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十一五”期间图书情报学研究力量分布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分析

2011-09-26张晓阳

图书情报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文献学十一五情报学

张晓阳 曹 曼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镇江 212013)

·情报分析·

我国“十一五”期间图书情报学研究力量分布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分析

张晓阳 曹 曼

(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镇江 212013)

采用科学计量方法,从地域分布、单位分布、立项主题等方面,对我国“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勾勒出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力量分布状况,并对研究布局和主题提出若干建议。

国家社科基金 立项项目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科学计量学

2 研究方法

以Excel与SPSS 16.0为统计分析工具,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上,摘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2006-2010年资助的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信息[9],并以此为数据源,对该领域项目的类型和数量分布、单位和地域分布、立项主题内容等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资助项目的类型和数量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的研究侧重点不同,重点项目是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代表着研究的热点、难点、焦点;青年项目一般在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 兼具培养具有科研潜力的中青年专家的目的[10]。

图1 2001-2010年间图情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型年度统计

“十一五”期间,即2006-2010年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共立项302项,平均每年立项60.4项,2010年立项数达到最高,为83项。如图1所示,从立项的数量上来看,跟“十五”期间相比,除自筹项目外,无论是各类型项目立项数还是年度总立项数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尤其是年度总立项数,上升幅度较大;一般项目立项数目稍有波动,而青年项目立项数除2010年略有下降外,前9年均逐年持续上升。

从项目类型上看,“十一五”期间共获得重点项目立项10项,所占比例为3.3%,包含有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互联网用户群体协作行为模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古籍藏书和国际情报学进展与理论创新研究等;一般项目立项为195项,所占比例为64.6%,是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档案学、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主战场;青年项目立项为97项,所占比例为32.1%;自筹项目为0。而“十五”期间,共获得立项重点项目为6项,所占比例为9.8%;一般项目114项,所占比例为72.6%;青年项目24项,所占比例为15.3%;自筹项目5项,所占比例为3.2%。两者相比,除青年项目立项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之外,其他三种类型项目数均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在各类型项目比例上有所调整,青年项目大幅增加,促进了图情新生力量的成长,加强了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建设;重点项目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其立项数却呈上升态势,并不影响其在图情领域的突出地位和对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引导作用。自筹项目从2003年开始立项以来始终为0,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①自筹经费有一定难度;②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面越来越广,申请立项机会相对增多;③自筹项目不如其他三种类型的项目影响大。这些可能导致申请自筹项目的研究人员积极性不高。

从表1可以看出, 虽然图书情报领域的立项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历年图书情报学的立项数总是低于22个学科的平均立项水平,在22个学科中立项数的总排位始终处于12-13位。这说明近年来图书情报学科虽有所发展但仍未得到国家的足够重视,该学科研究人员的研究实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表1 2006-2010年图书情报学在22个学科中所占立项数排序统计

3.2 资助项目的单位和地域分布

五年间图书情报学获得立项的单位总数为124,其中有20个单位获得4项以上(见表2)。另外,有11个单位获得3项、22个单位获得2项、71个单位获得1项。这表明在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机构分布中,也存在集中与分散现象,单位与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进一步分析显示,获得4项以上的20个单位共获得149项基金项目,占总立项数的 49.34%,它们是推进图书情报学研究发展的主力军。其中,4个单位为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得项目数占20个单位总项目数的20.13%;在剩余的16所高校中除了3所高校(湘潭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以外,其他13所均为国家211工程院校,获得项目数占20个单位总项目数的68.46%。在这20个单位中,兼具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仅有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为中山大学;仅有情报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仅有档案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这8个单位在5年间共获得立项86项,占总立项数的57.72%。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图书情报研究主力以高校为主、以其他研究机构为辅;高校由于其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依然是承担项目的主体。而在众多高校中,科研主力又主要集中在国家211工程院校及具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这些高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和师资力量,为承担基金项目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而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领军单位则为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表2 2006-2010年获得4项以上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学立项的单位统计

