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民族男高音浅探之语言训练
2011-10-14李东曦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李东曦 (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0)
戏剧性民族男高音浅探之语言训练
李东曦 (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0)
“戏剧民族男高音”应该是在具备普通戏剧男高音的表现力的同时,充分掌握民族唱法的基本技巧,具有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气质韵味,表达中华民族性格之深沉豁达。要达到以上要求除了在气息、声音方面要进行系统性训练与研究之外,语言对于从事民族声乐的工作者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对戏剧民族男高音的语言训练作一阐述。
语言;元音;声母;韵母
歌是音乐与文字的结合,听者与歌者更直接地是通过语言来理解歌曲的。这便是语言在音乐中的首层意义。它是作为音乐形象为之塑造的基础或者作为对音乐形象的补充而存在的。其次是音乐风格与语言有着直接联系。民歌形成中是方言的语调影响和造就了不同色彩的民歌旋律。因此,民族唱法的歌者不仅要能自如地驾驭自己的声音於歌唱,还应该努力地研究和学习我们民族的语言,从而能更为准确地演唱不同风格的中国歌曲。凡在中国民族声乐方面因有个性而留给听众较深印象的歌唱家,无不在民族语言方面有较深厚的功底。如郭兰英、黄虹、王玉珍、郭颂、何纪光等人。在视听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后来者更应该在这一领域有较大突破,应该尽量地拓宽自己掌握各民族语言及各种方言的范围。
不同地域、国家、民族的语言,却存在着共同的语言规律:一是大多数语言都是由元音与辅音两类音素拼合而成;二是单元音,即母音大致相同,而且都由喉部发声,而辅音则由口腔前半部之舌、牙、硬颚、唇以及鼻腔所产生。这种共性使得声乐训练上的规范化成为可能。明确发声器官的以上分工,即声在喉而字在口是声乐训练中的一个关键,亦即一个飞跃为之产生的基础。明确了这一对概念,则会派生出如下数对概念:声竖在喉,字亮在口;唇、牙、舌、下巴是松弛的,喉、咽、软颚、鼻腔是扩张的;口腔前部诸器官在歌唱过程中是积极地运动的,而喉、咽部是相对稳定的;整个歌唱之所以能有统一的音色,首先是因为各母音都能统一在喉,而歌唱之所以能通过语言产生丰富多彩的风格,是因为吐字诸器官能微妙地把辅音、元音组成无穷的配合形式,从而产生“万语千言”等。前文第二部分谈了声音,这一部分就要谈谈“字”的问题。也就是说前面解决了喉、言、口腔后部及头腔的工作状态问题,现在来解决口腔前部,即牙、舌、唇、颚的问题。要较好地掌握吐字,必须掌握吐字规律,在分析分类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
所谓“字”,有两个含义。一是写或印在纸上,作用于眼睛的“文字”,二是根据眼睛的反映辨认出不同的字形,通过发音吐字诸器官读出来而作用於耳朵的“字音”。研究“文字”的结构不是这里的工作。而歌者所发即为“字音”,因此,必须研究“字音”结构。
歌唱中如同说话一样,使用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音节”。音节由元音、辅音等因素组成,有字头、字腹、字尾等部分构成。歌唱与说话在语言的基本单位上略有不同的,便是在有些情况下,歌唱发音把音节拆开来连贯地发出各个音素,从而形成一定风格。这就必须研究不同音节的组成类型,从而分类研究、练习,以形成讲究的吐字方法。
中国气派的歌者首先必须研究、掌握的是普通话的发音方法。
由于音节由头、腹、尾三部分构成,我们按头、腹、尾分别分类。
以上归纳为声母总表:
<4>我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中总结的吐字五法:崩、打、粘、寸、断,即主要是咬字头,即发声母时所用的方法。
崩:双唇弹字,主要用於唇音,包括双唇音及唇齿音:b p m f
打:舌及上牙齿爆发摧字。用於舌尖(前、后、中)音:z c s d t n l zh ch sh r
粘:咬住字头,过渡口腔。用於舌面音:j q x
寸:气流摩擦,将字托出。用於舌根音:g k h
断:整个音节的骤停。为情绪起伏作准备。
<二>字腹:即字的韵头。由元音构成,按元音口形,可分为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嘬口呼。
1.开口呼:以a o e 起头的韵母。
2.齐齿呼:以i起头的韵母。
3.合口呼:以u起头的韵母。
4.嘬口呼:以 ü 起头的韵母。
由于字腹在歌唱发音中,相对所占时值较长,因此明确四呼口形是字音正确的关键所在。
<三>字尾:由韵腹、韵尾组成。
我国传统上把字根据韵腹、韵尾的相同相近而分类为十三辙或十八韵,以十三辙为依据又可归纳为三大类:
1.单韵母:一七、发花、姑苏、也斜。口形基本不变,无须专门归韵。
2.复韵母:怀来、灰堆、油求、窈窕、棱波。口形变化变化大,口腔要调节、控制才能吐清楚。
3.鼻韵母:中东、江阳、人上、言前。收音归鼻腔。
字腹、字尾分类可在韵母表中反映出来:
我们这里按音节拼读时的先后顺序,把字分为头、腹、尾。现在已经明确的是字头由辅音构成,而字腹、字尾由元音、复元音以及带鼻音字母的复韵母构成由於声音部分以及气息部分的训练主要是用元音来训练的(这是因为元音在喉),所以,除了字腹的明确以及字尾的归韵有必要下功夫外,吐字功夫拟应主要加强字头即声母发音的练习。前文提到的崩、打、粘、寸、断五法不失为其训练论述的精辟总结。
习惯上认为西洋唱法是以声带字,而民族唱法是以字带声。我避免这样立论是因为这样易陷入孤立性与片面性,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发展。没有哪一种唱法是轻声重字或轻字重声。由于个人习惯以及被训练者所具条件的不同,训练上的先后并不是绝对的。但有一点必须重申,即有了美好的声音,仅仅是具备了唱好歌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特别是从事民族声乐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