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婺剧高腔、昆腔、乱弹、徽调的声腔特点

2011-10-25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100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腔声腔金华

袁 波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福建厦门 361100)

金华婺剧高腔、昆腔、乱弹、徽调的声腔特点

袁 波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福建厦门 361100)

金华婺剧历史悠久,是婺地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对金华婺剧声腔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析地方戏曲音乐的文化渊源,本文从婺剧最主要的几个声腔入手,对各声腔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

婺剧;高腔;昆腔;乱弹;徽调

婺剧声腔是婺剧音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婺剧的几种主要声腔不仅可以独立存在,高、昆、乱、徽之间又相互联系互有影响。

一、婺剧高腔

在婺剧各种声腔中,高腔是最古老的唱腔。婺剧高腔包括西安高腔、西吴高腔和侯阳高腔三种1。婺剧高腔属于曲牌联套体结构,由多支不同或相同的曲牌按照同调性即“同宫相依”的方法联套演唱。婺剧高腔的曲牌结构大致有:叫头、引子、正板2、叠板、散板、尾声、数板等。正板基本用1/4拍记谱,调式多采用以五声音阶为主的商、角、徵、羽调式。3婺剧中使用的三种高腔除具有“一人启口,众人接腔”,高亢激越,节奏明快,行腔中常使用甩腔、滚腔、衬腔的共同特点以外,还具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西安高腔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与昆、乱合班,较早地加入了丝竹伴唱,有随腔过门,行腔细腻。唱段的节奏较多使用无眼单板1/4拍,首句多用散唱,旋律委婉婉转:

谱例1:

资料来源:金华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

西安高腔的旋律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同时使用“尺字调”和“正宫调” 1、2、3、5、6和5、6、7、2、3两组音阶,每组五声音阶或调式的旋律既可以独立行腔也可以交错使用,使得旋律进行起伏跌宕、婉转流畅。

侯阳高腔因为较早地使用丝竹托腔,所以唱腔纯朴、粗犷,具有比较明显的山歌风味。因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金华昆腔的影响,除《绣花针》《前鹿台》中的【桂枝香】【梁州序】【懒画眉】【新水令】等曲牌直接套用金华昆腔的唱腔外,还有多处沿用金华昆腔的昆头和昆尾,因此民间有“侯阳带昆腔”和“侯阳小昆腔”的说法。侯阳高腔的唱腔中较多使用滑音,一般出现在腔句的结音上,句尾旋律往上翘,别具风情。

谱例2:

资料来源:金华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

西吴高腔较早的加用了笛、提琴(又名提胡)等丝竹伴唱。演唱时无过门,有接腔。唱腔音乐婉转、质朴。演唱以腔句为结构单位,艺人们在长期演唱过程中形成了将某些腔句较稳定地组合在一起,使用于不同名称的曲牌或者以“腔句”组合为唱段的做法。

二、婺剧昆腔

婺剧昆腔由昆山腔演变而来,仍然使用曲牌联套体的结构。婺剧艺人把昆腔尊称为“细工”,认为昆腔的唱腔细腻雅致与乱弹和皮黄不同,演员不能自行编辞、行腔,必须由师傅句句传授。婺剧中的昆腔以唱“剧头”4为主。因为长期与乱弹、徽戏合班演出,婺剧昆腔中渗入了一些乱弹和皮黄的演唱法,并且在徽戏的演出中也插入了昆腔的唱段。如婺剧昆腔【倾杯玉芙蓉】中“龙鳞动”三字的曲调就与昆山腔中的不同:

谱例3:

资料来源:金华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

由于婺剧长期活跃于农村舞台,因此婺剧昆腔不仅在唱腔上有所变化,在文体上也逐渐偏向民间化。以【倾杯玉芙蓉】的唱词为例:

