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科技引领作用全方位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2011-10-09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经济社会产学研

■ 中山大学校长 许宁生

发挥高校科技引领作用全方位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 中山大学校长 许宁生

过去五年来,中山大学围绕“国家需求、国家任务、国际水平”的指导思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极推动学校优势技术领域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主动对接”,推动学校科技管理政策与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主动对接”,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动对接”,中山大学与广东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全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与地方合作方面,中山大学已经与广东省9个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同时,为配合各地市产业错位发展的需求,学校根据各地市主要产业发展的现状,建成了10个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研究院。例如,广州生物工业研究院重点开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研发,深圳研究院重点开展数字家庭与软件技术的研发,佛山研究院重点开展半导体照明技术的研发,顺德研究院重点开展光伏技术研发。研究院的定位侧重在学校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中试平台,通过研究院的建设,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到“技术中试应用”、再到“规模化生产的产品”的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链条完全打通,推动了学校技术成果的转化。

在管理机制创新方面,中山大学从评价体系入手,特别提出以企业对项目的研发投入、专利技术的转化、科技服务的社会效益作为评价应用研究的重要指标。学校还专门设立了200名专职科研编制重点支持应用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免于教学和论文的考核。学校还提出了两个“70%”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模式,提高团队在成果转化中利益分配的份额。希望通过这种机制,激发起从事应用研究团队的科研潜力和动力,打造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技术研究领域。

“十一五”期间,中山大学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超过200项,共计经费1.2亿元,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240人,牵头组建或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17个。在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带动下,与企业开展了4200多项合作,投入经费近8.9亿元,共获得168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奖励。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推动中山大学快速发展、促进学校更好的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广东省建设“幸福广东”、推动经济社会进入创新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如何能在这个时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中山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再上一个台阶,以一流水准建设一流的学术共同体,是我们当前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山大学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紧紧抓住两个抓手,实现新的发展。

第一个抓手是国际资源。要充分利用高层次的国际资源,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使中山大学的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院系发展等各个环节,既能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又与世界一流接轨。要把对世界一流的追求落实到学校、院系的实际工作中。2009年中山大学与法国在核工程领域的教育合作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展的。目前,学校正在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建立合作,下一步,还将在药学领域、转化医学领域寻求高水平的国际资源。高端国际资源的引入,不仅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还将对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二个抓手便是牢牢立足广东。中山大学要以全方位主动服务的姿态,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广东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产业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在这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中山大学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目前,学校服务广东的氛围已经形成,局面已经打开,面向地方产业发展所布局的工程技术平台也日趋完善。下一阶段,则要从“三个度”入手,进一步拓展服务广东的“广度”,加强与广东发展的“结合度”,提高对广东的“贡献度”。

首先,要进一步拓展服务广东的“广度”,全方位地为广东服务。中山大学在教育、科技、医疗方面,都已经做了一定的工作,但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知识产权方面,可以引导教授们先申请专利、再发表文章,这就是对广东知识产权工作的一大贡献。又如高端医疗、社区医疗、文化建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都是中山大学有能力参与进去的领域,学校要把握好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以当前广东正在推动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中山大学的很多学科都与这三个产业有关联,但若想参与进去,仅仅“有关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搞清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中山大学能为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提供什么硬技术?只有将学校的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这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关键问题密切结合起来,提

高结合度,才能真正将服务广东落到实处。

最后,要进一步提高对广东服务的“贡献度”。要把为广东所做的每一件事落到实处,把是否服务好广东作为院系领导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服务好广东的过程中,实现中山大学新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国家和广东省的充分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中山大学一定能够在产学研结合的工作上取得更大突破,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广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经济社会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注释体例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