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目录学对近代政治革命与变法的宣传作用①
2011-09-25李立民
李立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一、太平天国时期目录学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在其定都天京后,实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首先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猛烈抨击。太平天国政权主张独尊真神皇上帝,反对除此之外的一切偶像崇拜。因此,其所到之处对孔庙和其它庙宇一行捣毁。其次是设立了专门刊印图书的“典刻官”和删书衙门。典刻官由四人组成,负责刊印诏定的图书。同时,又有删书衙门,对违反太平天国教义的图书予以删除。太平天国实行的文化政策和思想宗旨在其编纂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太平天国时期所刊行的图书,凡是经过天王洪秀全审定过的都称作“旨准颁行诏书”,所列图书大都是有关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宣传这些政治主张,在每书的第一页都刻有此目。当时,太平天国的钟湘文就言:
天下生民,不知崇拜天父上主皇上帝久矣。拜邪神、行邪事、读邪书,可诛也,亦可悯也。今蒙天父恩差,真主下凡,定鼎安民,天下之人无不回心,同知悔罪,此天父之大权能也,而诏书之唤醒痴愚,拯救宇宙不尤彰明较著乎!兹逢天恩俯赐,金玺铸成,自宜盖玺颁行天下,使众小皆知天法,制度常昭,群臣共仰天恩,忠贞益矢矣。[1]
可见这些旨准颁行的图书起到了宣传太平天国思想的作用。这份书目的内容见下表:
天父上帝言题皇诏太平救世诰天父下凡诏书二部建天京于金陵论天命诏旨书贬妖穴为罪隶论旧遗诏 圣书诏书盖玺颁行论前遗诏 圣书天朝田亩制度天条书天理要论天平诏书天情道理书太平礼制 御制千字诏太平军目行军总要太平条规天父诗颁行诏目钦定制度则例集编颁行历书武略书三字经醒世文幼学诗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
从这份《旨准颁行诏书总目》的内容来看,它是一份具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图书目录。例如太平天国政权宣布了废除土地私有制,主张平分土地,实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政策。这份总目中列有《天朝田亩制度》一书,这正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再如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2]其实行了反对儒学的文化政策,并将传统的儒学定为“妖学”,在这份书目中著录有《贬妖穴为罪隶论》一书正是反映了其排斥儒学的主张。尽管反对儒学,但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天命论等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却都被看成是“天情道理”并被保留下来,《天理要论》、《天情道理书》正是这种政治思想的表现。又如太平天国后期实行了洪仁玕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提出在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主张雇佣关系。洪仁玕还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凡外国人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内地。”[3]在这份目录中《资政新篇》赫然著录,起到了宣传太平天国变法措施的作用。此外,将《太平救世诰》、《醒世文》和一些颁布的诏书、礼制、军规等书籍列在该目录之中也体现了其政治用意。
对于太平天国颁布这些诏书总目的政治用意,太平天国领袖吴容宽说:“兹我天王口为天口,言为天言,诏书颁发,天下咸知,继自今九州万郭,莫不知今是而昨非,悉洗心而革面,共同赞美天父天兄之权能,而皆真心悔罪,修好练正,以为天父子女矣。”[4]袁名杰也说:“天主之化布于诏书,真主之威昭乎金玺,盖所以化醒天下,与镇定天下者为无穷也。我主蒙天父恩赐金玺,使不盖用颁行,何以俾天下化其愚浊,仰其声威。故一切诏书皆宜盖玺,颁之天下,使其知我主奉天命以临民,凡天下之人,不拜邪神,不行邪事,尚何有妖魔迷蒙也哉!”[5]《旨准颁行诏书总目》著录了太平天国各种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成为太平天国军民的必读书目,在宣传其政治主张、统一思想,配合运动上发挥了实际作用。
二、维新派利用目录学对变法思想的宣传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局,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利用各种文化工具开展了广泛的变法宣传活动,如开办学会、学堂、报馆等。除了利用这些学会、学堂、报馆来宣传他们的维新变法主张外,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人士还利用目录学这一文化工具,宣扬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是利用目录学宣传变法的方式,他们主张利用向西方学习的方式,反对暴力革命。1902年,康有为发表了《辨革命书》鼓吹“革命诸人,号称救国者,乃必欲分现成之大国而为数十小国”,这样就会使国力衰弱,“人不分割我而我自分割之,天不弱亡我而我自弱亡之”[6] 212。梁启超也在《中国历史上的革命之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一旦发生了革命“则必百数十之革命军同起,原野厌肉,川谷阗血,全国糜烂,靡有孑遗,然后仅获底定”。这种革命的最严重后果还会使“所积累以得之文明与之俱亡”[7] 806,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目录学著作中体现了这种思想。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提出了变法的关键在于多译西书:“兵志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人方日日营伺,吾侧纤悉曲折,虚实毕见,而我犹枵然自大,偃然高卧,匪直不能知敌,亦且昧于自知,坐见侵陵,固其宜也?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此三百种者,择其精要而读之,于世界番变之迹,国土迁异之原,可以粗有所闻矣。”[8] 序例康有为也在《日本书目志》中提出中国富强之本不在军械而在西学的观点:“今中国亦汲思自强而改其旧矣,而尊资使格耆老在位之风,未去楷书割截之文,弓刀步石之制,未除补缀其一二。……然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9] 自序
