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因素融入初中女生耐力跑教学的初探

2011-09-28梁云娟

运动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肺活量耐力

梁云娟

(上海市新北郊初级中学,上海 200083)

心理因素融入初中女生耐力跑教学的初探

梁云娟

(上海市新北郊初级中学,上海 200083)

本文以上海市新北郊初级中学2010届146名八年级女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对她们一年来800m成绩、肺活量进行均数及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认为,在耐力跑教学中注重学生意志、信心、效能感、需要等心理因素的调动及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耐力水平及肺活量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耐力跑;心理因素;初中女生;肺活量

在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耐力跑技术、体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内因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将心理因素融入到八年级女生耐力跑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运动成绩及心肺功能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1.2 实验法

运用心理学有关原理在耐力跑教学中的融入,对八年级女生耐力跑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实验。

1.3 数理统计法

对试验后结果与七年级升至八年级耐力跑800m成绩及肺活量进行均数及非参数检验,以确定实验后教学效果的显著性。

1.4 逻辑推理法

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归纳出本文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一书中对七年级至九年级女生的800m成绩评分标准可知,八年级女生800m及格及良好的评定标准都比七年级、八年级女生偏低。(表1)

表1 七年级~九年级女生800M优良及格评定标准

2.1 帮助学生认识耐力跑的美,满足爱美的心理需要

传统的耐力跑教学较偏重跑的动作技术、运动负荷的安排,忽视了该年龄段女生参与耐力跑的心理需求,致使学生认为耐力跑就是找苦吃、找罪受。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有恐惧心理,认为跑步没有美感。爱美是人的天性,健康的美是女生的所求。根据八年级女生爱美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跑步是一种美的体验过程,心理因素的融入无疑会提高学生对耐力跑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2.1.1 引导学生体验耐力跑的美 举办以“跑步”为主题的讲座,运用PPT进行直观性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验耐力跑的动态美感。在初期的练习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小运动量,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有效地消除学生恐惧耐力跑的心理,同时也体验耐力跑的健身美。

2.1.2 让学生充分了解耐力跑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耐力跑能增加心肺功能,有效地改善脑部供氧供血,提高脑力工作能力,有效促进人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注意等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完成文化科学习任务有较大的帮助,让学生体验跑步的益智美。

2.1.3 了解耐力跑与形态的关系 耐力跑能有效地促进人体骨骼的成长,纠正不良的身体姿态,而且能使肌肉强壮有力,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让学生体验跑步的塑体美。

通过与她们探讨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了解耐力跑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促使学生从思想上对耐力跑有一个正确的、全新的认识,即耐力跑是产生美的过程,是美的一种体现。

2.2 定目标,引导学生寻求耐力跑的最近发展区

2.2.1 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同课异策”的教学方式,一是自主练习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二是提供每课练习距离(分为4段跑距:1200m、1000m、800m、600m)、跑速(以200m为一单位,分4种速度:45s、50s、60s、70s):三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耐力水平,选定每课的距离及跑速,同时充分信任学生能达成自已所选定的目标。

2.2.2 练习指导 在整个教学中,采用教师在技术、方法上的指导与监控,学生自定距离、自控跑速的练习方法,辅以语言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自测脉搏了解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好运动量。同时,教师做好每课次学生完成情况的记录,课中引导学生对自我练习时的内心体验的的评价;学生分段跑及定时跑的完成情况;学生是自觉的或在教师及同伴的督促下完成的情况。课堂上及时表扬练习较好的同学,肯定参与练习的每一位同学。注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寻求适合自己耐力跑的最近发展区,掌握在目标上的数(跑进距离)与量(体力、速度的分配,是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节奏)的把握,有效地促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已的耐力能力,加强信心,不断超越“目标”。

2.3 及时正向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及维持来自肯定与鼓励。正向的评价是最有效的肯定与鼓励。在耐力跑的练习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个体的差异评价,即使对被评价的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进行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客观的,即可以量化的,如成绩的对比,参与练习所跑进总的距离或是提高了定距跑的速度等;另一方面是主观的,即自我的体验,参与练习的情感体验、对自身意志力方面的感悟。每一次练习都让每一位同学有成功的体验,都有被肯定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对自已所要达到预期目标更有信心,练习热情高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也得到调动,学生克服“极点”的能力增强,获得的成功体验更多,成就感更强。这样,不但维护学生的效能预期,促使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促进学生努力程度的持久性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4 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及时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八年级的学生尽管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同时在心理上还是存在着对家人很强的依恋性。在每次练习中,对那些平时不爱动、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同学给予特别的关注,不断地给予适当的鼓励,如亲切、大声地喊她们的名字,高声地称赞她们的跑姿,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如父母般时时都在关爱着她们,陪伴着她们成长。

把教师主动、真诚的关爱,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效地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满足了学生在困难面前需要的心理支持以及克服困难后的理解及肯定的情感需求。

2.5 耐力跑教学心理因素融入的实践

通过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新北郊初级中学2010届八年级女生实验前后的成绩比较,所有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优秀率由原来的2%提高到10%,良好率由原来的28%提高到65%,及格率由原来的69.8%提高到90.4%。某些同学800m的成绩实现了由不及格到优秀的飞跃。(图1)

图1 八年级女生实验前后800m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比较

通过同批次女生七年级与八年级800m成绩及肺活量的均值比较(表2)发现,800m跑成绩八年级较七年级成绩有显著提高;肺活量八年级较七年级有较大增加。通过成绩及肺活量的非参数检验,该批次女生在八年级800m成绩及肺活量较她们在七年级有显著性提高,从而得出,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是有效的。

表2 同批女生七年级与八年级800m跑成绩肺活量统计及非参数检验

3 结 论

3.1 融入美的心理因素是八年级年龄段女生参与耐力跑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3.2 目标实现的现实性是唤醒及促进学生耐力跑潜能的最大发挥。

3.3 正向评价是有效提高及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的催化剂。

3.4 尊重与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满足学生被重视与关爱的心理需求,有效地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3.5 心理因素融入耐力跑教学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及身体机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梁宁健.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姜玉华,殷丛建.体育教学中“同课异策”的实践研究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4]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潘建芬,丁福琴.引导学生对长跑从“恐惧”到“享受”[J].中国学校体育,2010(2).

G807.0

A

1674-151X(2011)02-086-02

投稿日期:2010-11-05

梁云娟(1968~),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心理训练。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2.044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肺活量耐力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
大学生肺活量与身体素质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