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1-09-28梅学艳陈芳芳

运动 2011年2期
关键词:宿州实验班显著性

梅学艳,陈芳芳

(1.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安徽 苏州 234000;2.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梅学艳1,陈芳芳2

(1.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安徽 苏州 234000;2.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学生体育课采用传统教学法与体育游戏干预下的游戏教学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对改善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心理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更好地增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整体上改善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游戏;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能否在此阶段保证和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为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

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了1999~2009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充分利用宿州学院图书馆和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认真研读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理,使其运用于本研究。

2.2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1]教授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调查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工具。该测验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它包括100条题目,分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分量表。每个内容量表采用0、1计分制,8个分量表的各个得分及总得分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程度(MHT分值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用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的方法,前后测各发放问卷220份并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2.3 实验法

2.3.1 实验对象 选择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为实验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自然班中各抽取两个实验班(有游戏组)和对照班(无游戏组)作为实验对象,共220名(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20名)。为了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的情况基本相同,对实验前测得的调查问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故可作为实验对象。

2.3.2 测试工具 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1)试验时间。游戏组和无游戏组分别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干预。

(2)实验方法。实验期间,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游戏组每次课均以叫号起跑、追球起跑、踏步追拍、搬运接力、单足跳追拍、老鹰捉小鸡、排球接龙、集体“拔萝卜”等集体游戏的形式进行。无游戏组在教学时则完全排除游戏的形式,避免游戏性因素的直接介入。两组在练习内容上保持一致,每周练习中等强度的活动两次,每次45分钟。

2.4 数理统计法

资料经MHT专用软件处理后得到每个人在8个内容量表和全量表的得分数据,利用SPSS1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汇总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制作成表格。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一年级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心理量表得分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一年级有游戏的实验班男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上,实验后比实验前的得分有明显的降低,P<0.01,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显著性差异;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得分上,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也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达到了明显的显著性差异;而在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与此相比较,对照班男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的得分上与实验前数据有明显的升高,达到了明显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内容量表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被试男生实验前后MHT测验结果的比较(M±SD)

3.2 高一年级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心理量表得分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高一年级有游戏的实验班女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四个方面,实验后比实验前的得分有明显的降低,P<0.01,都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显著性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实验后比实验前也有了显著降低,P<0.05,即达到了明显的显著性差异;在其他方面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与此相比,对照班女生在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的得分上与实验前数据有明显的升高,且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内容量表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被试女生实验前后MHT测验结果的比较(M±SD)

3.3 分 析

体育游戏是以简单的规则为前提,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它具有趣味性、群众性、教育性、竞争性、公正性、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等特点 。[2]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游戏组的实验班实验后和实验前MHT的得分在总体上有明显变化。男、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内容量表上有显著下降,这说明体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除此以外,通过游戏干预的体育教学,可以改善男生的冲动倾向及女生的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以此说明体育游戏的干预有利于维持和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无游戏的对照班在实验后孤独倾向、身体症状的量表得分有所上升(P<0.05),其中女生在过敏倾向上也有所上升(P<0.05),这意味着无游戏组的体育教学不但不能很好地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让中学生对此产生了厌恶感,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从以上分析可见,体育游戏干预下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活力,同时可以增进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从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之外找到自己的快乐,还可以在游戏中确认自身价值,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愉悦感、成就感、满足感,增强信心,呈现出一种总体心理健康状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能改善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并能充分地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1.2 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对改善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效果。实验后她们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过敏倾向的得分比实验前均有有明显的降低。

4.1.3 女中学生内心的恐怖倾向很严重,尽管体育游戏干预下会有很大幅度的降低,但仍需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辅助改善。

4.2 建 议

中学生表现出对游戏的喜爱,反映了中学生“爱玩”的天性。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是中学体育课首选地教学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由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单靠一种体育游戏干预下的教学方式有些单薄,故可采取多种方式并行,如适当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等,将学校“孤军作战”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合作战”,努力使中学生朝着身心和谐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5-49.

[2]李永智,朱波涌.体育游戏[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

G807.2

A

1674-151X(2011)02-076-02

投稿日期:2010-10-08

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JKY09149)。

梅学艳(1980~),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2.039

猜你喜欢

宿州实验班显著性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宿州诗群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