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2011-09-24陈成文孙嘉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受助者社会工作者群体

陈成文,孙嘉悦

(湖南师范大学 公 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陈成文,孙嘉悦

(湖南师范大学 公 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遵循结构功能主义的思维路径,对社会工作功能的理解应该按照从小的子系统到大的社会系统的递进关系,从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考察。社会工作的个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人格塑造、情绪调节、行为转化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群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规范约束、价值整合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整合、社会导进两种功能。

社会工作;个体层面功能;群体层面功能;社会层面功能;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联合国1960年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之发展》一书指出,社会工作是一种用以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使其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其走出自助困境的过程,而最终的目标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客观的助人来达到受助者主观上的自助,即“助人自助”[1](P248)。其目的是增加人们的福利,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顺利地通过人生的各个阶段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扮演好社会角色,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社会进步以及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一个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构想。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因此,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工作的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课题。

一、结构功能主义:分析社会工作功能的理论视角

在社会学中,功能论或称结构功能论(structurefunctionalism)是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和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19世纪发起的。结构功能主义十分注重研究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协调的机制,是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理论。它强调的往往是“稳定的秩序”[2](P34)。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道德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具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他现象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系统都是内部分工与相互依赖的整体。不同部分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都在对整个系统的存在发挥功能,从而达到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具体来说,他认为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一些结构单位。

在结构功能主义看来,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四种功能条件[3](P112):一是适应(adaptation),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包括对环境给系统的限制和压力的顺应,以及对环境的积极改造。系统必须同环境发生一定的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或能力,或者说,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二是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即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系统的目标是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行动系统都具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三是整合(integration),即协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使它们达到某种程度的团结而开展有效的合作。任何行动系统都由各个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四是维模(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又叫潜在模式的维持,即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连续性的功能。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即互动中止时期,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够照常恢复互动关系。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

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4](P24)。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4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也就是一种社会制度,具备社会制度的功能。它所救助的主要对象就是那些在社会系统中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角色的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处于较差的社会地位或缺乏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群体。他们在AGIL系统中,无法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社会角色、自我维持秩序并保持平衡,即受助者的行动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当这种子系统越来越多时,就会对其他子系统甚至社会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受助者行动系统的结构:

社会工作作为维护系统的枢纽和润滑剂,具有重要功能。它在各等级的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和疏导,从而帮助受助者完成自我实现,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

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社会成员要想很好地生存,首先就要适应他所在的客观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其具有能够顺利生存的手段和能力;其次,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须能够达成其所在系统的既定目标;再次,社会成员在进行社会活动时,要遵守社会整合的规则;最后,当社会系统暂时中止或破坏时,社会成员能够将原有内化的模式维持下去,以保证自己及整个社会系统的连续性维系。在这四个过程当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即社会成员能够很好地顺利通过自己的手段和能力来达成系统目标,遵守社会规范和规则,当系统中止或受到破坏时,其能够调动各种资源或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很好地维持下去;另一种就是,社会成员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够顺利通过自己的手段和能力来达成系统目标,或认识不到社会规范和规则的重要性,不能够很好地遵守,当系统中止或受到破坏时,该成员也不能够进行资源利用、整合或进行自我调节,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当中受到了阻碍,个体系统运行不下去。人作为社会性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社会化,否则将无法顺利地生存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系统逐渐地将每个人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系统进行内化和制度化以达到其一致性。内化是社会层面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被社会行动者认同、结合到自己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中,即社会的文化模式和角色期望转化为人格系统。内化的直接意义是一般性规范深入个别性人格,而内化的间接意义则是一般性规范通过个性化行为实现了制度化。内化进入了人格系统,制度化则展开于社会系统,两者辩证统一、持续进行,从而不断地创造和维持着社会系统的一致性。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及生长环境的不同,不是每个人的社会化都会那么“成功”,为了保持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对这些再社会化的社会成员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教化,使他们顺利地完成社会化。那么,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这三个系统的运行都是同一原理,在各系统运转当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引导和调整,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就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遵循结构功能主义的思维路径,对社会工作功能的理解应该按照从小的子系统到大的社会系统的递进关系,从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考察。

二、从结构功能主义看社会工作的个体层面功能

任何社会成员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通常这些困难和问题得不到顺利地解决,个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和成长,也不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因此,社会工作者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应运而生的。所谓社会工作的个体功能实质上就是通过分析受助者面临的困难,向其提供直接、具体的帮助,以使其能够促进受助个体的正常生活、促进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功能,从而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个体尊严受到尊重。

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总理提出的这四个“更”,总体上是从社会建设角度来谈政府的工作目标的:从社会秩序来讲,要更加公平、和谐;从个人来说,要更有尊严、更加幸福。那么,何谓“尊严”呢?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和网民在线交流时有所阐明,他指出:1.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赋予自由和权利;2.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3.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简而言之,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帮助个体进行顺利的社会化,对其进行人格塑造、情绪调节及行为转化,从而实现社会成员的尊严满足。社会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在于社会工作视人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完整的个人,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塑造功能

