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错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1-09-23冯艳
冯艳
(锦州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辽宁锦州121000)
示错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冯艳
(锦州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辽宁锦州121000)
目的探讨示错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教学大纲要求,将10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2名)和对照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示错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的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86.54%~98.08%的学生认为增加示错法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结论增加示错法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质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示错法;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1]。示范与示错是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直观演示方法。其中,示错法像反光镜一样,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误完全暴露出来,这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到自己的错误所在,通过正误对比,达到纠正错误而掌握正确操作技术的目的。针对普通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年龄较小、综合素质较低的特点,笔者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示错法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8级普通中专护理专业学生102名,均为女生,年龄17~19岁。随机分为实验组(52名)和对照组(50名),2组在性别、年龄、课程及专业成绩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学时、教学内容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授课为中心,采用学生观看电教—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示错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采用学生观看电教—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示错的教学模式。
以无菌技术操作为例进行阐述:(1)对照组:教师讲解无菌技术操作时,首先让学生观看电教,然后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反复、严格的练习直至掌握规范的操作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在操作中缺乏无菌观念,甚至有的学生严重违背无菌操作原则。(2)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完成后,教师设置错误的操作方法,如选用无菌溶液时,课前准备过期的溶液、标签模糊的溶液、瓶塞松动及有沉淀浑浊的溶液;使用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倒置、使用后钳端未闭合直接放回容器中、用无菌持物钳夹非无菌物品、用无菌持物钳时触碰到容器边缘;铺无菌盘时,跨越无菌区、衣袖接触无菌面;戴无菌手套时,用已戴手套的手去接触污染物体、戴手套时已戴手套的拇指接触到第2只手套的翻转面等,将各种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其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寻找其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点评意见,然后点拨、归纳不同错误发生的原因,如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不严格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及处理措施,以警示学生,从而达到验证、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
1.2.2 评价方法(1)操作技能考核于每项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参加,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每组由2名教师评分,取其平均分。(2)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2份,收回52份,回收有效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将结果录入S P 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学生成绩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2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2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x±s,分)
2.2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3 讨论
3.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示错教学法注意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形成了“教师是主导、护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2]。根据教师在实验操作技能中设置的不同错误,学生通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享受参与教学、获得成功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教学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增加了示错法,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表2可见,98.08%的学生认为增加示错法能激发其学习兴趣;88.46%的学生认为示错法能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示错法始终围绕操作规程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这一教学目标,创设与操作相关的错误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创新思维能力[3]。
表2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n=52)
3.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融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技能培训中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教师演示时,根据要求找到错误的操作内容,如果学生对护理操作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要找出实际操作的错误及正确回答问题是十分困难的。此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3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加强和改进基础护理技能教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我们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措施[4]。增加示错法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操作规程,还要故意设置一些错误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使其明白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起到了警示作用。因此,教师需不断加强学习,丰富教学内涵,精心设计教案。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必须演示正规的操作规程,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整个操作过程。增加示错法,旨在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每项基础护理操作绝不是一个简单过程,而是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环节,每个环节又有着科学、严谨的规程,无论工作多忙,操作步骤一项都不能省略。从表2可见,94.23%的学生认为增加示错法提高了其动手能力。
总之,护理实验教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保障,只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才能推动护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朱玲,马翠萍,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4,18(10A):1779.
[2]刘利兵,刘芳娥,陈健康,等.开展综合型医学实验课程的初步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S1:114.
[3]宋洁,张淑香,杜静.急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15):12~13.
[4]袁义厘,孙建玲,高井圣,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1~362.
G424.31
B
1671-1246(2011)04-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