在科学、可行、实用的原则指导下,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及质量建设的核心环节,使设计的目标管理方案能够指引学校的发展,强化和专注当前管理的重点和弱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参照其他学校的目标管理方案及社会评价的合理部分,将社会共同关注的办学参量引入到新方案中来,防止学校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最终,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长江大学院(系)目标管理新方案。
二、院(系)目标管理方案概述
(一)目标任务
实行目标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并将相应的目标任务分解下去。长江大学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将主要工作划分成了本科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学团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学费收缴等六个方面,年初将这些工作以任务书的形式下发给各个院(系)。在任务书的制定过程中,学校需要与院(系)充分的沟通协调,本着对应统一、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出有利于专业、学科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结合学校的工作性质,下达的目标任务也并非全部量化,而是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涵盖院(系)各方面的主要工作。
(二)过程检查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其核心是注重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的管理。[1]但好的结果必须要有好的过程,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控制,预期的目标很有可能完不成,这也是许多高校目标管理不成功的主要原因。长江大学从实施目标管理之初就建立了中期通报制度,每年会定期向院(系)通报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以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同时,主要职能部门也将目标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与院(系)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对院(系)进行定期的检查,通报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
历史文化名城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条件、政治军事地位、经济发展。一定的历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上展开的,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地理条件,包括山川形胜、水陆交通、土壤气候等。政治军事地位影响城市的等级和规模,城市规模的大小往往同城市政治行政地位的高低成正比,政治地位的升降通常也意味着城市的盛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因素是内在的动力。文化昌明之区,必是繁荣富庶之地。历史文化名城尽管兴衰殊途,但都必然有过一时或数代之盛,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积累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三)常规考核
目标管理的考核与评估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判断目标任务是否完成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未来相关院(系)的改进。长江大学根据学校的工作性质,将结果的考核分为两部分,即常规考核和绩效评估(见表1、表2)。常规考核主要是按照任务书的要求,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目标管理的六个方面,考察院(系)的工作状态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对院(系)进行评比,满分是100分。
(四)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则是对院(系)办学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结果进行测定,主要用定量的方法评估院(系)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分并没有上限。在相关指标的计量上,与学校即将实行的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一致,通过测量院(系)在本年度完成的工作量来判断院(系)的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益。
(五)工作改进
目标管理是否成功,目标任务的完成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因素,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促进未来工作的改进也许意义更为重大。基于这种认识,每年考核完毕,各主要职能部门及各个院(系)都要根据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编写各自的目标管理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思考,查找缺憾,明确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表1 长江大学院(系)目标管理常规考核内容
表2 长江大学院(系)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三、院(系)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长江大学高度重视目标管理的过程控制,除了定期的中期通报和检查外,还实行了常规考核与绩效评估相分离的考核方式,其中绩效评估主要还是对工作结果的考核,而常规考核则主要实现对各个院(系)日常管理过程的控制,在这部分考核中,除了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考查院(系)的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保障措施、资料归档等。应该说,常规考核针对的是院(系)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与院(系)的办学历史、办学实力、办学条件等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好地解决了院(系)评估中历史积累与当下努力的关系,有利于院(系)进行共时性的比较。
(二)考核内容与指标体系重点突出,主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而设
质量评估并不是对学校的每项工作都要进行考核,而是根据与办学质量的相关性有所取舍,因此考核内容与指标体系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常规考核中,本科教学工作的考核占总分的35%,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学校的发展定位是密切联系的。在绩效评估中,指标的设定也并非事无巨细,而是在4个一级指标下选取30个有代表性的二级指标,来核算院(系)完成的主要工作。此外,一些考核内容和指标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长江大学自身的特点。例如,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学费的准时收缴对长江大学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因此,无论在常规考核还是在绩效评估中都加入了“学费收缴”这一考核内容,类似的,还有考研录取率、优秀学士论文等。
