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RP项目的知识转移方法论研究①

2011-10-18西安科技大学王欣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人理事理系统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 王欣

2009年ERP实施失败问题再次引起业内的关注。SAP、ORECAL的问题被曝光,同时国内ERP软件企业逐渐成长,并纷纷将战略重点转变为结合应用企业业务的管理咨询服务。在这种战略转变下,国内ERP软件企业将发展成为管理、规划及技术专家,为应用企业提供包括管理咨询、IT规划、行业管理模式、软件产品等信息化整合服务[1]。

1 研究意义及思路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ERP一词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即ERP管理思想,ERP软件和ERP系统,ERP系统和ERP软件都是围绕管理思想而形成的,这些管理思想与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可能有不同甚至冲突,因此要使ERP在企业有效应用,需要企业对ERP中包含的管理思想进行学习并认可,才能使ERP系统在使用它的企业顺利运行,因此,ERP项目也可以称之为知识转移项目。所谓知识转移即在受控环境中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2],其目的是影响或改变知识接受者(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基于ERP的知识转移,不是单纯的知识从ERP软件商向实施企业的输出,而是两个独立企业相互影响的过程。知识转移在ERP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受到软件商和实施企业的重视,但是目前理论界和软件供应商暂时还没有提出完整的方法论,因此,从系统工程特别是信息系统工程的角度去研究基于ERP的知识转移问题,是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

2 系统工程方法论

ERP系统是典型信息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绝大部分系统工程方法都可成为信息系统工程方法[3],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方法论主要有:

2.1 霍尔三维结构即霍尔方法论

它是由美国通信工程师和系统工程专家霍尔于1969年提出的。它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工作进程)、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和知识维(专业科学知识)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该三维结构体系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该方法运用于大型工程项目,尤其是探索性强、技术复杂、投资大、周期长的项目,可以减少决策上的失误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2.2 软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方法论[4](SSM,Soft Systems Methodology)是由英国学者切克兰德在霍尔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项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非系统问题的定性研究技术。它主要用于解决那些包含有大量社会的、政治的以及人为因素的问题。适用于任何复杂的、组织化的情境和问题,并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政治以及人为活动因素。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不是寻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调查、比较、学习,从模型和现状的比较分析中,使组织学习改善现有系统的方法。

2.3 WSR系统方法论

WSR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的简称,是中国著名系统科学专家顾基发教授提出的。“物理”指涉及物质运动的机理。“事理”指做事的道理,通常用到运筹学及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人理”指做人的道理,通常要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去解决项目中的人际问题,对“事理”进行修正和保障,协调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

3 基于ERP项目的知识转移方法论

3.1 理论基础

以上三种方法论,思想内涵和逻辑基本一致,都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霍尔三维结构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软系统方法更适合于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系统问题的研究,更加强调人员的参与和过程中的学习,有利于ERP项目中的知识转移。WSR方法论强调对领导或决策主体的意图的把握,以及在过程中协调相关主体的认识。这一理论符合ERP项目实施的特点,同时,WSR对在人理方面强调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激励人的创造力、开发人的智慧,这与知识转移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一致。

3.2 基于ERP的知识转移实施步骤

所谓方法论,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解决问题,特别是大型、复杂问题的辩证程序的总体。结合前文所述几种典型的系统方法论,特别是软系统和WSR方法论的思想,联系ERP项目和知识转移的特点,探讨如图1所示的基于ERP项目的知识转移方法论的步骤模型:

需求调查。将WSR理论中的人理和物理要素结合,运用人理分析过程,主要工作是明确企业通过ERP项目实现知识转移的意图。运用物理分析过程,分析该项目的资源、约束条件,在专家和项目组成员配合下开展系统需求调查分析。

确定系统目标。这是一个人理、物理、事理的综合过程,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根据ERP系统本身的内在物理特性,和相关知识转移的要求,形成系统目标。这一目标可能会与企业最初的意图不完全一致,此时通过考虑人理特性进行协调达成共识。但是目标制定又是个需要科学量化的过程,需要借助一些规范合理的工具方法进行即体现事理特性。