二是利用目录学宣传政治体制的改革,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兴民权,设议院。在梁启超和康有为编纂的目录学著作中宣传了这种政治思想。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中通过收录一些有关书籍宣扬其政治主张。如《西学书目表》“表中官制类”著录了《德国议院章程》一书,并在此书上划了两个圈识,表示重要。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收录了有关政治学的书籍26种,有关政体的书籍6种,如《泰西立宪国政治揽要》、《英国政治谈》、《瑞典政治概略》、《万国政治历史》等。康有为认为:“通天下之气,会天下之心,合天下之才,政未有善于议院者也。泰西之强基此矣!日本又用之而强矣!”[9] 政治门序于是,又在《日本书目志》中著录了有关选举、议院的书籍近四十种,如《选举法义解》、《各国议会要论》、《各国议院章程》、《各国民选代议政鉴》等书。
三是利用目录学宣传经济改革,主张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是实现国家富强的保证。梁启超认为:“吾以为中国而不欲富强,斯已耳。中国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自古未有不讲商务而能立国者,亦未有不讲物产工艺而能通商者。公例有然,而今日之中国又时之不可失者也。”[10] 182因此,他在《西学书目表》商政类中,著录了《富国策》、《富国养民策》、《生利分利之别》、《华洋贸易总册》等有关发展经济的图书。梁启超认为,这些书籍“精义甚多,其中所言商理、商情合地球人民土地,以几何公法盈虚消长之,盖非专门名家者不能通其窔奥也。中国欲振兴商务,非有商会聚众讲求,大明此等理法不可”[8] 读西学书法。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也收录了有关经济学的书近百种,收录了《国民理财学》、《经济学大义》、《应用经济学》、《实用经济学》、《财论》等书。他认为经济是政治富强的基础:“泰西从政者,非从经济学出不得任官,理财富国尤为经济之要。日人变法之始,方病贫,无以举新政。先易货币,其法美可施行。吾土政事与日旧俗同,维新之先采而用之,亦治标之宜也。”[9] 经济类小序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收录有关经济专卖特许的书籍,认为西方富强的原因在于“倍根立专卖特许之法而已。有专卖特许,则其人民竭其心思耳目,以著书制器而致富养生在是焉。”[9] 专卖特许书小序
四是利用目录学宣扬以进化论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康有为指出,变是世间万物的普遍规律:“盖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火山流金,沧海成田,历阳成湖,地以善变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壮老,形体颜色气貌,无一不变,无刻不变。”[11] 1进而将这种进化论的观点引入到其社会发展史中来,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世说”。他在《日本书目志》中就宣扬了进化论的思想。康有为认为发展变化中国古已有之:“圣人譬之医也,医之为方因病而发药。若病变则方亦变矣。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立义,时移而法亦移矣。孔子作六经而归于《易》、《春秋》。《易》者,随时变易,穷则变,变则通。孔子虑人之守旧方而医变症也。其害将至于死亡也。《春秋》发三世之义,有拨乱之世,有升平之世,有太平之世。”[9] 自序只有不断的革旧变新,国家才能富强:“吾中国大地之名也,今则耗矣哀哉!以大地万国皆更新而中国尚守旧故也。伊尹古能治病国者也,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汤受其用,教故言日新。又新积池水而不易则臭腐,身面不沐浴则垢秽盈,大地无风之扫荡改易则万物不生。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暗。新则败天地之理也。今中国亦汲汲思自强而改其旧矣。”[9] 自序康有为对进化论的宣扬为其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此可见,近代目录学的有关内容对维新派的主张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变法的具体形式上进行了宣传。维新派利用传统的书目形式“从技术层面和民族心灵入手,是维新思想启蒙的成功之处,也是国人如此平静地接受中国目录学近代转型的关键”[12]。
三、革命派利用书目形式进行的宣传活动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状况十分复杂。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以往的侵略策略,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了一系列编练新军、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奖励实业,发展民族资本的新改革措施。这是一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初步壮大了的民族资产阶级渐渐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革命领导力量。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兴办报刊、杂志,翻译小说、创建革命团体等形式展开了广泛的革命宣传活动。在这些宣传革命的活动中,目录学也常常作为一种宣传工具被应用到政治领域。