昆腔: 桂楫兰桡,荡碧空。日绕龙鳞动。

婺剧昆腔:桂枝兰桥,叹悲空,日绕龙鳞,童子勤挪。

昆腔: 绣幕纱窗,清洁无尘;画槛雕栏,曲折玲珑。

婺剧昆腔:手摸纱窗,清洁无尘;画栋雕栏,曲旗当空。

三、婺剧乱弹

婺剧乱弹的音乐,旋律优美细腻,活泼流畅,表现力丰富。包括【三五七】【二凡】【芦花】5【拔子】四种主腔以及【小桃红】【三五七头】和【报花名】等三十多种附腔。婺剧乱弹的调式以七声音阶为主,调高一般定为1=C和1=F。板式有流水6、紧皮、叠板、慢板、中板、快板、游板、掼板、倒板、十八板和垛子等。婺剧乱弹的四种主腔根据调高分为【三五七】——【二凡】和【芦花】——【拔子】两套7。这两套组合结构相同,只是调高不同,可以互为正反调。【三五七】——【二凡】用“尺子调”,【芦花】——【拔子】用“正宫调”。【三五七】——【二凡】套,用笛筒音A作6定调,用七字句的【三五七】和十字句的【二凡】为主干唱调,包括【流水】、【紧皮】、【叠板】、【落山虎】等辅助唱调。【三五七】的文体由三字、五字、七字组成一对上下句,上句为三、五字句,下句为四、三字句。唱调结构规整,旋律稳定。板式有中速2/4节拍的三眼板和快速的2/4节拍的一眼板。【三五七】的唱段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头是唱调的起句,是具有一定定格的单句,可以用原基本调的首句作起句,也可以用【引子】、【小桃红头】、【三五七头】等起句。腹是整个唱段不断反复的部分。尾是唱调的结束句,俗称“煞板”,也是有一定定格的单句,可以用原基本调唱的末句“煞板”也可改用【落山虎】为尾。

谱例4:

资料来源:金华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

【二凡】的唱词为“三、三、四”十字句的结构,采用三眼板4/4节拍,唱腔旋律比较舒展。【二凡】因主奏乐器笛筒定音的不同分为【尺字二凡】和【正宫二凡】两种。【尺字二凡】下句的落音有5、3、2;2、6、6;2、6、2三种,分别适合于表达抒情、诉说和凄楚的情绪。【正宫二凡】是【尺字二凡】的反调,适表达悲切的情绪。

四、婺剧徽调

婺剧徽调主要有西皮、二黄、吹拔三套,西皮和二黄是婺剧徽调的主要部分。婺剧徽调的二黄,以徽胡5—2定弦,主干唱腔有【小二黄】【正二黄】【老二黄】和【反二黄】等。【小二黄】的唱词为七字齐言结构,唱调的旋律稳定,结构规整,不分男女工,一般采用2/4节拍的一眼板。【小二黄】的文体结构、音乐结构、节奏节拍与婺剧乱弹中的【三五七】【芦花】大致相同:

谱例5:

资料来源:金华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

【正二黄】的唱词为“三、三、四”的十字齐言结构,节奏采用4/4节拍的三眼板,有慢、中、快三种速度。唱腔有男女工之分,其落音男工上句为2、1、1,下句为3、3、2;女工上句为2、2、1,下句为6、6、5。【正二黄】的唱调低回、凝重,适宜规劝、叙事等场合使用。【老二黄】的文词句式、节奏节拍和唱调的基本旋律与【正二黄】的男工唱腔接近,由于【老二黄】以小唢呐为主奏乐器因此音乐风格与【正二黄】不同。【反二黄】是【正二黄】的反调,基本旋律与【正二黄】相近,徽胡定调由5—2转为1—5,唱调苍凉沉郁,适合于剧情突变和人物情绪失常时使用。

婺剧徽调的西皮,以徽胡6—3定弦,主干唱腔有【紧都子】【慢都子】【正西皮】和【反西皮】等。【紧都子】的唱词为七字句,其字位和板位有一定的规则,在实际演唱中,有的艺人在演唱时在字间加入虚字:

将(啦)军(啊)不必(那)逞(啦)刚(啦)强(哪),

刚强(啊)怎(啦)比(那)楚(那)霸(地)王(哪)。

霸王(的)刚(啦)强(啊)乌(啊)江(那)丧(啊),

韩信(的)刚(啦)强(啊)丧(啊)未(地)央(啊)。

【紧都子】的节奏为1/4节拍的无眼单板,唱腔有男女工之分,其落音男工上句为2,下句为1;女工上句为1,下句为5:

谱例6:

资料来源:金华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

【慢都子】的唱词为十字句,节奏为2/4拍的一眼板,唱腔也有男女工之分,落音与【紧都子】相同。【正西皮】的唱词为“三、三、四”的十字句,节奏为4/4拍的三眼板或者2/4拍的一眼板,唱腔也有男女工之分。【反西皮】为【正西皮】的反调,徽胡定调由6—3转为1—5,一般在剧情突变时运用。

婺剧徽调吹拔套的主奏乐器、音乐结构、演唱方式都与婺剧乱弹的【三五七】——【二凡】套相同,二者的调高属正反关系。此处不再细述。

注释:

1.金衢地区还有一种松阳高腔.婺剧曾有借用.但现今已很少使用.故不作详述.

2.婺剧高腔正板分为快、中、慢三种.

3.王加南《婺剧六大声腔的音乐特点》[J].《戏曲研究》.2009.(1):241.

4.剧头.是婺剧流行地区对“折子戏”.单出“小戏“笼统的一种俗称.5.即吹腔.

6.婺剧乱弹的流水板分为夹板和散板两种类型.

7.套:所谓“套”或“组”,是指音乐上的诸唱调、腔句在一定条件下组合成套的一种结构.

袁波,女,汉族,音乐学硕士,现在厦门演艺职业学院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任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高腔声腔金华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金华特色小吃
时代主题与传统文化的“高腔”
关于“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论高腔在川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缘由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苏剧音乐的曲调与声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