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博客的传播模式及推广

2011-10-18杨晓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博客交流课程

杨晓新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教师博客的传播模式及推广

杨晓新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随着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我国教师博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在教师的观念和信息素养,还是在教学科研管理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教师博客的影响范围还是比较小,如何切实推进教师博客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博客的影响力,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教师博客;传播模式;推广

一、引言

博客,以五零条件[1]和共享精神、交流需求的精神支柱为核心,已经成为网络十大应用功能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博客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4.4%,用户规模达2.95亿人。[2]博客已经发展成为网络世界中不可小窥的一股力量,而博客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不同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团体的认同,也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师博客,他们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又增加了新的血液。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向东、张际平老师所预言“随着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博客,一定会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新的利器”。[3]虽然现在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教师博客以及博客群体,但是,由于网络博客的人数众多,就如同维纳所言“世界最伟大的书也许保存在图书馆里,但如果没有一种机制去引导读者只注意这本书而不是别的书,它就没有大的价值。而且从比例的角度看,这个图书馆越大,这本书的价值就越小”。[4]因此如何扩大这些优秀的教师博客的影响力,如何使他们的传播面更广,使更多的人受益,这也就是本文所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博客的特点

教师博客作为一种教育者个人教育教学展示、交流的平台,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博客平台为普通的无技术的教师提供了话语权,其无疑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的。而且优秀教师博客不同于其他类的博客,他们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信息专业性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找到最需要的信息而不迷失方向?如何相信获取信息的真实性而不被假相迷惑?这些都是网民经常碰到的问题。而教师博客却能在信息专业性上减轻网民的心理负荷,在他们的博客上有非常有用的信息,他们能以深厚的学术功底过滤收集而来的海量信息,能够辨认出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对其他人有用。例如南京师范大李艺教授的博客[5],其中有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栏目,在这里有许多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以及相关的思考,看了他的相关博文,就基本上能了解目前国内的这些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动态、信息等。

2.学术规范性

学术规范是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学术共同体在其知识实践的过程之中就如何进行知识生产及再生产和如何进行知识传播及交流等具体的学术活动所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教师博客是学术规范性的先行人,他们良好的素质决定了在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者文献时都非常规范,这对博客的学术规范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个性化

教师博客的内容不仅仅是他们日常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内容,还有他们个性化的一些内容,比如个人的成长,个人的经历,个人的家庭等,这些都给了读者一个立体的、全方面的形象。在这里访问博客,既是在学习,也是在学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三、教师博客的传播模式建构

根据贝罗传播模式,可以将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教师博客作为一种与教育相关的传播系统,它遵循着人类传播系统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形成一种“蜂窝”式的模式结构,具有极佳的稳固性和扩展性,如图所示。本研究拟从教师博客的四大要素——教师、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及受众等四个维度入手,探索教师博客传播模式。

1.教师

教师作为博客的主体,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层次,其博客大致可分为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各类培训机构教师三个层次。

(1)高校教师: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开展社会服务等职责,他们通过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等方式把科学知识及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及社会大众,他们对博客的理解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2)中小学教师:承担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是博客应用的主力军。

(3)各类教育机构教师:是社会教育的培训人员,是直接应用博客的主人,是对外宣传的另一个网站。

2.传播内容

教师博客的传播内容即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社会等受众之间的社会互动的内容。由于教师博客主体的不同,因而其传播内容也是不同的。

(1)教育教学思想:教师对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优秀的教师都会形成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这种教育思想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个人教育风格的体现。

(2)课程的教学:在博客中,教师一般都有指导学生学习的博文,可以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也可以是资源的链接,或者Webquest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第二课堂。

(3)研究课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或者有所创新的研究方向,他可以给许多研究者提供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

(4)其他:当然在教师博客中,也有一些博文是记载他的成长,他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等,是让外界全面了解教师的一个窗口。

3.受众

教师博客的受众主要指博客的阅读者,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育工作者,还有与之相关的社会大众。它为广大的受众提供了了解教育教学的窗口,也使其传播的思想和内容得到共鸣,从而自发地形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公共知识的传播空间。

