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山歌演唱之浅谈

2011-10-25曾令娥湖北省长阳县歌舞剧团湖北长阳县443500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颤音土家山歌

曾令娥 (湖北省长阳县歌舞剧团 湖北长阳县 443500)

土家山歌演唱之浅谈

曾令娥 (湖北省长阳县歌舞剧团 湖北长阳县 443500)

山歌,顾名思义山里的歌,大山挤出来的歌又向着大山喊的歌。这在民歌分类学上就已注释了如此定义。长阳土家山歌它风扉全国扬播海外,作为一地方民歌它获得了应有的名份和地位。

生活在清江两岸崇山峻岭之中的土家人是一个古老优秀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面对的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生活环境,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单一生活。但他们仍以其他民族一样,在努力创造物资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优秀文化遗产。

土家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阿娜多姿,土家山歌只是诸多民间艺术样式中的一个小品种,而就这古朴、自然之声都一直流传至今,没被历史文化潮流的冲洗而更换或被遗忘,可见土家山歌有着流承久远的审美价值。土家人仲爱山歌,民间流传着“山歌是碗里的茶,杯中酒,进门出门来几口”,“宁愿肚子饿也要喊山歌”的口传习语,可见山歌早已融入土家人的生活,似乎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继承传统,努力实践

一个专业歌唱演员欲独树自己的演唱风格,首先需要的是继承学习传统民族,尤其是本乡本土本民族的民歌,从中吸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歌唱风格。老一辈歌唱家郭兰英、胡松华、郭颂、蒋桂英等早已成为我们的典范,受到多少听众和后辈们的崇拜与敬慕。所以,专业歌手把继承学习传统民歌应当为己任,这也如同商家一样是一种原始资本积累。

学习传统民歌不是要照搬而是要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有一个筛选过程,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析和取舍。笔者认为重点应放在如何把握土家山歌的演唱风格上,为演唱的创新与提升打好基础。

二、土家山歌的旋律特征

土家山歌品种繁多,大致分为高腔、平腔和矮腔等。民间歌手演唱调无定式,通常以歌手所处的自然环境,劳作方式,精神与情绪而变化。所以常有“同腔不同调”之说。其唱腔也常随着不同的歌手有着不同的变化,当然一般主腔不会改变,只是在行腔甩腔时加花而即兴发挥。因其山歌的节奏自由,在行腔甩腔时可随兴发挥,民间常说弯弯多些或弯弯少些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是千人千面各有所变。

土家山歌的徵调式和羽调式最为常见。偶然也有宫、商调式山歌,而角调式在山歌中还很少发现。

徵调式和羽调式山歌有其共同特征,就是旋律的支撑音都是6 1 2。

例1:徵调式平腔山歌“长工歌”。

例2:羽调式山歌“姐儿下河洗罗裙”。

从上面两首不同调式的山歌中不难看出6 1 2确实起着旋律的支撑作用。不管是高腔、平腔、矮腔山歌其旋律进行总是以6 1 2为中轴音而绕来绕去。旋律并无大起大落,高腔山歌显得轻飘悬浮,平腔及矮腔山歌就表现得平实直白。这种旋律特征在土家山歌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土家山歌旋律的特别装饰

土家山歌有一些特别装饰是我们学习时所必须掌握的,因为它是山歌的色彩甚至是亮点。

哎 嘿 嘿……

声乐演员学习并掌握这些特别装饰是为了在实践中去如何应用,一般专业歌手演唱的曲目大都是专业曲作者根据山歌音调改编或创作的,本来就给声乐演员留有展示这些特别装饰的空间,待你去应用和发挥。

例3:“太阳一出照白岩”。

开曲就冲向全曲最高音,小三度下波音直接进入由弱至强回到直音,后半句的拖腔从直音到颤音再回到直音下滑而结束第一乐句。这样处理不仅是把握住了山歌的风格,而且把歌词的意境较完美的表现出来了。小三度下波音由弱至强波幅由慢至快,犹如冉冉升起的太阳照在云缠雾绕的群山而出现如波似浪的自然景观,后面的颤音象似阳光照在白岩上的闪闪折光。一句山歌就把大自然的钢与柔,动与静表现的如此生动。

例4:大二度下波音,“弯弯调”。

这句唱腔在演唱时需气息平稳,速度平缓,波音由慢至快,不要有急促的感觉,声音舒展流畅飘逸,像荡漾在群山峡谷之间,有余音绕峰之韵,由于大二度下波音的波幅比小三度下波音波幅要小,唱起来就显得悠扬柔美一些。

颤音可以与波音连用,也可单独使用,演唱时往往是在直音的后面再出现颤音。

例5:“山路十八弯”

大 山的 女 人 哟

这里的颤音出现得很自然,比较强烈,表现了山里女人豪放朴实的性格,旋律不仅带有几分山味土味,还有几分野味,体现了浓郁的山歌风格和特点。

咩咩腔,演唱时须注意声带与气息的控制,声带紧了就唱不出颗粒般的声音效果,如果声带松驰而气息不足也难以完成。

例6:“郎在高山薅高梁”。

哎 嘿…… 我 郎在高山 啰

这里用“咩咩腔”为引子,导入主题,声音平稳,明亮干净,像珍珠泉的水泡一颗接连一颗的冒了出来,又似银线穿珠饱满轻盈剔透,松脆甜润。

山歌中的特别装饰应精用而不泛用,要给人于耳目一新回味有余的感觉。我们的学习继承不是照搬,而是要推陈出新,把山歌以新的面貌奉献给听众。

民间不乏优秀歌手,他们一开腔就是三个甚至四个八度,声音宏亮有穿透力,清脆甜美有磁性,他们演唱不憋气不红脸,而是气息充足流畅,声音位置稳定,完全证明他们在实践中早已摸索出一套演唱方法,只是没有去总结和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而已。所以我们向民族学习还需下大功,做进一步的努力。

我在基层文艺团体从事声乐已三十余年,将学习演唱土家山歌的一些亲身体会和其中悟出的一些道理写成这篇文章,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指点和教诲。

猜你喜欢

颤音土家山歌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苗山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一千零一个愿望
国画:唱支山歌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