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1-09-20端木琰
王 媛,端木琰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院内科,江苏南京,210006)
随着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数目也呈逐渐上升之势。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代谢紊乱和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1]。研究发现[2],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同时有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特性的药物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已证实,缬沙坦除具有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安全有效的降压优势外,尚有利于抑制或逆转心肌肥大,还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1(PPARy)激动剂的功能;缬沙坦在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中发挥良性调节作用[3]。作者通过收集本院门诊/住院的轻、中度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探讨缬沙坦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前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2003年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第七次报告(JNC-7)推荐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及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与分级报告,收集2010年5月~2011年2月在本院内科就诊的Ⅰ~Ⅱ高血压患者90例,按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33例,女 29例,平均年龄(65.4±3.8)岁,体重指数 25~35 kg/m2;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28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4±3.8)岁,体重指数 25~35 kg/m2。2组间除血糖外其余各项指标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血压测量用标准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取3次非同日血压的平均值。血糖测定: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本采集:分别于清晨空腹和餐后2 h抽取静脉血5 mL。降压药物选择缬沙坦(商品名: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降糖药物仍使用之前方案。
1.2.2 监测指标和方法:之前服用降糖药的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所有患者于治疗之日起应用或改用缬沙坦80 mg,1次/d,晨起口服,口服降糖药治疗仍采用原治疗方案。如2周后患者坐位血压>140/90 mmHg,将缬沙坦加至160 mg/d,直至达到正常血压。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糖化血红蛋白(HbAlc)。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生化指标分析
2组间治疗前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DBP、SBP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lc、FPG、2hP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TG、LD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DBP、SBP明显降低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s)
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1
BP组别 n HbAlc FPG 2hPG TG LDL SBP DBP治疗组 治疗前 62 155.2±13.6 93.3±7.2 6.9±0.5 7.1±1.5 12.5±0.7 2.5±0.4 4.3±0.7治疗后 62 141.1±9.3** 88.3±6.2** 5.9±0.7** 6.5±0.9* 8.9±1.1** 2.6±0.33.6±0.4**对照组 治疗前 28 154.4±10.8 92.7±13.1 6.5±1.5 5.0±0.8 7.7±0.8 2.1±1.4 3.3±0.7治疗后 28 130.9±7.7## 80.3±9.0## 6.2±1.1 4.8±0.6 7.5±0.8 2.3±0.4 3.1±0.6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所有入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出现咳嗽1例,但均能耐受,并顺利完成治疗,无1例退出试验。
3 讨 论
有调查研究表明[4],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患者并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2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而多个临床试验提示[5]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相关的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病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下降比严格控制血糖更明显。因此,美国JNC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以及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和心脏病协会(ESC)发布的高血压诊疗指南均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定为<130/80 mmHg,强调了降压治疗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治疗的重要性。
目前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肾出球小动脉Na+减少或肾脏血液灌注减少时,可刺激肾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加最终经过肝、肾内等作用变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之一,有参与维持和升高血压作用。缬沙坦是一种强效和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6-7],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1型(ATl)受体亚型,对AT1受体亲和力比血管紧张素Ⅱ2型(AT2)受体大,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没有抑制作用,较少引起干咳,不结合或阻断影响心血管调节的激素受体或离子通道,不影响心率,也无促进P物质和缓激肽生成的作用。因此,缬沙坦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副作用较小。本研究也表明缬沙坦具有良好降低舒张压效果同时,对收缩压的降压效果亦有提高。
研究发现[8],缬沙坦能通过促进胰岛素和葡萄糖向外周骨骼肌运转,干扰葡萄糖转换和胰岛素信号途径来降低胰岛素耐受。本研究也表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应用缬沙坦后其FPG、2h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防治过程中首先选用ACEI和ARB类药。另外,运用ARB类药还可以起到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9]。马锦华等[10]研究发现,厄贝沙坦能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降低尿β2-微球蛋白的排泄,认为ARB主要通过阻断ATl受体完全阻滞AngⅡ,从而调节肾小球血流流量,降低肾小球高灌注及高滤过,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1]徐日新,李寿桢.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39.
[2]王晓霞.ARB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药品评价,2009,6(4):145.
[3]李玉峰,王士雯,赵玉生,等.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42.
[4]Volpe M,Cosentino F,Tocci G,et al.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in diabetes:the legacy effect and RAAS blockade[J].Curr Hypertens Rep,2011,13(4):318.
[5]Kjeldsen S E,Julius S,Mancia G.Effects of valsartan compared to amlodipine on preventing type 2 diabet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the VALUE trial[J].J Hypertens,2006,24(7):1405.
[6]Jandeleit-Dahm K A M.Tikellis C.Reid CM.Why blockade of the renjn-angiotensin system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new-onset diabete[J].J Hypertens,2005,23(3):463.
[7]Chang C H,McNamara L A,Wu M S,et al.A novel selectiv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or receptor-gamma modulator-SPPARgammaM 5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with diminishe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ffects[J].Eur J Pharmacol,2008,584(1):192.
[8]张宇静.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43.
[9]赵林双,向光大,乐 岭,等.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缬沙坦靶向治疗疗效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10):607.
[10]马锦华,刘 倩,宋 涛.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3):74.