(三)总量绩效与标准人均绩效同样重要,适度考虑投入与产出
总量绩效反映的是一个院(系)对学校的总贡献,与院(系)的规模、实力等有密切联系,在衡量学校某方面总体实力和对外宣传、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以往高校间的各类评估和排名大多注重总量绩效的考核,在新方案中我们也将其放在重要地位,作为各院(系)分配奖酬金的直接依据。此外,我们也试图通过计算单位投入产出来比较院(系)之间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但目前情况,完整地计算学校对各个院(系)的投入还不现实,在新方案中我们仅仅考虑了人员投入这一项,通过计算标准人均绩效来代表单位投入产出,从而实现院(系)之间的对比。这里的标准总人数并不是教职员工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员折算之后相加而来。标准人均绩效较高的院(系)年终将获得一定的奖励。
(四)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相挂钩,构建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
利益激励机制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方式,也是形成院(系)目标管理活力的根本动力,如果不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那么目标管理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基于这种认识,新方案构建了相应的奖惩机制。具体来说,常规考核前六名的院(系)授予“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根据常规考核分数计算出每个院(系)的工作状态系数 K值(K=某院(系)考核得分/全校平均考核得分);人均绩效考核前五名的院(系)则获得0.1-0.02不等的 K值增量 K1。年终,学校会拿出全校奖酬金的20%进行绩效分配,各院(系)根据下列公式来获得当年的绩效奖励。
M=(K+K1)×G×C,其中M为绩效奖,G为各院(系)的总量绩效,C为单位绩点奖金
这种分配方式兼顾了总量绩效(G)和标准人均绩效(K1),在C值一定的条件下,G或者 K1越大, M值也就越大;同时这种分配方式也将常规考核结果纳入其中,常规考核排名越靠前,K值也就越大,那么M值也就相应的更大。所以,院(系)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绩效总量和单位个人产出量,另一方面也要抓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院(系)获得的绩效奖励。
四、院(系)目标管理的实际作用
(一)进一步强化办学目标,落实质量建设的核心环节
长江大学组建之初就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推行“质量立校”战略,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院(系)目标管理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通过每年的考核,院(系)和教职工都清楚地知道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从而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此外,院(系)目标管理的各项数据均来自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许多工作需要共同完成,从而加强了这些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避免了部门之间本位化现象的出现。由于院(系)目标管理本身具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无形中也增加了这些职能部门在和院(系)相关的管理活动中的威信和效率,真正使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和可控。
(二)准确把握学校和院(系)的发展现状,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从学校层面来讲,通过客观的数据记录和技术统计,各院(系)的运作状况在考核结果中一目了然,可以使学校对各个院(系)有更直观和清晰的了解和把握,避免以往的“大致印象”。例如,长江大学的一个石油学院,虽然都知道它要比某一个人文学院要强,但考核结果还是出乎人们意料。两者的总量绩效相差竟达10倍之多,标准人均绩效也有4倍差距,这反映院(系)之间确实存在巨大的发展不平衡,并且这种不平衡,通过院(系)目标管理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量化。那么,学校就应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未来如何针对不同的院(系)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管理和决策时心中有数,使出台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更理性、更有说服力。
从院(系)层面来讲,院(系)目标管理提供了一个与自身、与别人比较的平台,可以帮助院(系)更直观、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由此科学合理地规划院(系)发展。例如,有些院(系)在人们印象中实力很强,但在常规考核中,得分并不高,说明这些院(系)日常管理不到位,不注重未来可持续发展,虽然现在实力尚存,但更多的可能是“啃老本”,发展已经比较缓慢了,而我们将其与国内其他高校同类院(系)相比,发现这些院(系)确实是在后退,那么作为院(系)的领导就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了,不能再止步不前,要切切实实地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将质量建设的各项环节严格把控,力求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五、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就像有些评估专家所言,“任何评估结果都是相对的、片面的”,院(系)目标管理也不例外,其他高校评估遇到的问题,我们也都遇到过,如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3]这些问题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这里就不展开讨论,长江大学目前实施的院(系)目标管理新方案,除了要在上述问题上不断寻求解决办法外,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改进,如进一步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加强对后进院(系)的引导和扶植;进一步弱化目标管理的条块分割现象,出台更多措施鼓励院(系)、职能部门协同作业等。同时,也要注意评估体系的与时俱进,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评估体系做出及时适当的调整,使院(系)目标管理真正起到指导、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1]郭必裕.高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
[2]樊秀娣.高校管理体制建设的一个开拓性尝试——同济大学开展校内院(系)办学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评价与管理,2007 (3).
[3]宋周,何燕.当前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G647
A
1673-1395(2011)04-0100-04
2011-02-20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09A036)
薛振伟(1981—),男,河南固始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