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10-13张勇

教育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激发兴趣培养

张勇

【摘要】 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总结了我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数学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它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培养 创新 求异思维 激发兴趣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具有“创新”的空间

学习贵在创新。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指出探索问题的途径,创新就无从谈起。然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前人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然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体验得来的。换句话说,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且要主动地消化这些知识,分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那么在学生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就能使他们逐步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

2 运用求异思维,让学生具有“创新”的翅膀

创新思维是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是什么”?也就是说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且努力地促使他们去探索“多”,即思维的变通性。在设计练习、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时要求设计一些有弹性的,能够超出原有知识范围的,而又覆盖不同的层次和水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去思索。

3 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具有“创新”的心理安全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上或行动上具有独创和革新精神时,他往往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他的想法有被否定的风险。处于这种情况下人常常表现出紧张和恐慌不安。

对于学生来讲亦是如此,因为他的回答对于教师的问题,肯定不是标准答案,他要承受错误的压力,假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一种高度的容忍精神,那么学生的紧张情绪才会消除,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抑制,反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必须要教师尊重他们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他们的想象和别出心裁的念头;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或探究性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项活动特别感兴趣时,要予于支持;学习的气氛要轻松活泼;不要反对学生对问题或事物的猜测,特别是猜测有一定道理的时候;对教学未作要求或未涉及的知识,如果学生愿意就要让他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特别是教材中的思考题,最好让学生动脑筋,然后让学生做出解答);鼓励他们把多余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籍或其他活动上,完善他们的知识、经验、文化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这种友善、和谐的学习气氛,会让学生的心理有一种安全感,特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保证。

4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具有“创新”的动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4.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4.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开展各种竞赛,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4.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多证,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模式。

5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具有“创新”的环境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与此同时,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6 教师做好学生“创新”的“监护人”

6.1 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正是一种创新态度。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6.2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我们的传统教学,也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但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梁冬青.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若干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5)

2 梁卷明.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才能的途径[C].第十届全国初中数学 教研会获奖论文集,2000

3 梁卷明.构造基本图形.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C].第十一届全 国初中数学教研会获奖论文集,2002

4 翁龙起.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学教研(数学), 2003.1

5 王燕燕.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中学教研(数学),2003.3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激发兴趣培养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