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策略*
2011-10-18覃黎洋
覃黎洋(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策略*
覃黎洋(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
合理设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将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为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和资源的有效性,本文在设计时采用同步、拓展、规范和指导等策略,对各种多媒体网络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促进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平台;设计策略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多媒体网络环境为依托的自主学习中心 (Self-Access Center,简称SA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机会,SAC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构建设计对引导有效的自主学习起到关键作用。
2004年起,国内近180所高校逐步建立了基于校园局域网,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中心,通过构建外语学习资源平台,创造开放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经调研发现,有些高校的SAC资源平台设计构成比较单一,大多是安装在电脑上的、以训练听说技能为主的语言学习软件,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建设自主学习平台的经验,探讨平台的结构设计和构建策略,对于提高平台使用效果、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至关重要。
二、自主学习资源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重视学习者在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主动建构知识并扩大现有知识的连续链,从而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脉络。因此,学习环境中资源平台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因素,也需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2.认知心理理论
认知心理理论研究者认为,人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性别、智商、文化背景、社会心理、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兼顾所有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如果学习环境中有一个能够同时兼顾个体差异的、内容丰富多样的资源平台,将有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在这样的平台上,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其个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资源,其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3.自主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提倡学习者自主性地发展理念,自主学习也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Holec(1981)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Holec也提出教学目标不但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能力,而且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获得自主的能力。
自主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根据Dickinson(1987)、Little(1991)、Littlewood(1999)等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自主学习可以概括为:在学习过程中负责与学习有关的所有决策,并实施这些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目标、制订计划、选择内容和学习方式、实施学习计划、运用学习技能并监控学习过程,以及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等,实现对自己学习行为的管理。设计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者获得自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并结合所在学校建设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经验,本文探讨了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策略。
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结构和内容设计
1.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结构设计
自主学习平台的结构设计要促进对自主学习管理的实现。如图所示,资源平台的组成结构主要由资源层、系统管理和应用层组成。资源层不是简单的学习资源集成,除视听说、读写、翻译和测试等学习资源外,增加具备统计功能的用户信息模块,对学生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的频率、使用测试资源后的成绩等进行统计并反馈。这样的设计同时考虑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并加以指导,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其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管理。系统管理为整个平台的运作提供技术支撑。应用层中教师用户须同时具有资源管理功能,使其在自主学习平台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实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资源使用情况对学习资源进行调整、补充和更新,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资源,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
此外,为使学生用户能够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管理,平台资源层的各种学习资源需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级整理,配备针对听、说、读、写、译等不同语言技能的训练任务以及对照检查功能,测试资源需按各种标准化考试等级分类等。
2.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内容设计
开发设计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内容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并注重规范分类。为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和资源的有效性,应由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确保学习资源一方面能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配合课内教学,另一方面能引导课外学习、拓展各种语言技能。开发过程中,为兼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需要对各种资源分别筛选、整理、标准化整合,按照语言技能将学习资源分为视听说、读写、翻译等技能类别,这样的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其个体的学习内容。同时,资源内容按用途划分为学习资源、测试资源和用户信息资源等类别板块,从不同方面满足平台使用者(包括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的需要。
为规范学习资源平台内容,还需要分别根据资源的文件类型和语言难度分类。资源文件一方面按照音频、视频、文本等不同文件类型分类,另一方面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的要求,即一般要求级、较高要求级、更高要求级,对学习资源进行难度分类,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难度级别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文本文件中,对超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词汇的超纲词汇标注中文释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测试资源按标准化考试的级别分类,如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级、八级等,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使用测试资源,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策略
合理设计的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将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在设计规划时应把握以下策略:
1.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同步策略
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与课堂学习内容同步配套,例如读写资源中应有与学生所学教材课文的文化背景或主题内容相关、语言难度相当的读写材料,视听说资源中应有语速和词汇量应与课内基本一致的视听材料等。这部分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予以同步补充,便于学生课后进行个性化选择,继续训练提高各项语言技能。
2.以发展语言技能为目标的拓展策略
平台适当增加拓展听、说、读、写、译等专项语言技能,拓展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资源。与课内学习内容相比,平台提供语言难度稍高的各种学习资源,如语速较快的泛听材料、超纲词较多的泛读材料等,目的在于延伸课内学习内容,同时为教师的课后任务布置、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
3.以统一整合资源为目的的规范策略
分别按照内容形式、难度级别,对平台上所有资源进行规范分类。如视听资源中的音频和视频文件标注语速;文本文件,如阅读材料、视听材料的文本等标注词汇量;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参考词汇表对文本中的超纲词汇加注中文释义等等。
4.以引导有效使用平台资源为手段的指导策略
资源平台内容的开发应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资源。如针对视听资源,可以设计多项选择、复合式听写、记笔记、简短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资源,并配备练习任务的自查答案,便于学生自我管理与评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5.以促进交互鼓励参与为目的的操作策略
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平台要同时具有教师用户与学生用户之间,以及学生用户之间的交互功能,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又有利于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此外,设计时应考虑到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以及可能出现的误操作等,确保平台的操作界面友好,运行稳定。
6.有针对性的更新策略
平台系统管理者和教师用户及时或定期 (如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学习资源和用户信息等板块进行调整补充,以保证平台上的内容更新、资源有效。
五、结论
合理设计自主学习资源平台有利于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主动建构语言知识的过程,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在国内高校刚刚起步,还需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继续探索资源平台的设计策略以及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环境。
[1]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First published 1979,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1981.
[3]Lave,J.&Wenger,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Little,D.Learner autonomy I: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5]Littlewood,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 [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71-94.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研究,1999(1):11.
[7]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编辑:隗爽)
G431
B
1673-8454(2011)23-0046-03
*本文研究得到“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