革命派不像维新派那样通过专门的编纂目录书来宣传他们的主张,而是利用在报刊上登载具有广告性质的新书目录,借此来宣传其主张。例如在革命派主办的报刊《大陆》第一号中刊载了“作新社出版新书第一回广告”的目录,该目录罗列了《五大洲三十年战史》、《家政学》、《白山黑水录》、《三十年大事纪》、《各国宪法大纲》、《最近外交史》、《哥萨克东方侵略史》等书,在每一书下都列有提要,特别是通过一些书的提要宣扬了革命派暴力革命的主张。如《五大洲三十年战史》的提要云:“是书为蒲圻贺履之先生纂著,起同治十二年癸酉,迄光绪二十八年壬寅。有编辑,有翻译,搜采最富,抉择最精。使五洲万国大小战事,了如指掌,而其要旨则以中俄交涉尤为全球所注意,故此三十年始于俄人之侵回部,终于俄人之据满洲,标举微言,刿心怵目,使观者明于种族竞争废兴存亡之故,有以激发其思想而振奋其精神,不仅赅括详明,足资考证已也。”提要内容反映出作者唤醒民众,反思国耻,振奋斗志,抗击外侮的思想。又在《大陆》第二号的新书目录中有《革命前法兰西二世纪事》、《南阿新建国史》两书。《革命前法兰西二世纪事》是记载法国革命前,由于社会黑暗,政治腐败,而其君臣依然坚持专制,不肯革新,“遂酿成破坏之乱,扑政府,戮王族,奇惨殊祸”之事。《南阿新建国史》则介绍了杜兰斯哇与阿列西以一隅之国反抗强大英国之事,该书提要认为:“彼小寡之邦自强如是,地广人众而不克振奋者可以愧矣。”革命派企图以法国大革命以及杜、阿两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成功事例进一步宣扬革命,鼓舞民心。关于革命成功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各国宪法大纲》的提要则给出了答案:“宪法为立国之本,原已为识者所共认,今欲强我中国,舍此未由,其亟宜留意毋待深言矣。本社编《各国宪法大纲》一书,以饷我同胞。此书于泰西诸文明祖国之宪法理论,精明搜罗详尽,又以有志经国者,不可不急手一编也。”可见,革命派也注意了宣扬法制立国、强国的思想。
此外,还通过罗列一部书籍的具体章节目录来向读者推介图书,进而宣传了革命主张。如《民报》上是这样向读者推介《荡虏丛书》的。[13]
《荡虏丛书》
第一种:《孙逸仙》 章太炎先生序;孙逸仙先生自序;黄中黄著;定价三角
目录
⊙第一章 孙逸仙之略历及其革命谈判
⊙第二章 孙党与康党
⊙第三章 南洋之风云与吾党之组织
⊙第四章 南征之变动及惠州事件
第二种:《无政府主义》 定价二角
目录
⊙无政府主义及无政党之精神
⊙法国之无政府党
⊙西班牙之无政府党
⊙意大利之无政府党
⊙德意志之无政府党
⊙奥地利、匈牙利之无政府党
⊙瑞士之无政府党
⊙英国之无政府党
⊙美国之无政府党
⊙结论
第三种:《沈荩》 沈荩之遗像 黄中黄著 章太炎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沈荩之略历及庚子事变
⊙第三章 沈荩之居北京及群小倾陷之情势
⊙第四章 满清政府之惨刑及沈荩死后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沈荩之舆论十三则
⊙诗 附八则
革命派对其政治主张的宣传,并没有利用传统的书本式目录,而是利用了在报刊上刊载广告目录的新形式。究其原因,这是与近代报刊数量剧增,覆盖面广,传递信息迅速等原因密不可分的。中国近代报刊在维新变法时期迅速成长,改良派不仅在国内兴办了报纸,在日本、美洲、南洋等地也都办有自己的报纸。辛亥革命前后,在京津、上海、湖北等地又出现了宣扬民主革命的报刊。近代报刊向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促使革命派利用报刊与目录相结合的新形式来宣传其政治主张,以扩大其影响力。
总之,近代目录学宣扬了一系列变法和革命的政治主张,在近代社会变革中肩负了独特的社会功用。这些变法和主张是直接面对普通大众而进行的宣传,因此,为我们深入地研究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提供了新视角,学术价值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钟湘文.诏书盖玺颁论行[M]//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第四册.上海:国立编译馆,1936.
[2]黄再兴.诏书盖玺颁论行[M]//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第四册.上海:国立编译馆,1936.
[3]洪仁玕.资政新篇[M]//太平天国印书四十二种:第十六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
[4]吴容宽.诏书盖玺颁论行[M]//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第四册.上海:国立编译馆,1936.
[5]袁名杰.诏书盖玺颁论行[M]//萧一山.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第四册.上海:国立编译馆,1936.
[6]康有为.辨革命书[M]//张枬.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北京:三联书店,1960.
[7]梁启超.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M]//张枬.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北京:三联书店,1960.
[8]梁启超.西学书目表[M].清光绪二十二年时务报馆印本.
[9]康有为.日本书目志[M].上海:大同书局石印本.
[10]梁启超.变法通议·论金银涨落[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M]//康有为.不忍.上海:上海广智书局,1913.
[12]闽定庆.维新派目录学的文化内蕴[J].学术研究,1994(3):83-87.
[13]陈超.晚清目录学初探[J].图书与情报,19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