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探析

2011-10-13桂平

教育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桂平

【摘要】 教学改革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除了针对教材的改革以外,最大的就是针对课堂的改革上。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慢慢的进行变化,而现如今提倡的素质教育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主线。对于小学语文,作为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教育的改革,以此来对整个课堂的气氛以及状态进行改革。明确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确定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方向,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语文的改革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育改革 小学语文

1 引言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稳步前行。正所谓改革要从根抓起,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我们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感性认识要更强一些的学科,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们带着一种热爱的心情。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因此可以按照语言的学习方式去让小学生学习语文。

2 听力方面的练习

外语课有听力训练,其出发点无非是非母语学习,不会听说学不好。诚然,作为母语,只要是正常人,只要说者讲的不是难懂的方言,听的人自然能听懂,自会理解,但是,能否做到听得机智,听出话中之话、言下之意,听后立即产生各种反应,则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口头言语交流和社会交际需要的是高水平的机智的“听力”,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欣赏文学作品的朗诵之所以能引发愉悦感,则更倾向于听力与心智的默契。

教育心理学家曾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耳朵灵敏了,便能听出对错优劣来。所以,我经常把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课堂上读出来,让学生判断哪篇写得好,哪篇写得不好,不好的文章从思想内容直至遣词造句上存在什么问题。这样的练习多了,学生往往会在文章尚未读完时对佳作给以会意的微笑,对劣作发出宽容的大笑。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的一个误用词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出来的。这个句子是:“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意、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梦……”播放课文录音时,一学生指出该句听起来别扭,仔细一琢磨,对呀,这个“把”字显然应该是“用”,否则,那个“了”字也无以落实啊。我在备课时倒没有发觉,学生竟在听的时候发现问题,真是“感觉好极了”!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除了课本、录音机,不妨引进图片、幻灯、录像、电影,在形象感觉中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同样是重要手段。

3 口语方面的练习

当今社会,“讷于言”恐怕不再被视为一种美德吧。由于“说”的水平体现了多种能力和修养,所以,说话能力的培养大约可以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在机制十分复杂。就语文教学而言,最直接的说话训练应该是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规范。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现,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发言,姑且不论其答得是否正确,其口语组织就很差,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句不成句,就是颠三倒四,杂乱无章,不能令人满意。

这里当然有思维问题,但不尽然。同一个题目,大部分学生也许书面能完成得很好。“说”就不行,反映出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怎么办?还是多实践。吕淑湘先生认为,学习语文要做到“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而语言能力,“只有通过正确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培养说话能力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当然不是胡扯乱说,所以还要让学生“模仿”——听别人怎么说的。其他的,诸如课前演讲、小型辩论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或法庭审判等,都行之有效的,只是参与的人有限。总而言之,要重视学生的“说”。

4 阅读方面的联系

阅读习惯也是重要素质,做语文教师的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自身的一点语文修养,有多少得之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事求是地讲,大概不会多,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课外阅读。读书多了,就渐渐领悟到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了乐趣,语文素质也就形成了。所以,即使走上工作岗位,语文教师依然是最爱读书的人群之一。对学生,我们自然不能奢望他们也像自己一样读那么多的书,但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在他们走出校门后仍不忘时时读书——不一定是语文方面的,这就可以了。

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应让学生学会感悟。在阅读时不能忽视学生独立自主地实践,不能忽视语言感悟的实践。在读中领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难以理解的词句,我在处理教材时,会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比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难以理解杨科心中最爱和最大的恐惧,以及这两者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复杂的心情。领悟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质疑:杨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怕了还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向前移动,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指什么?接着引导讨论,解疑,联系上下文,读读杨科害怕的原因,再读读杨科热爱音乐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5 写作方面的联系

书写是人的另一种“门面”,写得好不好是技能问题,认真还是马虎,规范还是不规范则是素质问题。教师在学生上学时,用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好处,对净化社会用字环境也是一种贡献,特别是要训练学生对“语体文”的书写。这里的“语体文”指非文学作品,重点是称为“应用文”的实用文体,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管用的就是这类文章。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如果仅囿于考试的范围,而脱离实际生活,则学习语文的价值就是昙花一现,因为他无法很好地领会,写出为社会活动所必需的语体文。试想,自己能写信、打报告、写计划、总结发言稿、拟说明书、撰论文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语体文写作都有意识地学过?基本不是!凡是非靠先学写作不能写人,大多数反而写不好,能写者,靠的是平时阅读时,对同类文章的敏锐捕捉,有了印象,沉淀在心中,要用时,自然会从笔尖流出来,而且八九不离十。说到底,即使是应用文,也不是只有唯一的写作套路、格式,关键还在于内容和语文运用。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的阅读敏感培养起来,如此,胸有丘壑,学生方可自如地驾驭语言,完成各种文体的写作。

6 结语

能够按照语言学习的方式去学习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语言的学习无非在于听说读写,掌握这些技能,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也能够很好地确定学习的方向。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