人格塑造功能主要指通过社会工作活动的连续实施,促进服务对象公民人格的最终塑造。由于社会变迁、家庭或个人原因,有些人可能会暂时或较长时间地陷入困境,难以正常地生活及进行良好的自我实现。虽然如此,他们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并不因此而完全泯灭,仍不同程度地具有人的善良、责任、尊严、荣誉、对成功与成就的追求等基本属性。对生活上有困难的人给予必要的帮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则是通过上述服务来恢复和促进受助群体及有需要群体的正常生活[5](P102)。正常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实际上,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就是增强他们的能力和维护权利,就是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和促进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改善,使他们能像其他人那样正常地生活。社会工作将服务对象置于社会化交际生活,使其能够最大可能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引导和行为规范,促进受助对象的再社会化使其形成健康人格,最终能够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顺利回归社会,充分尊重和满足受助者的尊严和自我实现。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较低级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较高级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都属于这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6](P77)。我们可以将这五个层次划分为三个阶段。生理需要及安全需要两种低层次需要划为温饱阶段;社会需要及尊重需要划为小康阶段;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划为富裕阶段。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社会工作正是将受助者的需要层次发挥到最大化,通过引导和塑造,使其逐渐由温饱阶段奔向小康阶段,最终完成个体的自我实现的功能,使受助者形成健全的人格,顺利地完成再社会化。

2.情绪调节功能

社会工作的情绪调节的功能即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者调试和稳定过度的情绪,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对个体心理活动效率的不利影响。

人类心理活动包括情感过程、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方面,其中,情感体验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心理背景,对信息的接收、选择、加工、储存、回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对态度、动机、行为等意志过程,都有发动和协调作用。在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下,思维活动的效率高,思路开阔,解决问题准确迅速,不易被困难和挫折阻止;相反,在不适度的情绪状态下,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会影响到认识过程的效率和意志活动水平。如情绪低落,则心理活动水平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思维行动迟缓,稍遇困难就停止行动:如激动、兴奋过度,则意识范围狭窄,考虑问题不全面,易盲目做出冲动的决策和行为。

人类情绪活动也受认识过程的影响和制约。认识的调整可以减少过度的情绪体验对心理活动效率的不利影响。对受助者而言,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避免受助者的情绪影响到心理活动的效率。当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问题时,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及焦虑和不安,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应对自如,具有稳定的情绪从而提高做事效率。提高个体适应社会、与社会相协调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

3.行为转化功能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在互动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及价值体系等)的急剧变化或者不良影响而引起的人们心理或行动上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者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为受助者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帮助其行为向有利的方向转化,从而适应环境的变迁和影响,促进人的发展。

当个体遭受挫折之后,会对自己这种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绪状态总是要设法表现出来的。换言之,这种情绪状态最终会对个体的行为发生影响,这种行为反应具有社会性,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在受挫之后的行为反应种类很多,包括:(1)退化;(2)补偿;(3)压抑;(4)攻击;(5)冷漠;(6)方向;(7)隔离等行为反应,这些病态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个体不能顺利地完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行为转化,帮助受助者转变固有观念,适应环境的变化。

个体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个体的顺利发展体现了人人平等、兼顾公平的原则,使受助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解放和平衡,尊严得到实现。这样不仅促进了个体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子系统中的其他个体甚至总体中的其他系统都有深远的影响。只有个体得到发展,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建立才会最终实现。

三、从结构功能主义看社会工作的群体层面功能

社会工作中的群体是一个中观社区及组织层面,包括通过对社区、组织(单位、学校、工厂、团体等功能社区)的干预、调节,促进社区内人们相互间的沟通,改善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组织内的结构,运用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的方法,使社区中的大多数人认识社区的共同问题,达成共识,一起行动去改善社区环境,通过在群体内部发生作用,从而对群体的内部系统进行整合,有利于群体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群体具有目标指向、规范约束和价值整合的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

目标导向行为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一个客观的机构或部门对其运转进行导向并确立群体目标,使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认识群体的共同问题,达成共识,一起行动改善群体环境,提高整合程度,这就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导向功能。

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地协助一个社区的民众和团体,通过他们本身的统合和协调,有效地增强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并进一步增强该群体共同对于其所属较大社会单位的适应能力。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该群体的发展进程和方向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以实现群体目标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完成[7](P90)。社会工作中的社会工作行政作为一种专门的工作方法,就是在一个社会福利组织内为了把政策转变为服务,协调所有服务活动,达到特定的机构目标而使用的计划、设计、协调、评估及调整各自独立的任务、功能及活动。在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促进和提高整体系统的效能,从而为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了保证。当某一目标实现后,社会工作者继续对这一过程的效能进行评估,防止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进一步优化群体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新的目标。

2.规范约束功能

一个群体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赖于具有恰当的规范来约束。这种规范既包括硬性规定,也包括道德约束。在中观层面,组织或社区常常要有一个约束群体成员的规范体系来维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这就需要作为第三方的社会工作者来维护这一底线,利用规章制度的宣传或道德规范的约束,纠正和规范群体成员的行为,避免其出现越轨行为。当有越轨行为出现时,社会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失范者步入正轨。

