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1-10-23邱清华,陈银松
邱 清 华,陈 银 松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500)
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邱 清 华,陈 银 松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500)
综合职业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取得社会认可、谋求自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当前职业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了使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更有针对性,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总体状况,了解学生哪些能力最弱,哪些能力最需要提高,并对问卷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如何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综合职业能力;调查;结论;对策
有关调研资料显示,现代企业用人最关注的首先是责任与态度,其次是学习与沟通的能力,然后才是专业技术技能,这充分说明当前职业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必须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职业行为和工作质量的能力综合,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取得社会认可、谋求自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一、调查目的
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指导下,为了使中职学生更符合社会、市场及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使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更有针对性、有效性,需先了解中职学生在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状况,为此笔者设置问卷进行调查。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总体状况,了解学生哪些能力最弱,哪些能力最需要提高,为后续的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情况介绍
(一)调查形式
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首先通过理论与文献的研究,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调查问卷”,然后选取样本施测。
(二)调查内容
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具体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三方面内容中的常见具体能力。
(三)调查对象
2009年下半年对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2007、2008、2009级三个年级在校生进行调查。
(四)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面向我校各教学部各年级在校生进行整体抽样,六个教学部每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级,共18个班。共发放问卷614份,抽样率为20.3%,收回有效问卷588份,问卷有效率95.8%。调查主要利用学生开班会课时进行,并且调查前向学生解释问卷内容及注意事项。整个调查过程安排细致,学生配合认真,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和真实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主要指职业者在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的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方法能力是职业者在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它是个人立足社会和提升职业能力的关键。从调查结果的表1看,学生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有关能力的回答中,A选项“很强”与B选项“较强”两项之和的比例分别是50.7%、38.6%、43.2%、34%、35.1%和 43.2%,这说明只有三四成的中职学生认为自己的方法能力处于较强水平,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方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以下,其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弱。
表1 学生方法能力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二)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即如何为人,如何处世,特别是如何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推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反省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从调查结果的表2看,适应变化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几个能力中,A选项“很强”与B选项“较强”两项之和的比例分别是70.60%、65.50%、62.10%、61.80%、61.70%,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这几项能力处于较强以上水平。但是,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则相对较弱,分别只有49.5%、42.9%的同学认为处于较强以上。而组织协调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则尤其低,分别只有38.3%、31.1%,说明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相对来说是最弱的。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从事某项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能力,是职业者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地解决专业问题并评价其成果的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从调查结果的表3(这部分问卷只针对07、08级学生设置,因为09级学生刚入校不久,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看,超过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不太好,认为很好的学生只有8.4%;考取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只有42%的学生,还有58%的学生没有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对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重要性比较中,32.0%学生认为前者更重要,只有28.9%的同学认为后者更重要,还有39.1%学生的认为差不多或不清楚。
表2 学生社会能力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表3 学生专业能力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状况呈现如下特点:(1)总体上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有:一是生源素质较差,基础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而学生正处于能力形成的关键重要时期;三是学校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观,传统的学科式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实习场地和设施设备的缺乏等在某种程度上是成为制约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2)具体来看,在方法能力中,较弱的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在社会能力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则较弱。在调查中,有超过60%的学生自我判定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除了结论1中的原因外,还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现代社会是科技发达、知识爆炸、信息倍增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必须掌握和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唯有此,人们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现代社会也是一个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高的社会,人作为社会主体的角色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个人能否突出自我、能否取得成功,关键点之一在于能否成功地进行自我推销,独立或合作地完成工作任务。生活在其中的主体之一——学生已经较清晰地认识到自我推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再反观现实,学生明显感觉自我这些方面的能力还不能满足现实竞争的需要。(3)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一般,职业资格证考取率不高。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习得和熟练掌握的基础是课程、教学、实践。从我们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考取率不足一半。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二是学生生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三是与证书考取的时间安排有关,考取证书的时间大部分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进行。因此,必须对我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4)学生对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计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能力比“关键能力”更重要。相对于“关键能力”而言,专业能力是外显的能力,是可以被直接观察或测量的,在求职与就职中往往被作为衡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在其重要性的认识上存有一定的偏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越来越重视员工关键能力的发展,只有多种能力均衡发展、某一能力突出的人才能够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五、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议
根据上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建议当前应当重视以下几项工作:(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大家都认识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当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整体不强,这就给我们的培养工作增加了紧迫感。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校园文化、师资培养等方面作一个全盘考虑和总计规划,形成协调一致的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项工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要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2)重点突破较弱能力的培养。在加强整体能力培养的同时,应重点突破几种较弱能力的培养,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方面,重点是自我推销能力的培养。除了当前学生具备此能力相对最弱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的市场就业体制下,毕业生跨出校门,走入社会,应聘职业时,最关键问题是解决被成功录用的问题。为此必须尽力展现自己良好的素质,以提高被录用的机会,解决自己从事职业的入口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推销能力。可以说自我推销能力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所以应下大力气加强学生自我推销能力的培养。(3)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考证率。当前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制度,要求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职业资格证成为学生就业的通行证和必要条件,客观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一个以上与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资格证书。学生职业资格证考取率还不高,在有针对性的拓宽学生考证渠道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训练场所,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和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4)提高师生对“关键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对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重要性来说,有关研究和实践都已证明,后者在人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更重要,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持相反的认识,如果不纠正这种认识,就会出现只重视专业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关键能力培养的局面,最终可能会导致因“短板”而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的“木桶效应”的不良后果。同时,作为教育者,特别是某些专业教师也可能存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他们甚至在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这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首先需要纠正的是教师对关键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指导行动,然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影响学生,提高他们注重关键能力培养的自觉性。(5)建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能力的凸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借助实际活动和任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如何评价在校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构建一个简单、科学、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实现行动观察与指标测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来知晓学生的综合能力现状以及实施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从而验证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研究课题“德育课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推销能力的研究”
邱清华,女,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公共基础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陈银松,男,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公共基础部副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G715
A
1674-7747(2011)02-0066-04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