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2011-10-21许士群刘志强

职教论坛 2011年32期
关键词:高职生健康状况人格

□许士群 刘志强

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许士群 刘志强

采用SCL-90和EPQ-A对268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个别访谈,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制定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高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一、问题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加快,将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职教育必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然而,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与认可,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现代高考制度的“失利者”,长期承受着来自学业的压力感、挫折感、自卑感、失败感以及无助感;在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以知识而非能力本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情况下,就业压力成为高职学生面临的新挑战;和本科院校大学生一样,正处于成年早期的高职学生也面临着情绪情感、人际沟通、恋爱学业等诸多发展性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当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过去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基于经验探讨和纯理论分析上[1,2],缺乏深入地调查、缺少丰富的个案研究成为当下的一个缺憾。本研究着眼于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内在因素,深入研究人格特征,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在江苏省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6个班级的2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文科3个班级、理科3个班级),男 85名,女 183名,年龄 21±2.01岁;文科学生156,理科学生113。

(二)工具

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采用艾森克教授编制的,经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进行团体施测[3],分为四个分量表: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量表共包括 88个条目。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吴文源引进修订,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附加项等10个因子[4],由90个条目组成。

(三)处理

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方式,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景,由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教师现场施测。发放问卷280份,无效问卷12例,有效问卷268例,有效回收率95.7%。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在268名有效被试中有严重心理症状的共5人,占总数的1.87%;有轻度心理症状的共69人,占总数的25.75%;无明显症状的共194人,占总数的72.39%。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27.62%。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研究表明(见表一),高职学生SCL-90测试结果在恐怖、躯体化、焦虑、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4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其他因子上,高职学生和全国大学生常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一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

3.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结果发现,在抑郁因子方面,高职女生显著高于高职男生(t=-4.015,P<0.001);而其他因子方面,差异不明显。

4.不同学科性质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见表二),理科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文科高职学生,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方面,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

表二 不同学科性质高职学生的比较

(二)高职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笔者对高职学生人格问卷中的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的四个因子和症状自评量表的九个因子以及总分做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见表三),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人格特征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性。

表三 心理健康和人格的Pearson相关

(三)高职生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笔者分别人格问卷各因子分为自变量、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作为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见四),人格问卷中的4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总分均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

表四 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

四、分析讨论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本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欠佳,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高达27.62%,国内也有学者的研究支持了这个结果[5]。

研究发现,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常模相比较,高职院校学生在焦虑、恐怖、躯体化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健康因子上高,且差异十分显著。那么为什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要差?首先,从心理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这个年龄阶段,其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欠成熟容易导致出现情绪情感问题、自我认同问题、人际关系不良等。有人曾把青春期比做“暴风骤雨”时期,而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虽然“骤雨初歇”,但爆发的几率仍然很高。其次,从学业角度来看,高职学生作为传统教育制度的“失利者”,他们长期因遭受学业失败所伴随的失落、挫折、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必然对其身心发展造成巨大伤害。进而导致自我认同方面、自我价值感方面、自我体验方面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虽然进入高职院校,他们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很难即刻转变角色、重塑信念。再次,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来看,因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缓的特点,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再加上管理模式存在着缺陷和漏洞,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成长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解决,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堪忧的现状。最后,从社会环境上看,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不甚了解。当下追求高学历、以“知识本位”的方式选拔人才,这对于高职学生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不认可,往往不愿意自己孩子报考;另一方面,就业单位越来越夸大用人的条件,加大学历的筹码。社会上产生的这种现象必然对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他们对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感、担虑、沮丧等不良情绪会对心理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研究发现,和高职男生相比,高职女生在抑郁因子上的得分高得多。高职女生的心理发展问题除了上面分析的四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内敛型人格特征是东方女性一般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因为东方文化崇尚“男主外、女主内”,要求女性温顺、娴熟、依赖,在这些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东方女性较为内敛的人格特征,而这种人格恰恰有着抑郁的心理特征。其次,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女孩具有敏感型的情绪状态,遇事容易焦虑,碰到挫折易抑郁。最后,性别的社会压力也对高职女生心理产生影响。人们对男孩的要求高些,因此男生在接受各种挑战表现出勇敢和自信;而人们对女孩的要求低些,因此她们在面临生活问题、学业问题、成长问题时,一旦没有很好的解决,她们容易产生抑郁和孤独等不良情绪[6]。