在现有的组织或社区中,正是缺乏了这样一个第三方机构,导致了规范约束力的不足和腐败的滋生,因此这种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3.价值整合功能

在单位、社区等群体中,在实现群体目标价值的过程中,个体的价值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价值一致,才有规范和结构的协调,才会使社会成员行动一致,这样才更有利于群体目标的达成。社会工作者主要的作用在于将群体的整体价值体系内化到每一个体的价值观念当中去,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引导人,从而使每个个体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到群体中去,促进目标的顺利实现。当某一群体内部价值观一致时,该群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更加有效率并且更加具有集体意识[8](P145)。同时,社会工作还能有效地协助一个社区的民众和团体,通过他们本身的统合和协调,有效地增强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四、从结构功能主义看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功能

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个体、群体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为个体和群体的提高提供了保证。两者同在一个系统当中,互相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协调发展,这也是社会工作所追寻的目标。社会工作注重整体、部分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解决单一或个人的问题,而是将社会环境的前因后果也考虑进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工作在宏观层面也发挥着功能,对整个社会起着整合和导进的作用。它可以通过社会立法、社会政策的规划,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研究与咨询,从社会环境入手,解决关系全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全局问题。

1.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工作的社会整合功能是维持社会秩序和推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功能学派认为,整合功能使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将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它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三个方面的功能。其中,价值整合是最重要的一种功能。只有价值一致,才有规范和结构的协调,才会使社会成员行动一致。规范整合是使价值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标准,从而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结构整合是使社会的每一个结构都发挥出自己的功能,并和其他结构所发挥出来的功能联结起来,实现功能的互补,从而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社会整合还包括社会资源的整合与社会关系的整合。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因素,需求与资源之间不能完好地契合起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使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帮助有需求者寻求资源,帮助有资源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的作用。同时,社会工作者还能够整合社会关系、疏通联络渠道,帮助人们获得感情上的补偿,由此来增强人们对社会的归宿感,以减少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冷漠的不良状态。因此,社会工作的整合功能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2.社会导进功能

社会工作的导进功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它包括提供知识、协调社会工程管理和巩固社会进步的成果三个方面的功能,最终达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一个系统的发展或社会的导进必须以新的知识为动力,这种新知识包括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社会工作能给人提供系统良性运行所需要的知识,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进步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使各方面协调一致,从而更加顺利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最后,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的“维模”功能,即社会工作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的连续性,将原有的运行模式完整地保存下来,巩固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整个社会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最终达到和谐状态。

社会工作能有效地展开社会管理工程。有计划地推进社会进步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管理工程。而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则有赖于社会工作者在其中调适,主要是通过目标调适、机构和制度的调适、人员行为的调适等,通过调适达到各部分的协调与行动一致,实现社会管理与控制。通常,社会工作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对有困难人士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给他们以实际的帮助,而且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减少因问题激化而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有助于社会稳定。在这里,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地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

社会工作还能巩固社会进步的成果。每一次社会的改革与进步都需要巩固其新成果,并且新制度还需要具有客观中立价值观的部门去支持。因此,社会工作在巩固社会进步的新成果、建立和维护新制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般而言,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社会工作不但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强调不尽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会造成社会问题,因而要通过改变环境、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所以,社会工作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发挥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人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原来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体系被打破,人们之间良好的共同体关系受到了伤害,并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从而威胁社会的稳定[7](P90)。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常常扮演调和及疏导者的角色,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这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应该指出的是,社会工作所擅长的、面对面的、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的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不但如此,社会工作通过自己的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促进互相关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这样,社会工作就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各个系统提供帮助,不仅包括提供物质的帮助,而且包括提供精神上的帮助,调动受助对象的积极性,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自身能力,逐渐摆脱困境并预防再度陷入困境。从微观层次来说,社会工作帮助个人和家庭在社会环境中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协调社会资源来摆脱其当前的困境。从宏观层次来说,可以消除社会不平等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个体、群本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功能,才能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和谐发展。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7]刘祖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马良诚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Abstract:Abiding by the thought approach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social work should be inspected progressively from small subsystem to big social system,including three layers:individuals,groups,and society.Individual functions of social work mainly include three functions:personality shaping,emotion regulation,behavioral tranformation;group functions of social work mainly include three functions:goal orientation,regulation restraint,and value integration;social functions of social work mainly includes two functions:social integrating,social directing.

Keywords:social work;individual functions;group functions;social functions;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perspective

(责任编校:文 泉)

On the Function of Social Work---A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Perspective of Analysis

CHEN Cheng-wen,SUN Jia-yue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C916

A

1000-2529(2011)02-0075-05

2010-11-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研究”(07ASH011)

陈成文(1966-),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嘉悦(1986-),女,辽宁沈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受助者社会工作者群体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扶困助学活动有效性对受助者心理、思想影响的案例研究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