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1-10-13郑家斌

教育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铁牛小羊创造性

郑家斌

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过:“一个人是否有创造思维,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可见创造性思维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1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马哈曾经说过:“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的问题。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文中的怀丙和尚为了打捞陷在河底淤泥中的八只大铁牛,做了四项准备工作:一是派人摸清铁牛沉在河底的位置。二是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三是把两只大船并排栓紧,在船上搭个木架子。四是请熟悉水性的人带着粗绳潜到水底拴住铁牛。根据这四项准备工作,我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用大船装沙?”“为什么要在船在搭木架子?”“为什么要用粗绳潜到水底拴住牛?”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我进行了归纳,但并不急于解决,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怀丙和尚找捞铁牛的过程,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演示实验,逐步弄清、弄懂。这样,学生处于质疑——思考——领悟的愉悦氛围中,不但掌握了学习方法,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 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思维是指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向,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发散思维能产生新的独特的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因此,我们教师要开拓、诱发、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多结果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能力。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编剧”,改写这个故事的结局,想一想,当狼扑向小羊时,还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说:“在狼扑向小羊时,狼却倒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在狼扑向羊时,小羊一闪,躲到一边,狼扑一个空,掉到河里了。”我这样让学生设想课文的结尾,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3 设计出富有创造力的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形式,教师设计出富有想象性或创造力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思维活动不断进行。如讲到《第一场雪》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冬天,雪?雪化了变成?有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回答,说明已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看还可以怎么回答。学生的回答就让你感到富有新意了;冬天,雪在跳舞;冬天,雪在和大地说悄悄话;冬天,雪在到处找朋友;雪化了变成小溪;雪化了变成春天;雪化了变成温暖……这样的练习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创造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乐于接受,语言得到了训练,思维得到了质的飞跃。

4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天性好动,对实践性的内容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也是创造性思维必须具有的情感基础。如我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根据“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一小节,展开想象,编写剧本,然后进行课堂表演,学生表演了富人凶狠残酷的嘴脸,穷人互相同情、怜悯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小女孩的可。通过实践,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体会,同时也发展了思维的独创性品质。

创造性思维是生命之树,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坚持倾注极大的热情和勤奋,精心培育这棵树,必将催开香气四溢的花朵,必能欣喜地摘到“平中见奇”的新意之果。

猜你喜欢

铁牛小羊创造性
毛茸茸的小羊
小羊不吃菜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碰碰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