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配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重期56例疗效观察

2011-10-15韦秀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1期
关键词:肝素钠肺心病肝素

韦秀玲

广西融安县中医院,广西 融安 5454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慢性肺心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反复急性发作,进行性加重,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益气补虚、健脾化痰止咳,西药抗凝治疗慢性肺心病,发挥各自所长,相得益彰,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中有关肺心病的诊断标准,病情分级参照2002年第八届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的分级标准[2],并为急性发作期患者,其病因为慢性支气管炎、COPD、支气管哮喘。近期有手术外伤史、有出血倾向性疾病及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10例,均为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 (63±5.5)岁,病程5~32年,平均 (15±4.7)年,心功能NYHA分级:IV级17例,III级27例,II级12例;对照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 (63±5.3)岁,病程6~37年,平均 (16±4.4)年;心功能NYHA分级:IV级16例,III级25例,II级1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有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并发症,必要时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5000U,腹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中药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基本方:黄芪30g,丹参、茯苓各15g,白术、制半夏各10g,陈皮、甘草各6g,痰热蕴肺者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痰浊蕴肺者加用僵蚕、桂枝。每天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 (PaO2)、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指标的变化。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疗效标准。显效:安静状态下咳喘、呼吸困难、紫绀消失或明显减轻;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轻;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轻。好转:上述症状或体征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6%,对照组为74.54%,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显著意义 (P<0.05)。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表 [例 (%)]

4.3 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见表2。2组治疗PaO2、PaC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2组治疗后PaO2、Pa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6 57.1±7.882.4±10.5①② 72.3±7.8 47.6±8.9组别 n PaO2(mmHg) PaCO2(mmHg)①②对照组54 56.8±9.6 72.1±9.4 71.7±8.0 60.6±6.5

4.4 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4.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注射部位有瘀斑2例,胃部不适3例;对照组胃部不适2例,用利尿剂后出现低血钾1例。

表3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3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s)

组别 n血小板 (×109/L)APTT(S) PT(S)治疗组 治疗前 56 142±38 33.1±3.0 15±21对照组 治疗前 54 180±60 29.6±3.4 12±3治疗后179±79 29.8±3.3 12±2治疗后145±48 32±4.0 13±1

5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学喘证、肺胀、水肿等范畴,常反复急性发作,逐年加重,最后丧失一切活动能力,临床主要表现为喘、咳、痰、肿并见。其病因为肺素有痰瘀内伏,复感外邪,痰浊水饮与瘀血互结,反复咳喘不愈致肺虚,肺咳日久,则子耗母气,则肺脾两虚、肺肾两虚,故脾肺肾俱虚,肾不纳气则气喘不已,故肺心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肺肾俱为本,痰饮瘀血为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肺心病为高凝性、血栓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红细胞压积升高,血小板聚集力增强使血液黏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甚至肺部微血栓形成。“浓”、“黏”、“聚”是其血液流变学特点,也是活血化瘀治疗的病理基础。治疗本病时既重视脾肺肾俱虚之本予以益气,又要重视痰瘀互结之标予以活血化瘀,健脾化痰。基本方中黄芪补气以行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半夏、陈皮理气燥湿、降逆和胃、气顺而痰消,丹参活血祛瘀,全方共奏益气健脾,理气化痰,行气活血之功效。低分子肝素是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的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与肝素作用相似,具有抗拴作用强,但它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长,并且不良反应少[3]。本观察表明,中药配合低分子肝素能改善肺功能缺氧,改善微循环,临床疗效显著。并且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一般剂量不须监测凝血功能,临床值得推广。

[1]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91-300.

[2]刘春花,胡勇.益气活血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肺心病2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5(10):15-16.

[3]王蕤,彭红侠.低分子量肝素钙与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新医学,2008(1):36-37.

猜你喜欢

肝素钠肺心病肝素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