变革内容。ERP项目要求改善企业原有业务流程,但是会与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冲突,所以,基于ERP的知识转移不仅仅是对ERP项目的学习,还是保障促进ERP项目顺利开展的一个因素,考虑到知识转移活动的软系统特性,在确保系统目标的前提下,确定系统变革的内容和方式,确定知识转移结构。

综合决策、方案选择。主要运用人理与物理,在需求调研的结果和系统目标这些物理因素下,充分利用人理特性把与决策相关的人员和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软系统方法论的提出的“最满意”和“学习”原则,对方案进行评选,确定实施方案。

方案实施。实施是典型的人理与事理的结合,为了保障实施的顺利进行,要进行系统和过程监督以及修正,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

方案评价。由于基于ERP的知识转移活动既有事理也有人理,因此对方案实施的结果的评价分析也有将两部分因素结合起来。

图1 基于ERP项目的知识转移方法论步骤模型

3.3 基于ERP项目的知识转移实施方法论三维框架模型

3.3.1 模型简介

本文在霍尔三维结构的基础上,结合ERP系统和知识转移的特点及相关思想进行分析。

首先,ERP项目运作本身有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因此霍尔提出的时间维因素必不可少,结合ERP项目的一般习惯和项目进程,本文将时间维定义为“进度维”。

其次,基于ERP的知识转移是以ERP项目为基础的,因此知识转移的内容和体系安排应该与ERP项目的进度相结合,需要体现ERP软件商在服务转型战略下的知识服务特点,促进企业各类人员知识结构的完善,本文将此因素命名为“知识维”。

最后,基于ERP项目的知识转移特别强调人员参与、长效机制建设,最终形成学习型组织,并且要保证实施效果,其中的因素主要涉及实施过程中的人员、软系统和“人理”因素,本文在霍尔模型中的“逻辑维”的思想下,提出“保障维”,体现了对长效机制建设的关注。如图2:

图2 基于ERP项目知识转移的三维模型

3.3.2 模型分析

(1)进度维。即ERP项目的进度,涵盖了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局部应用、全面应用、系统切换五个阶段。一直以来,学术界在此课题的研究中集中在ERP项目的实施阶段,也有将研究阶段延伸到软件开发阶段的。本文中ERP项目的进度维划分不局限于实施阶段,而是从项目规划开始,并按照ERP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划分为实施、局部应用、全面应用,一直到以ERP系统代替企业原来的运行系统。

(2)知识维。即知识转移结构,主要有沙盘模拟、软件操作、ERP管理思想、职业素质、行业应用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知识等六个分类。这指出了基于ERP项目的知识转移内容,ERP项目不同的进度阶段,需要转移不同类型的知识,而且随着进度的进展,知识转移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大。

(3)保障维。为确保该系统的实施,保障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组织保障和过程保障。组织保障主要指组织建设,要求根据系统目标确定的变革内容对组织结构作相应改善,协调人理关系。过程保障主要包括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平台搭建和行业知识共享系统。学习体系建设即ERP软件商根据企业需求和目标制定知识转移方案,包括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参与人员、考核、评价和反馈方法等;学习平台搭建主要指通过intranet、internet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企业员工创造学习和提高的工具。行业知识共享系统则主要有软件商提供,将其积累的行业应用和管理知识让其用户共享,在此系统中重点在于创造软件商和企业以及不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和互动,形成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转移,有利于软件商软件的改善,以及行业管理能力的整体提高。

由于知识本身及其特征千差万别,因此不同知识的转移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同一知识的转移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2]。

4 结语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实施方法论。把基于ERP的知识转移活动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从系统实施方法论的角度,对其有效实施,提出了规范性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同企业ERP项目和知识转移的要求差异较大,还需要更进一步地细化本实施方法论,为企业提出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指导。

[1]http://stock.stockstar.com/JL2009122500000798.shtml,2009-12-25.

[2]丁丽鸽.知识转移的理论基础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2).

猜你喜欢

人理事理系统工程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生来孤独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XRWS+SWOT分析研究
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剖析解放战争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
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