2006-2010年间共有29个省(市/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学研究课题立项,但各省(市/区)立项分布差距较大。5年间共有10个重点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3项)、江苏(2项)、天津(2项)等地区。表3显示,获得各类项目排名前五位的地区为:北京、湖北、上海、江苏、广东,其立项数占总项目数的58.61%。这5个省/市之所以立项名列前茅,是因为此5省/市均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图书情报社会科研力量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科研学术气氛浓厚,国内外最新情报信息交流和接收的机会也多,从而形成科研先发优势,获得资助的基金项目也较多;紧跟其后的湖南、山东也是立项的重要区域,与这些地区大学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较强有直接关系。回顾2001-2005年间,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为:北京(49项)、湖北(19项)、上海(16项)、湖南(8项)、天津(8项),紧随其后的为:江苏(7项)、河南(7项)、广东(6项)。通过对比发现,近十年来北京、湖北、上海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稳居前三,而江苏和广东两省则是该研究领域中不容小觑的后起之秀。由图2可见,北京地区一枝独秀,湖北、上海、江苏、广东地区立项差距在缩小,显示这四个地区研究实力逐渐平衡。

表3 2006-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学立项的地区分布统计表

从全国立项基金分布来看,各省市获得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差距悬殊:排名第一的北京为63项,最后的3名只获得1项;即使是排名前两位的也有很大差距,北京立项数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湖北(35项)的两倍。这说明图书情报研究的地域分布也存在集中分散现象,大多数基金资助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少数经济文化等较为发达的地区;欠发达的地区也覆盖到,但数量较少,表明西部项目的设立很有必要。

图2 2006-2010年五省市年度立项统计

3.3 西部项目立项数量与地区分析

为提高西部地区的科研水平,全国社科规划办设立了西部地区专项资金,资助范围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十二个省(区、市)以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三个民族自治州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表4说明,2004年首次设立西部项目便有1项图书情报学课题获得资助,“十一五”期间共资助该领域49项,资助项目数有了大幅度增加。由于西部项目初评与年度项目一同参加通讯评审,资助数的增加反映了年度总项目数增加,同时也说明西部地区在该领域研究力量和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

表4 图书情报学西部项目立项统计

由表5可见,西部项目中除西藏外,11个地区均获不同数量的项目资助,其中云南、甘肃各有8项,位于西部地区前列。如加上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云南、陕西立项在12项以上,已超过山东地区,列于全国第7、8位。

表5 图书情报学西部地区“十一五”立项统计

3.4 立项主题内容分析

在立项主题上,借鉴周志峰[7]对主题内容的分类方法,除西部项目外做了如下统计。由表6可以看出,主题内容涉及了图书情报学各个分支领域,既包括了图书情报档案事业和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等传统的研究领域,也包括了近年来兴起的信息服务、知识管理和数字图书馆等新兴研究领域。

表6 2006-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 基金图书情报学立项主题分布

在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研究领域:信息资源的采集模式研究,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等;数字图书馆和知识管理在我国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幅度较快,在五年间的立项数目分别为17、26项,所占比例为5.63%和8.61%。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知识创新,依赖于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创造和传播知识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极其重要的因素。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选择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优化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配置,已经成为图书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可以预见,知识管理和数字图书馆在未来几年仍将是我国图情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基金课题研究涉及面较宽,既有应用性研究课题又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几乎涵盖本学科所有领域,而且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意识。跨学科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的逐渐增多,促成了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研究特色的形成,且壮大了图书情报学的研究队伍,同时提升了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层次和研究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十一五”期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的立项数量和资助力度逐年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情报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学科和队伍建设。在这五年期间,共有29个省(市/区),125个单位,299位主持人获得302项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学资助项目,但在22个学科中,每年的资助项目都低于22个学科立项的平均数,排位处于第12-13名。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开始对机构限项申报,为提高立项率,增强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竞争力,建议相关图情机构大力开展合作申报,既有重大基础研究的强强联合,又有强弱联合的应用研究,也要有弱弱联合的特色研究,以促进本领域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十一五”期间国家支持西部地区科研发展,本领域西部项目数呈大幅度上升势头,比“十五”期间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云南、陕西、甘肃地区已进入到全国受资助最多的前十位。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资助力度,同时对资助项数极少的东、中部省份地区(吉林、福建、山西等)特别是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图情机构进行适当倾斜,促进该地区的图情研究;另外恢复设立自筹经费项目,鼓励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资助本领域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国家项目研究。