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学科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学文科的高职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上显著高于学理科的。笔者经过研究个别访谈记录发现,理科的高职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难度的许多操作技能外,还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学习压力很大。有的因为高考前是文科班的学生后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理科专业更是感觉无从下手,甚至出现多科考试不及格现象。再加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中大多数家庭经济情况欠佳,在理科生中贫困生占有很大比例,经济压力也成为导致理科高职学生心理应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高职生心理发展状况与人格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在人格理论中,特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尔波特认为[7],“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这种组织内隐于个体的身心系统内,决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特质论认为,人格作为稳定的而持久的品质,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关系中也阐明了,内因起关键性作用。而人格特征正是内因,高职学生人格发展对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内外向(E)方面,内敛型人格所伴随的敏感性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不良、抑郁型情绪状态等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在教育子女时注重培养他们外向型或宜人型人格特征。在神经质(N)方面,情绪越稳定,心理健康水平则越高;反之,情绪越容易激动,心理健康水平则越低。在精神质(P)方面,如果高职学生中经常对人抱怨、有敌意、孤僻、缺乏同情心,这些精神质方面的特征正反应出其欠佳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掩饰性(L)方面,经常性掩饰自己的心理、缺点,必然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因此,从人格的四个因子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可以看出,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五、结论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表现是: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是27.62%,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如普通大学生,高职男生心理状况稍优于女生,文科高职学生优于理科生。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E)关系密切,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各因(子N)和内外向呈现极其显著的负相(P关),和神经质均有极显著的(正L)相关、和精神质 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和掩饰性均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三)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神经质(N)对心理健康总分的预测作用最大,解释力为40%;其次是掩饰性(L),解释力是17%;精神质(P)的预测作用也比较大,解释力为13.5%;内外向(E)对心理健康也有预测作用,解释力为6.8%。。

六、教育对策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心理健康成长。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为高职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对学生身心影响最大的就是师生关系网络和生生关系网络,来自教师的支持、同学的支持、朋友的支持、学生社团的支持等构建了学校环境下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它能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这需要学校正确有力地引导各种支持网络,使其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为有利。

(二)要特别关注特殊家庭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学校要积极关注和关心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特殊家庭不仅包括单亲家庭,还包括经济特困家庭、长期有人患病家庭、再婚重组家庭、寄宿寄养家庭、外来人口留守家庭、有暴力倾向的家庭等。对特殊家庭的高职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做到有耐心、有爱心、有真心。

(三)要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的评价自己是个体健康发展重要内容。培养他们正确和客观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脚踏实地地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地人生态度和阳光的心态。

(四)更加注重高职女生心理发展教育。高职女生心理健康尤其突出,要注重对她们情感教育、情商的培养、情绪稳定性训练,从而培养其外向宜人型人格等。

[1]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00-102.

[2]陈锐.谈高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促进心理和谐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9:88-89.

[3]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分册[Z].长沙:湖南医学院,198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Z].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5]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1-96.

[6]刘志强,张妍,朱玲玲.高职生社会支持状况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1,2:19-22.

[7]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美].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385-396.

许士群(1962-),男,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刘志强(1979-),男,河南商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社会支持对高职贫困生心理的影响机制研究”(编号:09SJB880136)阶段性成果。

G710

B

1001-7518(2011)32-0092-02

责任编辑 何颖萍

猜你喜欢

高职生健康状况人格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漫画之页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