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心肺复苏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11-10-25孙晓琪杨智源
孙晓琪,杨智源,李 霖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1)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心肺复苏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孙晓琪,杨智源,李 霖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1)
学生标准化病人;心肺复苏;实训教学
心肺复苏是医学生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绝大部分医学院校已采用心肺复苏模拟训练系统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术操作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学生缺乏准确判定心脏骤停的能力,不能在心脏骤停4~6分钟内及时应用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单人的心肺复苏训练无法使学生认识到团体合作在抢救中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日后进入临床工作仍不能有效实施心肺复苏操作,从而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较好的心肺复苏实训教学模式。1991年,PvaulaLStillman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引入我国并应用于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现我校内科教研室将SP引入心肺复苏实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以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的2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SP实施组(n=102)和对照组(n=103),2组学生在入学成绩、人数及性别比例、课时安排等方面均无差异。在SP实施组征募16名成绩优异、语言表达能力强、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作为SP,并利用一定时间进行集中培训。
1.2 研究方法
1.2.1师资配备 内科教研室教师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讲师4名。带教教师均经过模拟人操作专项培训,具备SP实施经验2~3年,同时课程按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安排,并统一教学操作基本理论、实践操作细节要点等。
1.2.2 教学方法 学习期间,将实施组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6人,分别由1名课前已培训合格的学生SP指导训练。实施组学生在学生SP心跳呼吸骤停模拟情境下结合Simman高级心肺复苏模拟训练系统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训练。对照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Simman高级心肺复苏模拟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学习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3项考核以判定教学效果。(1)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实践操作考核。(2)在Simman模拟训练系统中输入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病例,设定正确抢救步骤及抢救时间(6分钟)。课上运行该病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抢救训练考核。(3)案例分析笔试考核。
1.3 考核标准
(1)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实践操作考核标准:操作动作是否规范、按压次数与呼气比例是否合理及按压力度和按压位置是否正确,成绩以百分制计算。(2)模拟抢救训练考核标准:在规定时间内抢救成功计为合格,失败计为不合格。(3)案例分析笔试考核标准:按标准答案及给分点计分,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为正态分布,实验所得数据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2 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2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2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93.07±3.31 91.04±4.02成绩 t值 P实施组(n=102)对照组(n=103) 3.02 <0.05
由表1可见,实施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学生SP的指导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教师指导。
2.22 组模拟抢救训练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2组模拟抢救训练考核成绩比较
由表2可见,实施组的模拟抢救训练成功率为75.00%,对照组仅为50.00%,说明学生SP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临床综合抢救能力。
2.32 组案例分析笔试考核成绩比较(见表3)
表3 2组案例分析笔试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3 2组案例分析笔试考核成绩比较(±s,分)
成绩 t值 P 87.38±4.78 82.79±6.25实施组(n=102)对照组(n=103) 4.52 <0.05
由表3可见,实施组案例分析笔试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学生SP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病例分析能力。
3 讨论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是指从事非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3重身份[1,2]。
实践表明,SP参与教学和评估对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全面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及培养良好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既能满足见习需要,又解决了病原、病种不足的问题。作为评估者,SP以同一标准评估学生的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及方案[3]。
心肺复苏是一项最基本的现场抢救技术,其操作性及应用性很强,需要救助者短时间内即能准确判定心脏呼吸骤停并施行规范、有效的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因此,心跳呼吸骤停的判定训练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尤为重要。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SP应用于心肺复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电子模拟训练系统。学生SP不但能使学生在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实践操作方面更加规范娴熟,而且能提高其团体合作能力及案例分析能力。模拟抢救中实施组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5%,效果非常明显,说明学生在SP应用中树立了正确的心肺复苏观念,并认识到了团体合作抢救的重要性。
SP增强了模拟疾病的真实性,使学生的临床抢救技能及病例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学生SP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地指导,达到了提高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但尽管应用学生SP有很多优势,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取代教师,更不能取代真正的病人和病床边教学。同时,SP培训时间较长、费用高,且绝大多数是正常人,很难模拟出典型的阳性体征。如模拟心跳呼吸骤停的学生SP无法真正表现出心音消失、呼吸减弱甚至停止等体征。另外,学生SP多经过培训,体征过于典型,表达也过于清楚,病人被“标准化”了之后,学生的思路也被程序化了[4]。
总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共识。在临床基本技能及急救医学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训练实施SP教学,已取得初步进展。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教学评估体系,以培养更多适应当前就业岗位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1]杨耀防,张龙禄.标准化病人(SP)在医学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及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2):48~50.
[2]NiHman P L,Regan M B,Philbin M,et al.Results of a suvey on the use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teach and evaluate vlinical skills[J].Acad Med,1990,65(5):288~292.
[3]许勇芝,唐德桑,李果明.标准化病人在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26(6):676~677.
[4]吴汉妮,彭义香,王文华.标准化病人在临床诊断基本技能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0,23(7):89~91.
G421
B
1671-1246(2011)13-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