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8-11-15梁嘉伟
梁嘉伟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二胡演奏声腔化”这一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二胡大师闵慧芬提出。对于“二胡演奏声腔化”每个人也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以“二胡演奏声腔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些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得出三点:
一、“二胡演奏声腔化”——对于“声腔化”的概念
范明磊的《论“二胡演奏声腔化”对二胡教学的重要意义—以闵慧芬二胡改编曲为例》(《戏剧之家》2015(7):229)中对于“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概念说到二胡比较接近于人声,因此在演奏的歌唱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二胡更深受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戏曲、民歌等唱腔语言特征的影响。闵慧芬先生通过对我国传统戏曲及民间民族音乐作品的研究,借鉴了传统戏曲中最重要的发声及吐字技巧,将这些具有独特风格特征的唱腔进行器乐化的表现,用二胡发出各种唱腔的声音来,使二胡演奏的歌唱性能够根据角色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凸显二胡演奏的独特魅力。
杨扬的《论二胡演奏声腔化》(《黄河之声》2013年第九期)中将“声腔化”的概念分为两种,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对于“声腔”二字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狭义地说“声腔化”是将戏曲中的某些特定的腔调,演唱技法,用器乐演奏的形式表现出来。狭义“声腔化”的概念是中国戏曲唱腔艺术中的某些重要特征与创作,原则应用在二胡演奏当中,进行重新演绎与二度创造。广义地说“声腔化”从名词定义中,将“声”和“腔”进行了分析。“声”和“腔”在古文中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广义上的概念是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声乐的某些重要特征与创作原则应用在二胡演奏中去,进行二度创作。
二、“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演奏技法在不同曲目中的实际运用
《洪湖人民的心愿》这首乐曲是“二胡演奏声腔化”的典型作品。这首乐曲借鉴了湖北当地的民歌,运用了戏曲中的“高腔”、“悲腔”等板腔体音乐。
冯小玉在《二胡声腔化演奏的实践探究》(沈阳师范大学,2016,5,26,内部发表)中对《洪湖人民的心愿》的二胡演奏声腔化演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这首乐曲声腔化的特点,怎样表达这首乐曲声腔化的演奏法,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这首乐曲中巧妙地将河北民歌小曲和地方戏曲中的悲调,高腔等戏曲声腔音乐相结合。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与戏曲的创作手法相似。因此在演奏技法上通过对滑音应缓带揉弦、颤音、垫音的技法处理来符合声腔化的特点。
三、“二胡演奏声腔化”对于二胡未来发展道路的影响
“二胡演奏声腔化”,对于二胡未来的发展道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确立了发展方向。作者们也在各自的论文中提到了这一层面。例如:杨扬的《论二胡“声腔化”演奏》(《黄河之声》2013年第9期。)一文对于“二胡声腔化演奏”展望中提出三点:1.“二胡声腔化演奏”是使二胡演奏与教学回归音乐母语语境。现在的二胡演奏越来越“西化”从而丢失了二胡这个乐器本身的“神韵”。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演奏技法可让二胡演奏回归中国传统音乐母语语境。2.“二胡声腔化演奏”符合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潮流。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无疑应以中国音乐的特点走向世界的舞台。在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中。音乐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二胡演奏声腔化对二胡这件中国乐器向世界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二胡声腔化演奏”挖掘潜力巨大。对于二胡人才的培养,以及带有中国民族特色曲目的展现,“二胡演奏声腔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理念的提出使二胡演奏更加多元化,更加贴近中国音乐文化的本土语境,使学生民族音乐理论学习与演奏实践有机结合。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二胡演奏声腔化”的相关文献的总结,认为其中杨扬的《论二胡演奏声腔化》中对于“声腔化”的概念分析得更为透彻。他的狭义与广义的两种看法,使得我们对声腔化的概念理解得更为透彻。在文章最后对于“二胡演奏声腔化”的展望也理性地进行了研究。此文论点全面且细致。笔者认为“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提出无疑是二胡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近几年的二胡发展越来越走向“西化”。一些演奏者也往往在作品中重点突出高难的技巧方面。从而忽视了二胡本身音色的美妙。二胡演奏中技术与感情是相辅相成的。“二胡演奏声腔化”正确地点醒了演奏者们并使我们对二胡演奏又有了新的认识。
[1]范明磊.论“二胡演奏声腔化”对二胡教学的重要意义—以闵慧芬二胡改编曲为例[J].戏剧之家,2015(7):229.
[2]杨扬.论二胡“声腔化”演奏[J].黄河之声,2013(9).
[3]侯太勇.史学视角下的“二胡演奏声腔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2).
[4]冯小玉.二胡声腔化演奏的实践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内部发表,2016.5.26.
[5]郭力华.浅析二胡演奏声腔化—以《洪湖人民的心愿》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内部发表,20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