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强度有氧训练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2011-09-20孙步高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4期
关键词:训练组高强度有氧

张 宁,孙步高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心脏科,江苏南京,210008)

冠心病(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广泛应用,急性冠脉事件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长期看,CHD患者的再发率和死亡率仍很高。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CHD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2-3]。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但关于运动强度的确定仍存在争议,高强度间歇训练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其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间歇性、效果好、副反应小、易于坚持[4],但由于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较大争议。目前还没有针对我国CHD人群的采用高强度训练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高强度和低强度有氧训练的方式,观察其对CH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为较大规模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9月间于本院就诊的CHD患者60例,其中男 35例,女25例,年龄65~75岁,平均(71±6)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冠心病诊治指南[4],并确定无妨碍实施心脏康复的并发症。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高强度有氧训练组(峰值功率的70%)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72±7)岁,心功能Ⅰ级 16例,Ⅱ级 4例,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梗4例;低强度有氧训练组(峰值功率的70%)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70±5)岁,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 5例,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梗4例;对照组 20例,其中男12例,女 8例,平均年龄(73±8)岁,心功能Ⅰ级14例,Ⅱ级6例,心绞痛14例,陈旧性心梗 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门诊予以健康宣教,药物治疗及保持日常生活状态等;低强度持续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峰值功率的50%作为训练强度,持续训练20 min/次,训练前后均有5 min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进行3次/周,共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取峰值功率70%作为高强度训练强度,每次训练4组,每组训练5 min,组间休息5 min,总时间为20 min,3次/周,共8周,训练前后均有5 min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上述训练强度可根据患者个体耐受情况,酌情增减5%~10%,并尽量在空气新鲜处进行。低强度和高强度2组在运动过程中行心电监测,无明显心绞痛发作症状及心电图明显ST-T改变。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训练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运动训练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对照组亦分别行2次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数据含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运动试验采用K4b2型心肺运动测试训练系统,检测运动持续时间、峰值功率、氧脉搏及无氧阈值(AT)。

2 结 果

2.1 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前各组患者LVEF没有明显差别(P>0.05),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后,低强度和高强度的有氧训练组患者LVEF有所提高,但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见表1。

表1 不同强度有氧训练后LVEF的改变( ±s)

表1 不同强度有氧训练后LVEF的改变( ±s)

LVEF(%)组别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 55.23±5.46 54.78±6.05低强度有氧运动 56.68±5.87 58.26±5.96高强度有氧运动 55.32±6.12 57.01±6.34

表2 训练后3组患者之间各指标的比较( ±s)

表2 训练后3组患者之间各指标的比较( ±s)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低强度组相比,#P<0.05,##P<0.01。

项目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 差值d(训练后-训练前)测试持续时间(S)高强度组 238.90±51.49 299.40±55.37 60.50±28.38**##低强度组 229.90±89.75 251.65±95.62 21.75±31.09**对照组 222.74±65.23 213.95±33.91 -8.79±30.47峰值功率(W)高强度组 85.50±20.83 106.20±33.91 20.70±20.48**##低强度组 83.25±28.11 90.75±32.05 7.50±20.5*对照组 81.58±29.39 78.68±30.27 -2.89±5.09氧脉搏(mL/beat)高强度组 9.34±2.89 13.02±4.63 3.68±1.02**#低强度组 9.54±2.65 11.98±4.27 2.44±0.83**对照组 10.08±3.13 10.01±3.09 -0.07±0.02 AT(mL/min)高强度组 456.75±520.30 603.05±553.42 146.30±225.83**低强度组 524.45±607.22 597.00±607.73 72.55±225.82对照组 439.32±582.11 428.68±571.34 -10.63±29.74

2.2 心肺运动试验结果

治疗前3组间的测试持续时间、峰值功率、氧脉搏及无氧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训练后的差值(训练后-训练前)比较,3组间的测试持续时间、峰值功率及氧脉搏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 P<0.01),AT仅高强度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见表2。

3 讨 论

CH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冠脉血液灌注重建技术的广泛开展,CHD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幅降低,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着再发的心脏事件,其生活的质量反而降低了。因此,PCI和CABG只能为患者解决急性问题,并不能取代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的重点是运动训练,且如何确定运动强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过高的运动强度对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过低的运动强度又会造成康复的效果较差。近年来,高强度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在国外有所涉及,其危险性得到了较好的评估和控制,但是在我国仍缺少必要的临床实践经验。所谓高强度训练为:在功率递增式运动评估试验中,被测试者因出现力竭或其他不适症状而终止测试时的功率为最大功率,一般认为取最大功率的60%~80%可算为高强度[5]。低强度没有确切的界定,一般取最大功率的30%~60%作为低强度[6]。

本研究中经过8周的康复运动训练后,低强度和高强度的有氧训练组患者的LVEF有所提高,但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提示有氧运动可以提高稳定期CHD患者的心脏功能,但影响并不大,并不能根本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这与国内有些研究者的结果不相符合。从CHD患者的运动耐力方面来看,无论是低强度的持续的有氧训练还是高强度的间歇的有氧训练对提高CHD患者的运动耐力都很有帮助,其有氧运动时间,峰值功率,以及氧脉搏都明显提高(P<0.05)。特别对于高强度的训练者来说,其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无氧阈值也明显提高,提示高强度的有氧训练对于CHD患者的运动耐力提升更加有效。此外,Inga等[7]将高强度(达到最大心率储备的85%~95%的心率)与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储备的60%~70%的心率)进行比较,发现高强度更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肥胖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万进等[8]将2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在无氧阈的心率)和低强度组(达到最大心率储备的50%的心率),用固定自行车进行为期4周,5次/周,45 min/次的训练,与低强度组比较,高强度训练组的最大运动摄氧量提高,最大通气量下降,这些都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也充分证明了高强度有氧运动对于CHD患者的益处。

综上所述,通过以下肢运动为主的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能够更好地提高稳定期CHD患者运动耐力,其效果要明显高于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并且花费的时间较短,患者的依从度得到大幅提高。基于此,高强度的有氧训练应该成为心脏康复有氧训练中的重要选择,其临床应用必将有效的提高心脏康复的效率。

[1]Ahmad U,Frossard P M.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South Asia:Need toredefine risk[J].Int J Cardio,2006,107(2):289.

[2]Jobin J.Long-term effec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the paradigm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J].J Cardiopulm Rehabil,2005,25(2):103.

[3]王海东.心脏康复运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15):919.

[4]刘 洵,Brodie D A,等.心梗后患者递增负荷运动中ST段降低与VO2、VE、BL和RPP变化的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5):495.

[5]Ries A L,Bauldoff G S,Carlin BW,et al.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oint ACCP/AACVP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7,131(5 Suppl):4S.

[6]Beauchamp M K,Nonoyama M,Goldstein R S,et al.Interval versus continuous training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Thorax,2010,65(2):157.

[7]Inga E,Gjertrud A,Arnt E,et al.Both aerobic endurance and strength training programmes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obese adults[J].Clinical Science,2008,115(9):283.

[8]万 进,陈晓虎,王振兴,等.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77.

猜你喜欢

训练组高强度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拿什么拯救自己——浅谈高强度压力下的自我调适
高强度汽车焊管用冷轧窄带钢开发生产实践
华菱湘钢成功开发80kg级高强度水电用钢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