4.传播媒介

以五零条件和共享精神、交流需求为核心的教师博客,实现了点到面、面到面的传播,构建了各种不同的传播群体,其为教育教学拓展了新空间和内涵。

(1)拓展了思想交流的时空界限,为同行的交流与评议创造了新的平台。这种交流就如默顿所说是一种无形学院:“从社会学意义上,可以把‘无形学院’解释为地理上分散的科学家集簇,这些科学家处在较大的科学共同体之中,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在认识上的相互作用要比和其他的科学家的相互影响更为频繁。”[6]传统的交流主要以举行研讨会的形式来汇聚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者,参加人员也是比较有限的,而教师博客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区、跨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科学资源的共享与融合提供了平台。

(2)突破了单一课程的传播界限,形成了课程群。不同的教师所研究或讲授的课程都具单一性,但是通过博客链接就可以将具有相关性的不同课程编排到一起,组成一个“群”,这个群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协同工作,发挥整体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课程群的组建也可以推动各门课程的相互促进,使得课程的发展提高一个档次,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3)形成主题社区。主题社区是一个可以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自由的虚拟空间,这是教师博客自由表达意愿和进行辩论的场所,他们突破了组织界限,使各自的研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他们的博客既是个性化的研究库,也是博客群中的研究单元。如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的博客[7],在他的博客中就有“儿童创造教育世界”、“儿童学习新视野”等研究栏目,通过访问他的博客内容,可以在一个专业的研究领域进行交流辩论。

(4)形成学生群。教师博客的受众有可能是课堂中的学生,也可能是受课程群的影响,还可能是由于主题社区的吸引,总之,随着这些受访者的交流,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班级。如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博客[8],关注的学生就来自不同的学校、年级,他们通过访问博客形成群体,实现了跨地区的交流和协作。

四、教师博客的推广策略

教师博客推广是以人的交流为纽带实现自我的一种宣传方式。有价值的博客内容会吸引大量的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向潜在用户传递教育思想、教育信息、扩大教育效果的目的,用这种方式开展教育营销,是教师博客推广最直接的价值表现。

第一,在学校主页上专门设立教师博客的链接。优秀的教师博客可以增加学校网站的访问数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博客是扩大学校品牌效应的理想途径之一。只要坚持与加强与潜在用户的沟通和交流,就可以为获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提供有效的途径。

第二,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鼓励教师团队开设博客。精品课程主要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并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而这些由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的课程中如果有博客记录他们的教学、科研等,不断地更新他们的发展动态,这就为课程打开了一扇全景之窗,不仅起到了名师引路、专家进课堂的作用,也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促进课程发展的作用。目前国内精品课程中有博客的很少,典型的如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史精品课程[9],从开博至今已有四年了,在他们的博客中不时更新教学动态、参考资料等内容,做到与时俱进,真正为学生服务,为课程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激励教师建立博客,制定相应的奖励考评措施。为教师、学生和那些希望应用博客的用户指明方向,建立应用标准,让教师博客成为家长、社会了解学校、班级的一个窗口,拉近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扩展他们的交流空间和渠道,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研究展望

学校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如果这些大师都有博客,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那么,建立一些示范性的教师博客,由点带面,由老带新,由发达地区带不发达地区,教学研究从实践来到实践中去,教育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许中国的教育腾飞就发生在这一瞬间。

[1]杨晓新.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6):4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第27次)[OL].www.cnnic.cn.

[3]陈向东.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3).

[4]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24.

[5]李艺的博客[EB/OL].http://blog.cersp.com/index/ 1000298.jspx.

[6]刘珺珺.科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176-177.

[7]王灿明的博客[EB/OL].http://blog.sina.com.cn/ worldchildren.

[8]黎加厚的博客[EB/OL].http://blog.sina.com.cn/shnuli.

[9]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史精品课程[EB/OL].http:// blog.tianya.cn/blogger/post_list.asp?BlogID=805920&CategoryID=0.

(编辑:金冉)

G40-057

A

1673-8454(2011)23-0036-03

猜你喜欢

博客交流课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博客天下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