图情机构研究力量仍然比较分散。高校是项目承担的主体,其他项目分布在中科院、中信所、社科院和公共图书馆,其中跨系统跨部门的研究很少。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各学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课题申报做出具体指导。

“十一五”期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主题仍然围绕“一个基础三个支点”展开,在强化图情学科基础理论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同时,分别从资源组织、用户服务、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不同的是用户服务研究已超越“十一五”之前信息技术立项数量[11],显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科研中得到体现,此外受国家“两化”融合战略的影响,研究主题为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的项目数大大上升,是“十一五”前十年的2倍[8]。但总体上这类课题偏少,建议增加图情实践问题和对社会服务方面的选题,以促进图情学由信息管理走向知识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1] 许新军. 近十年来图书情报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J]. 图书与情报,2007(4): 103-106.

[2] 刘彦庆. 国家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分析——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计量学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8):172-174.

[3] 王红玲,张齐增.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十年立项浅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5):41-43.

[4] 刘文云,耿庆军,李 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立项分析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 82-87.

[5] 赵良英,周佳贵. 我国图书情报文献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近十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情报文献学科研立项的统计分析[J]. 情报科学,2007(10):1593-1596.

[6] 李锦兰. 2000-2005年图书、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出及科研能力分析[J]. 现代情报,2008(6):131-135.

[7] 周志峰.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的图书情报学研究计量分析[J]. 情报杂志,2009(5): 29-33.

[8] 李 红. 1994-2009年“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的统计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10(4):31-34。

[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历年资助项目(2006-2010)[EB/OL]. [2010-12-18].http://www.npopss-cn.gov.cn

[10] 耿庆军,刘文云,李 勇.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主题看我国图书馆情报文献学研究现状及趋势[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4):463-465.

[11] 陈雪梅. 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扫描——以近十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为例[J]. 图书馆建设,2005(2):23-25.

DistributionofResearchResourcesin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AStudyBasedonanAnalysisoftheProjectsFinancedbytheNationalSocialScienceFundinthe11thFive-YearPeriod

Zhang Xiaoyang, Cao M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annual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in the 11th five-year perio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funded projects on library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philolog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which are engaged in these projects and their research content and finally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themes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funded project; library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ntometrics

G353

1引言

是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前沿科研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科研项目从提出到确定的全过程都要经过广泛、深入、反复的研究论证,往往代表着一个学科领域内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我国自1981年建立科学基金制度以来,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科学基金体系,各种基金资助使得科研工作如虎添翼,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1991年设立,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的基金研究项目,它面向全国高校、社科院、党校、党政机关的科研部门、军队院校等5大系统,在全国人文社科系列研究项目中处于最高档次,代表着我国社科研究的最高水平[2]。

关于图书馆、情报和文献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 王红玲和张齐增 (2005)对1993-2003年间的立项基本情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3];刘文云等(2007)提出资助项目研究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立项审核阶段存在名人效应等[4];赵良英和周佳贵(2007)对1997-2006年间科研立项的时间、地区、系统及内容分布等作了统计分析,揭示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5];李锦兰(2008)通过对 2000-2005年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该时间段社科基金立项的核心单位[6];周志峰(2009)对1994-2008年立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获得了该学科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和机构等信息[7];李红(2010)旨在为开展学科课题申报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1994-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立项情况也做了统计分析[8]。本文对“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进行统计和梳理, 勾勒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力量分布状况,并对研究布局和主题提出若干建议。

张晓阳,男,1969年生,副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曹 曼,女,1987年生,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2010级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

猜你喜欢

文献学十一五情报学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卷首语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以来立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